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散文丨春天的坎
春天的坎
文/周长行
正和朋友们聊着前几日沙尘暴的事,忽见到淄博的韩建国先生发来的帖子,也是沙尘暴的事,却让人捧腹:
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北京遭遇10多年来最强烈的沙尘暴,有记者街头采访:“大妈,您觉得沙尘暴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被采访者:“影响太大了!首先就是你得看清楚,我是你大爷!”
此帖是真事记录还是人为杜撰?没必要探个究竟,要紧的是眼下影响到11个省市区的沙尘暴还在继续,这是铁定的事实。是否还会有更厉害的沙尘暴来临,也没人能说定。然而,这次黄河岸边的济宁却没大的感觉,比较平静,由此可见生态治理的成绩开始有所显现,沙尘暴多年长驱直入大举入侵内陆的态势得到遏制,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受侵害的次数和程度正在逐年减轻。
笔者有一篇日记或者叫随笔,记录的是前几年的那次雾霾:
雾霾天,最暖心、最体贴、也是最直接的忠告,便是:别出门。想出门,也得有资本呀。嗓子最近总是又痒又疼,而且是刺痛,晚上咳得睡不好觉,儿子即便给我准备了最先进的“滤雾”口罩,我也不敢出门了。于是便躲进书房,翻报纸,翻书籍。昏花了眼,再去写毛笔字,写段子。再累了,就不由自主打开电视,或看戏曲频道,或瞥一眼新闻直播间。这一瞥居然再不忍调台,新闻正在直播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等北方地区的机场、高铁、高速等重要基础设施因特大雾霾而几近停摆的状况,部分学校放假。大街上一片混沌模糊,真的是分不清大妈和大爷了。
折腾来去,我似乎觉得有点尴尬。本来想躲雾霾的,结果却是越躲越觉得厉害,带来的烦恼和压力越大。躲在家里不出门,是应该好一些的。但是,屋内与屋外也就隔着一堵墙。屋内不是真空,人们在屋内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油烟气掺和在一起,情况可能更糟。一条接一条环境污染的消息传来,也让人愈发地窝心。因此,好多年来,我并不多么地看好春天,作为一个作家总是难以打起赞美春天的精神,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文字出现。有时甚觉惋惜,那些盛开着的鲜花怎么会开放在这样的季节里!在我们这儿,每到春天,干旱、风沙、烟尘和雾霾总是轮番上演,昏天黑地,搅得人们尽是躲在家里。
我的致命缺点是呆不住啊,躲在家里,上午还可以,下午,就不行了。想不通了,高炉放倒了那么多,煤炭去库存关矿井那么多,治理措施出台了那么多……怎么觉得越弄雾霾越厉害呢?思虑最怕没有节制的添加,最终一跃而为焦虑,焦虑带来的绝望感难以言说!没有晴空丽日的春天,哪能算作真正的春天啊。因而,我常常说我们这里的春天犹如堵在人们心头上的一道“坎”,逾越这道坎尚需要度过种种的煎熬和磨难……(写于连续4天的雾霾之后的2018年1月21日晨。)
鄙人的这篇小文和韩建国先生的那个帖子,都是以不同形式记录下发生在个人身边的灾难及其心理感受。我有多年记录和反思灾难的习惯。灾难能够让人醒悟好多东西。2018年之前,我每年都有几篇记录自然灾害的文字。然而,值得庆贺一下的是,2018年之后迄今,我再也没记录过身边的雾霾。不是彻底没有雾霾了,而是不足以让我动笔了,至少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雾霾再也没进入过我的文字。我身边的春天之“坎”也因空气质量的好转而逐渐消隐下去,春天美好的滋味正显现在百姓生活中。
这个细节值得欣慰。
毋庸置疑,情况在好转,但愿能够持续下去。我是多么希望我的那篇“雾霾随笔”是一个“终结”,是送瘟神,是拜拜!从此以后,空气质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风和日丽的日子多起来,让诗情画意的春天回归人间……
(写于2021年3月19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