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思雅言】《虑得集》,江南华氏千年不衰的传家之秘
在江南无锡鹅湖,有一座被誉为“小苏州”的历史文化古镇;相传,这里曾是东汉著名孝子丁兰的故乡,故名之曰“丁舍”。后因位于荡口,得名“荡口古镇”。古镇居民盘根错节,考其源流大都为一家,即华氏家族。其先祖华悰[cóng]韡[wěi],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自熟读诸子百家,更为后辈子孙留下了一部传承至今的家训《虑得集》。于今,当我们漫步在荡口古镇,随处可见《虑得集》的摘抄文字。华氏子孙英才辈出,莫不得益于此。
《晏子春秋》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虑得集》之名由此而来。全书共分为四卷:《家劝》,《祭礼习目》,《冠婚仪略》,《治丧纪要》。其中,《家劝》在回顾家族发展史的同时,教育子孙继承优良家风;后三卷则讲述日常礼仪,强调对礼践行的同时,也表达了诚心敬意最为重要的观点态度。
此书成后,广泛好评,后辈文人赞叹说,“非其平生学问之力,识理智明者不能也......(其子孙后代)故能间关乱离中不犯愁嫉、不触刑辟,卒保家徒者,良有由也”,很多人认为,华氏子孙能在动乱中保全家族,保全自身,《虑得集》功不可没。其成就家族的策略,一点一滴都记录在《家劝》之中。
《家劝》开篇,阐述家族源远流长的同时,道出传至今的缘由。
至作者华悰韡,有史可考已经九代;传承至今,“性皆慈善”,“本于忠厚”是根本原因。华悰韡强调说,“祖传孝悌忠信,务农济物,并无不良者”,长久以来孝悌忠信传家,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先祖中没有一位不是良善之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乱世中家族得以保全与传承,“无不良者”功不可没。
身为家族第十代传人的华悰韡开始介绍自己:饱经战火离乱,家族产业损失大半,堪称逆境的遭遇,如何面对?
“自度盛衰之理,岂有积而不散者乎?”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无论是个人或家族,长盛不衰绝无可能;华氏想得通透,看得明白,为此可以“甘于贫贱”。其实,能够如此坦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祖辈兼济他人的良善家风,太平之年也多以勤俭为常,助人为乐,所谓的“贫贱”生活,也不过是平日常态。为此,华氏反复叮嘱自己的儿孙辈:
慈善之性,纯良之德,务农济物之道,修之于躬。
人人相守,世世相传,笃信而力行之,则根本兼顾,枝叶自然长茂。
毕竟,如果子孙不贤德,即便财务丰厚也不能保有,反而会成为负担。
“达则忠君济物,穷则以淑其身”,《家劝》第一章,华氏以此结尾,即是勉励后辈,更是自勉其身。
概而言之后,从第二章开始,华氏就待人接物、修身立己等方面,传授自己的感悟心得。我们下期,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