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君侧


清君侧是个老话题。有名的几次行动有:汉景帝时刘濞(bi)的“诛晁错,清君侧”;唐安禄山借清君侧名起兵反叛;明朱棣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子取代建文帝。因为有这几次大行动,在一般人心里,“清君侧”是一个贬义词,几乎等同于犯上作乱。

由于“清君侧”这个词过于精当明了,其意实在无他词可以代替,故而被后世认可的行动发起者也被冠之以“清君侧”。梁启超说戊戌变法是“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唐朝曾发生多起“清君侧”行动,才子元稹曾在庙堂显赫一时,由于行为不端,后被从皇帝身边清了出去。

晚唐政局千疮百孔,甘露之变后宦官当权,把皇帝气得直哭,对臣子诉苦道,自己不如汉献帝,“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矣”。当时把持权柄是阉人仇士良,在甘露之变中曾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在小屋里训斥皇帝时,皇帝只有低头不语的份儿。这时候站出一个山西(泽潞)大员刘从谏,指名痛斥仇士良,给皇帝上书曰,“宦人根党蔓延在内,臣欲面陈,恐遭戮害,谨修封疆,缮甲兵,为陛下腹心。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后十一个字,成为当时鼓舞社会良知的标语口号。

“清君侧”看来是个内涵精深的中性词汇。之所以对其褒贬不一,细思起来,是因为它是一个活词,其语义被华夏近两千年以来的历史不断予以丰富充实,以至于必须戴3D眼镜才能琢磨透它的形象。不信,诸君翻翻典籍,看看有没有哪三个字比“清君侧”三个字更为有趣?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作者乃饱学之士,涉猎甚广。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多年写就的读书笔记、游记随笔,以飨读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