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每一个情绪都有话要说,都值得温柔相待
01
“你这个悲情浪漫主义者!”多年过去,爱人无可奈何的低吼犹在耳边。低吼与啜泣,交相辉映于昏黄的记忆中。情绪易于崩溃,任何细微的冷落怠慢都会导致他们反应过激,是心理学家贴在悲情浪漫主义者身上的标签之一,也曾是我和爱人的亲密关系濒临悬崖的祸首之一。那是一段被爱人称为“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的长长的日子。
后来有一天,面对我再一次的崩溃大哭,他不再表现出不可理喻、不耐烦以及由此叠加而来的愤怒,而是先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拥抱。这个拥抱不再带有“我错了,我求你快歇一歇。”的浓重暗示。它充满了理解,以及真正的和解。我感受到了!
随后,我听见他说,虽然我很难感同身受,但我知道你很难过,而且一定是因为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等你不再那么难过的时候,你能告诉我吗?他的话,不仅在那一刻抚慰了我的坏情绪,更是对我触动颇大。我不是九型人格理论的拥趸,也从不认为自己是悲情浪漫主义者。原因,是的,到底是因为什么,在我与爱人的相处中,总是那么容易地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之中。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我的评价是严谨务实到有些刻板的一个人。
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想了每一次崩溃时的情形,也想了我跟爱人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我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不愿面对的事:我好像总是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因为,我不相信有人真心实意地爱我,我终归会被抛下。所以,爱人基于他自己的立场和感受表达出来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有可能“触怒”我。
我向爱人坦承了这些,同样坦承了这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带着弟弟外出打工、独自成为留守儿童的一段经历留给我的后遗症(虽然后来被事实证明,那是一段被过度放大的经历)。每一次的情绪崩溃都不是单纯的当下事件而致,而是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毒瘤”。每一次的情绪崩溃都在提醒我:对不起,你有旧伤需要处理。可长久以来,我一直视若无睹。
很感恩爱人的那个拥抱、那句话,也很感谢自己直面内心的勇敢。不仅“修复”了跟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让我“原谅”了父母,最重要的是“放过”了自己,更加心甘情愿地接纳自己。
02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的ABC理论清晰地阐述了情绪发生的逻辑。他认为应激事件 A (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结果C (consequences) 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基于对应激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beliefs)。这取决于我们的内在需求和观念。
理解了这一点,面对自己和他人(特别是伴侣和孩子)的种种情绪,我们可以更加从容与宽容。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情绪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它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和我们爱的人,进而更好地爱他们(包括自己)的大好机会。
一天早上,因为睡过头了,糖糖错过了平时上学的时间。当妈妈打电话给老师说明情况并告知糖糖要迟到半小时,糖糖突然大发脾气,大哭着说不去上学。妈妈很惊讶,也很不解,糖糖可是一个非常懂事、特别爱学习的小姑娘。着急上班的妈妈没有被女儿的“无故大闹”激怒,而是在平复自己的情绪后,跟女儿约定,今天可以不上学,但要在家好好复习和预习功课。妈妈还特地叮嘱爷爷奶奶不要跟糖糖提上学的事,让她自在地待在家里。第二天,糖糖早早地起床上学去了,后来也没有再迟到过。
育儿宝典上都在说,面对孩子的赖床和磨蹭,一百句的唠叨不如一次的迟到。但糖糖妈妈基于对自己女儿的认识,猜测迟到这件事,对于她来说,不是激励,而是一种耻辱。迟到的自己,在全班同学的目送中坐到座位上,对小小的她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在后来的一次“不经意”地闲聊中,妈妈印证了自己的猜测。而且,妈妈还得到了女儿的“投桃报李”,对于那些针对女儿的感受和体验增加的一些正向性解读,也显得不那么说教而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比如关于迟到的羞耻感、关于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比如迟到)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等。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一个理论:在人际互动中构建“抱持性环境”,有助于心灵的疗愈和成长。糖糖妈妈的反应和行动正是为糖糖构建了这种“抱持性环境”,让她真实感受到妈妈的理解和接纳。这对于孩子成长为富有同理心、责任感以及自我边界的身心健康、自尊自信的独立个体是何等重要啊!
03
每一个情绪都有话要说,每一个情绪都值得温柔相待,而最懂得照顾您的情绪的人,一定是您自己。
所以,当下一次下班晚高峰,车子堵在路上一个多小时,前面的车河仍岿然不动,您感到极度烦躁时,请耐心听听这些情绪背后的声音。它们会告诉您,您烦躁的原因不在堵车,而可能在于您坚信:我的孩子因为我的晚归在挨饿,这会损坏他的身体。这是第一步,您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以及它的深层含义。
那么第二步,要怎样照顾我们的情绪。首先,肯定并接受自己当下的情绪。母亲因为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产生愧疚、焦虑心理再正常不过。其次,不要让您的主观猜测和臆想掩盖真实的情况。您的想象中可能只有那个饿着肚子的可怜小孩,却殊不知,孩子可以在冰箱里、在便利店里、在邻居家找到吃的。即使他一直饿着肚子等您,偶尔一次没有按时吃饭,也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另外,那个在您的想象中总是缺席,只知道躺在沙发上大呼小叫的男人,其实也可以为孩子和您准备一份虽然可能不那么可口但一定很热乎的晚餐,只要您不去习惯性地质疑和嫌弃他。最后,冷静下来的您,可以从容地拨通家里的电话,表达您的歉疚、说出您的需求、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静静地随着车流开往家的方向。
女人总会倾向于用一句话来开导自己: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受委屈,让你受委屈的人根本就不值得你那样。其实,没有人是天生的奉献着,也没有人要求另一个人成为奉献者。我们需要时时停下来,关注自己的需求。有时候,那些需求不会直白地铺陈于我们面前,而是借由种种情绪流泄而出。所以,请一定要善待每一个情绪。
全世界优秀女性的
成长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