【羽化】舍得,有舍才有得
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星云大师
舍得一词,为何将“舍”放于前,而把“得”放于后?这要追溯到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书中提到“舍财作福”。大意就是:要懂得布施对自己而言很有分量的东西,将其舍给有需要的人,这样的人便能得到很大的福气。先舍后得,是故“舍得”。
凡尘中的诱惑很多,我们要不断为自己做减法,将沉重的包袱丢弃,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丢弃,时时警醒,不要让无止境的欲望,断送了原本的快乐和幸福。
东南亚的猎人可以轻易抓住灵活的猴子。他们用的办法很简单:在山野中放上一个装满水果的木箱子,箱子上方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若放弃手中的水果,猴子能毫不费劲地离开,反之则无法脱身。
而大部分猴子都舍不得丢下水果,最后沦为猎物,失去自由。
猎人正是利用了猴子贪心的特点,将其抓获。见而不得,总是令人痛苦的,猴子如此,其实人也难以抵制眼前的诱惑。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当你懂得这个道理,便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在重修府邸期间,因院墙的界限一事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修了一封家书给在京做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家里人撑腰,用势力压倒吴氏。
张英收到信后,随即回了一封信,信中没有写过多的话,只赋诗一首:
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收到张英的回信后,家人似乎瞬间顿悟了一般,当即决定把院墙后退三尺。邻居见张家如此举动,也收回了当时的成见,亦让出三尺。被后世传颂的六尺巷就此诞生。
正所谓当你紧握双手,里面只有虚空;当你摊开手掌,世界就在手中。
今天,六尺巷依然屹立在桐城,成了知名旅游景点。张英的名字,被历史铭记。
舍弃三尺地,让张家获得邻里和睦、成为后世的楷模。这一举动,便可看出张英的处世智慧与治家之道。
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赞扬张家:自祖至曾玄十二人,先后列侍从,跻鼎贵,玉堂谱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而已。
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整个家族兴旺的根源。
人们总难以控制欲望,伸出贪婪的手,无非是想抓住更多名誉、声望、或财富。秉着不能吃亏的心态,追名逐利。所有的追寻看似不同,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永恒的快乐和幸福。
懂得进退,懂得舍弃,就是人生的顺境。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何愁不幸福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