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解读《黄帝内经》对我的三个影响

今天是敦敦出生第34天,刚给他洗完澡哄睡着,因为还有些黄疸和疹子,加了些金银花、甘草、茵陈煮水来洗。坐下来想起这个活动,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记录过去我们这3年的一些经历。

看到“敦'这个字,估计很多听众能够想起“长而敦敏”这四个字,没错,也是梁冬说的很适合起名字的那个字。当我知道有孩子的时候,就想起了给他取“敦”这个字。

说来话长,总结为以下三个影响吧。

影响1:改变生活习惯,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我是2015年中旬才听的这个节目。当时结婚不久,自己也谋划着未来。一开始是想研究一下《易经》来着,发现很难深入进去,后来有次上班路上在喜马拉雅搜索《黄帝内经》,就接触到了这个节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听得不亦乐乎。听到徐老师和梁冬逐字逐句地去解读《黄帝内经》,几个字可以讲1个小时。正是深入的越多,越发觉自己认字不识字。我们常说慢生活,事实上人容易慢下来,但心却不容易慢。这种逐字逐句地学习,像是在修行。跟很多人一样,感觉像是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首先改变了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而且大部分都是“大多数人”、“专家认为”、“最科学”、“老人家”的看法,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从饮食来讲,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饮料一定要喝冰爽的?水果最有营养的是果肉?从治病来讲,退烧越快越好?等等等等,真是前面30年白活了。我停止了自己那些年“跑步”的习惯,尤其是不再长跑,不再夜跑,更没有再去跑马拉松。知道自己应该不是耐寒的松树,干点适合自己的事情比较好。开始自学八段锦、五禽戏。不再喝牛奶,基本不再吃水果。踩着节奏生活,跟天地同步。

后来愚者佩之,我开始追星。借着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在紧张的行程中安排去了一次厚朴中医。当时主要目的是想看能不能见徐老师一面。结果去了后,前台跟我说不可能。要是大家都没事要来见徐老师一面,那徐老师得忙成什么样。我说那我看病吧,总有地方要调理。后来交钱,一位年轻大夫接诊。这位大夫问我有什么诉求,我说没什么诉求,就是给我自己调理一下。大夫也很实在,说你没什么问题就别来找医生了,我们有中医体检,你可以改天来体验一下。然后建议我退掉挂号费,改天再来。哈哈,走前买了个厚朴的日历,很不舍地离开了。

慢慢也开始影响家人的生活习惯。我爸痰湿比较重,身上脂肪瘤很多,我让他远离水果和甜品。期间我还尝试着用温胆汤和逍遥丸停掉了他服用多年的降压药。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给我爸推脊,竟然把后背的一个“大疙瘩”给推开了,从里面冒出了好多淤泥一样的东西。我妈说难怪他脾气不好,体内原来存了这么多垃圾。我的岳母年轻时吃冰很多,后来总是有所谓的类风湿关节炎,后面开始戒寒凉,用艾灸的方式调理的越来越好。家里夏天空调开的也很少了,两个大蒲扇不离手。发觉,其实身在大城市,但依然可以有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孝敬父母的健康,不能都依赖医生,当子女的一定要多学习。

影响2:调理备孕以我为主,为人丈夫者不知医为不爱

2016年,我们打算要小孩,就在深圳找了一位大夫给调理。主要是自我感觉良好,调理也是求个心理安慰,不久后我们就行动,老婆很快就怀孕了,我们当时也很欣喜。不过随着去医院多次检查,在不到2个月的时候,迟迟检查不到胎心。放弃前,再去找医生保胎也没办法了,后面无奈流产。 当时心情很灰暗,我依然记得那个下着大雨的晚上,我们在一个中药店的坐诊大夫那里求助,非常无助,想试着再做一些努力。当时心理很复杂,主要是稀里糊涂不知道原因所在。后面我们多次到妇幼保健院检查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没找到原因。医生说的最多的就是因为是头胎,有个优生优育,“概率”的问题。

日子还得往前走,我们就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这次我们找了另外一个中医调理,感觉还比较靠谱。不过中途那位中医离开了深圳,就没再继续调。那时也过去了几个月,老婆说可以再行动。我感觉我们身体条件都还不错,就答应了。没多久,老婆就又怀孕了。这次我们小心备至,在第8周的时候查到了胎心,我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下来。不过还是战战兢兢,每次产检都很紧张。我记得那天是随公司外出团建,接到老婆电话,说这次产检又查不到胎心了,医生建议引流。其实我那会虽然嘴上说:既然我们打算要小孩,就有流产的风险,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但心里还是很阴沉。人这辈子总要碰到点事,老天爷对我们的考验来了。

这次又开始全面检查,得到更多的答复无非还是“概率”、“优生优育”等让人无奈又必须接受的理由。

那就继续调理吧,这才发现找个靠谱的中医有多难。有些医生每次去都开一堆药,但药效不痛不痒。有次我问大夫:您调理的思路是什么?大夫还有点着急,你是来看病的还是让我给你上课的。那段时间,老婆的心情也是相当脆弱。换了几位大夫,找到了一些原因,老婆的身体有所改善,但我觉得还是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因为我坚持认为,只要调理思路正确,疗效应该很快能见到,改善程度应该会很明显的。我说这些大夫不行,她问我那咋办,总要采取点行动啊。我说我给你调理,你不要去游泳、跑步了,饮食也要注意,但我这都是不痛不痒的建议,为此我们吵过好多次。她的压力也相当大,期间还单独找心理医生聊过。我也曾跟她说过,只有我们两个人是要过一辈子的。我们现在是碰到了一个坎,但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我希望我们因此更加彼此相爱。只要我们努力了,不论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2017年3月,我借出差的机会又去了一次厚朴,这次是认真去做中医体检的,因为西医那边我的各项检查都没问题,我想看看自己的体质到底什么状态。那次医生问我什么诉求,我说体验一下。哈哈,医生很认真地在空白栏填写“体验中医体检”。体检结果都还尚可,医生的评估也跟自己的判断相差不大。4月底的时候,我让老婆也到厚朴做中医体检,想听一下我最信赖的徐老师的判断。当然,挂号徐老师看诊还是不大现实。这次体检的大夫给出的判断是老婆的脾胃比较虚,肝肾的问题倒是其次。给的建议是回深圳找中医诊断,如果说是脾胃问题的就信任医生继续调理,如果又是说补肝补肾,那就继续甄别。建议至少调理一年后再行动。

回深后不久,我们在家附近的一个中医馆找到罗医生。罗医生是88年的小伙子,之前教过我爸八段锦。果然他给的判断是要先调理脾胃。于是,开始在罗医生那边调理,针灸并用。果不其然,效果很不错。老婆的气色改善的很明显。之前说的头晕、胸闷等情况也都有改善。这期间我们坚持在家艾灸、打八段锦,有空就去香港郊野徒步。休假时,我们还带着艾条在房间里艾灸。过年我写了一副对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2018年2月份吧,老婆怀孕了。这次我们很踏实的,因为发现调理后,现在的整体状态比前几年还要好,“心安而不惧”。怀胎十月,回头看很快就过去了,不过当时也都还是很谨慎的。所幸的是,过程中的很多小问题都被迎刃而解,也跟罗医生成了很好的朋友。也抽签到了很舒适的另一家医院,产检、生产都很顺利。

现在回头看轻描淡写一个流水账,想想其实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福报。我们也都发愿,未来一定要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在这件事上有类似经历的朋友重建信心。不去拘泥于问题到底在哪,双方将身体、心情调至最好状态,后面都是水到渠成。

影响3: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这几年,一开始是兴趣,后来是需要。陆续看了很多书,也上了很多课。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的“饮食滋味”,买了书、看了视频课,自己重新整理了一遍讲义,还拿毛笔将课程配套的讲义重新抄了一遍。深深感觉到现在人吃的“概念”被商业主导牵着鼻子走,根本忘记了为什么吃喝。也理解了为什么徐老师说如果不做医生,会去做厨子。因时因地因人,而吃不同的东西,其实就与中医的理念是一样的。

饮食、运动、作息等等方面,现代人有太多观念需要去转变。

有了小孩后更发现,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受父母影响。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当年父母觉得自己“地包天”的牙齿不好看,非要去矫正。结果当年技术并不成熟,矫正效果不理想,到现在都不利索。如果父母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意,不去采取极端的做法去干预,也不会有不好的结果。

如果父母了解发烧是什么道理,就不会去上猛药强制退烧;如果父母知道“五谷为养”的重要性,就不会去整各种“好吃的”;如果父母知道鸡肉可能会导致孩子多动症,加上小孩是纯阳之体,就不会去乱吃洋快餐;如果父母知道什么是水、液、汁、汤,就不会只让孩子多喝水,而应该是想办法补充津液;如果父母知道......其实敦敦还小,我碰到的养育问题还很少,但我相信自己虽然不会成为医生,但起码可以有一颗淡定的心。

“丁香医生大战权健”这样的事件还每天都在上演,坏人利用现代人“傻、大、粗、笨、糙”的特点,无孔不入地用非黑即白的观点充斥着人们的思想。好人不说话,坏人的阵地就越来越强。

其实我们调理的那段时间,我老婆就开始给罗医生做助理,宣传课程、诊所帮忙,自己得好处也尽可能分享、回馈。敦敦出生后,我也发过愿,余生一定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我们也商定了一个口号“让中医温暖每个家庭”。

没想到这篇文章在敦敦出生34天时开写,终稿却是在截稿最后一天,今天敦敦90天了。看到徐老师昨天说特大喜讯,要继续讲《黄帝内经》,深感振奋。中医近百年来,受多方面的影响日渐衰微。前几天邓老逝世,翻阅资料才意识到是巨星陨落。其实中医振兴既需要这样的铁杆中医振臂在前,也需要铁杆粉丝去影响身边的人,我愿做其中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