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手机游记(之三)
鄂毕河旁的无人烈士墓
( 2017.6.18)
烈士墓前的儿童
新西伯利亚的二战纪念园,空旷而肃穆。伸向蓝天高大的原生态樟子松,在舒朗的冠盖下,结实树干袒露着正直、勇敢和无畏的品格。
纪念园离鄂毕河不远。入公园约百米,有无名烈士墓。一字排开的八面浮雕,首先夺去人们的视线。在正中央类似方尖碑的后上方,流泪的悲伤母亲头像赫然在目。周围雕塑不断涌来的“1941~1945”数字,像一组组厚重音符叩击着来者的心房。
在距离流泪母亲浮雕下约十米的平台上,放置着一顶象征牺牲儿女用过的钢盔。浮雕与钢盔之间的地面上,是永不熄灭的纪念火焰。火焰呈鲜红色,随着微风不断调整着摇曳的方向。在下风口,能明显感觉到它发散的热量。
1941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斯大林元帅在莫斯科红场阅兵。有一支身着冰雪保护色的白衣战斗部队,在阅兵方阵里格外耀眼。他们是第一次出现在苏德战场上的新西伯利亚兵团。
他们踏着坚定的步伐,走进红场,又从红场直接走上战场,向近在咫尺的德军发起西伯利亚严酷冬天般的凌厉攻势。
莫斯科保卫战是20世纪决定欧洲和人类命运的关键一战。斯大林的战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广袤的冰雪大地上绽放出动人心魄的生命之花。
英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个人可能会留芳后世,群体的名字则会被人遗忘;但他们所凝结的天地正气和爱国主义深沉情感,将跨越时空,共同成为一个民族成长发展的基因和历史的永恒记忆。
俄罗斯人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崇拜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却始终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在二战纪念园看到的两个场景不由人生出些许感慨。
今天是星期六,只见七八位帅气的身着白色军服的海军尉官们,利用假日机会,与他们如花似玉的恋人一起,两两排成一行走向无名烈士墓,鞠躬献花,在完成走向婚姻殿堂的庄重程序。而在另一面刻着俄文说明的背光石墙下,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读墙上的俄文字母,稚气的“呀、耶”声不绝于耳,母亲则在一旁辅导。
对比之下,中国国内的情况如何?有几座烈士墓能享受不熄火焰的慰籍?有多少孩子会在假日里去烈士陵园自觉接受英雄品质教育?
纪念英雄不能说说就了事,纪念英雄诚不能缺失仪式也。孔老夫子讲的礼,大不过祀与戎,而英雄业绩同时与两者相通相连。纪念与敬仰英雄,理应在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俄罗斯尚且有礼,煌煌华夏岂忘礼乎?
举目上望,二战园里的樟子松,伟岸而高尚,朴实而纯洁,真个郁郁乎壮哉!
海军军官和他们的恋人
烈士纪念碑前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作者乃饱学之士,涉猎甚广。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多年写就的读书笔记、游记随笔,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