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采风手记】探秘刘河村

探秘刘河村

★  刘庆庆

刘河村,村东有一道长流水,传说为刘姓建庄,故名。后有常姓兄弟来到这里,后渐有宋、孙等姓。今137户,360余口人。过去从西洼到二十里铺一道高处边有房,称千家岭。因战乱民众四散,由红花掌(红土地)的长坡来到刘河,打窑居住,窑洞有四五十孔。老四门的兄弟三人。而刘姓到“躲兵洞”才得以生存,后远走他方。在南山陡峭崖壁上有寨,俗称寨上。十来亩大,有二层宏阔窑洞,构筑复杂,又称躲兵洞,内有碾磨,传为明时建。刘河则在沟底。

于村仰望周边有十三个山头围住,也称十三太保,这里形成小盆地,村东北开始往南、西转为伊侯山(远望)、鸡家山、滩坡山、西洼岭(远望)、老猪山(远望)、庙坡山、神树坡(南坡山)、红花掌山、西圪脑、北岭山,一个山一个洼,形成一个掌,下面一道沟,沟里面是河。

村东河就是刘家河,上游有奇观水帘洞,石头下流水。尽头有黑龙泉水,这里有深洞,东口那可以进入人,下面有石潭,里面水声叮咚,此水传说左中右味道不同,分别为苦水、咸水和甜水,长年不枯竭。此石潭水叫黑龙温,俗称有水聚起来的地方叫“温”,即“温”了一池水。据说里面有黑色蛇,故名黑龙温。其下百米有泉水涌出,流进一石井中。以前河道很宽,水有半人深,哗哗而流。现今仍有涓涓细流,沿耕地流淌,耕地上的农作物生长茂密,郁郁葱葱。河上旧有龙王庙。这种景观在附近是很罕见的。

刘河村位于山洼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村边常流河,盆地式小环境,因植被茂密,土壤深厚,水流雾聚,冬暖夏凉,形成小气候,非常利于农业生产,种什么长什么,历为产粮大村,有“米粮川”之誉。果树品种繁多,是物产富饶的米粮川。有耕地原有840余亩,后开发400余亩,计1200余亩,但实际上更多,因山大坡广,集体化时期售粮最多。自然环境的优越,给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良的生活空间,十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该村成为了远近知名的长寿村。

副业手工业,主要有打铁,集体化时有铁业社,私人有打铁作坊,集体有几个大炉。传统手艺黑行的铁匠、铝匠、铜匠,手工艺有编笊篱,生产犁耙等生产生活用品。木匠做风箱是一绝手艺,晋城一带的风箱都产自这里。集体化时期把这些能工巧匠都组织起来挣钱成为副业,交2元记一个工,分配一工1.03元,比周边大队三四毛钱多很多。

刘河村的村民自古崇文尚武,这里有光荣革命传统,战争时期踊跃参军,和平时期积极入伍,留下了许多父子兵、兄弟兵、爷孙兵、祖父子孙代代兵的美谈。著名的是抗战时时参加革命的有游击大队的宋光华,解放后任开封市副市长。常洛替为三等残废军人(他认为三级比一级多),常志发失去右臂,有抗战时奖章和文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直升飞机降落在南山岭,据说是寻找战争年代在此牺牲的一位将军,飞了几天无果而返。

村大庙叫三教堂,山门走马板书“翟昙寺”,翟昙即“乔达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称。大殿塑释迦摩尼、老子、孔子金身彩塑。石案上摆了好几根硕大的荆疙瘩烟袋,陪同的常仲恒说,用它吸烟下火。我正上火呢,就吸了一烟袋锅,呛得直咳嗽。石案两则山墙内嵌古碑四通,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创建三教堂碑记》,其言:“窃  窃尝谛观默验而叹神人相与之故,信而有征”。盖人必赖神以为依,而神亦恃人以为托,故立庙以栖神,人为之,实神为之也。今凤邑之西有刘家河,其村来脉自伊侯山始。居民沐耕莘之遗风,承知觉之雅化,习尚淳庞,土田沃泽。中有善士等善心顿起,不惮勤劳,欲创建三教堂以为一乡之镇。又苦于无费,因从众相商,照地亩均派以鸿基。工厥后,庙貌辉煌,榱题壮观,则神之栖托有自,而人之展敬有所矣。庶可以永获神庥,而饶裕较胜于前乎?…… ”余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刘家河创建三教堂正门七楹勒碑铭记》、清嘉庆二年(1797)《刘家河合社建修三教堂东西碑记》清咸丰元年(1851)(增修社庙榜庭照壁两院碑记)。

村里还可见废弃的窑洞,有的二三层,老宅有几座不错,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但人很少,都搬到岭上了,墙壁上的绘画色彩斑驳,讲述着历史的烟尘。大家说,如果有艺术家想在静谧优雅的环境进行休闲创作,这里是不错的选地。

这里也有很多传说故事,就说到老猪山就是和西上庄五门、山西底相连的一座山,陪同我的常积善说,那老猪经常来我们这里喝水,有一次我们一吓唬它,他就不动了,至今还在这里卧着呢。我说,真是真的吗?他手一指:那不是吗?有鼻子有眼的。接着他竟然不辞辛苦攀爬上山,在草丛灌木掩映的一块巨石边为我指了起来:这是猪头、猪鼻子、猪嘴……嗬!真还是有鼻子有眼的让我开了眼界,老猪山名不虚传,这有一头猪啊。

有诗曰:

十三太保聚龙温,饮水豪猪亦断魂。

黄土开窑多铁匠,碧流绕殿尽仙尊。

一川果木丰甘至,独臂军功壮志存。

人觅躲兵踪迹处,锦鸡迎旭唱山村。

2021年6月12日于锦溪苑

(0)

相关推荐

  • 【山西画报·太行头条】图讯在线|“云崖上的天路”

    "云崖上的天路"--昆山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峭壁(悬崖和高峻大山)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我国挂壁公路,主要位于南太行山地区及晋东南.分别是,山西陵川:锡崖沟 ...

  • 王晓霞: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

    .晋城珏山.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   王晓霞 早已听朋友说起过晋城珏山旅游区,心想,天下之大,这个地方并不怎么有名,也没有放在心里,可总有些缘份会不期而遇.这不,2018年4月12日,细雨助兴, ...

  • 杨塘村碑记

    杨塘村碑记 吴立梅 杨塘村,地处东阳中心,龙岫为案,虎峰作屏.东临诸永高速公路,西毗祖源地厚山店.南望禹山拱秀,荆水环清:北顾层峦叠翠,群峰流金.旧属孝顺乡,今隶湖溪镇.户近二百,口逾四百,杜.王.蒋 ...

  • 千年古庙宇神头鹊山祠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庙位于神头村西,占地面积37200平方米,因宋代嘉祜年间(1056-1063),宋仁宗加封扁鹊" ...

  •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一.第二产业 1.运输专业 提起坡刘村的运输专业户,必须上溯到清末到民国初年,村上有一位叫刘璇的人,他带领着四个儿子,使用硬轮大车给人家运送货物.当年他们西走兰州.北到铜川,还曾为陕 ...

  •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凤凰宅主 淇县发现戊戌变法维新派人士墓地 与扯淡碑一样,长眠道人又是朝歌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疑案. 对于前者,关注者众多,且蹿红互联网,而对于后者,鲜有人涉足,要么不屑一顾,要么说价值不大,成了被历史遗 ...

  • 探秘无声三角城:山巅林密无鸟兽, 唯见松针轻风拂

    作者:飞行的书卷 时间:2019年8月31日 开篇语: 绝壁凌空三角城,有个谜团今难解. 山巅林密无鸟兽,唯见松针轻风拂. 三角城主要奇景: 1.城巅松林行走,感觉比走红地毯还松软 : (不过一个人行 ...

  • 【晋城采风手记】采风尚峪村

    采风尚峪村 时进立夏,风摇麦秀,此间携友下乡采风,出城一路西南行.侧目田野高楼大厦成片拔起直冲云霄,过目的山体也大多因建设加速被采石场破碎的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好在我们很快深入群山深处,到了一个绿荫掩 ...

  • 【晋城乡村故事】辘轳井采风手记

    辘轳井采风手记 前日雨后初晴,天暖气爽,故有远足.出城一路向西,过核桃窊山口沿寨山南行直奔辘轳井村.春夏相交时,满目的黄刺玫盛开,一丛丛绚烂就在眼前,远的定格,近的掠过,可谓风光无限. 关于辘轳井这个 ...

  • 【晋城采风故事】二进峪口村

    [晋城采风故事] 二进峪口村 再到峪口村,是和孔师傅一起来的,他是峪口村人,是新近认识的乒乓球友.他打球的一个特点是,你攻球越发力,他反击越凶猛,如果失误了,就会由高到低发出一长串的"呀呀呀 ...

  • 《原创》七律:参加唐山沙流河村刘开地书记新书首发式有感

    文/廖江 宏图呈现醉眸前,一片生机锦绣绵. 开地精神唤黎庶,兴村文化转坤乾. 高楼耸立擎天柱,敞路阴凉引禹仙. 古韵承传留印迹,诗词入史著金篇.

  • 泰兴河失刘官村的美传与非遗传承人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六:刘伙村:一生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阎仲彝

    阎仲彝,男(1895-1973),汉族,淅川县滔河乡刘伙村阎河小组人.自幼深受其父影响,阎仲彝勤奋好学,刻苦攻读,于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堂德文班,是年秋全家随父移居开封定居. 滔河文化散文 ...

  • 磁县古村落:西花园村,北岔口村,花驼村,北王庄村,南王庄村,北贾璧村,吴家河村,五合村,同义村,岗西村,双和村,齐家岭村,西苗庄村,

    磁县古村落,值得一去! 趣游磁州2021-5 传统村落,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而记载着磁县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以独特的文化"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用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淳朴 ...

  • 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二零二零年四月份的一天下午,为了村里张氏家族的内部事务,我骑车去了一趟河底镇后坡村.等办完事情后,骑车返回,下来河底村北坡后,想起村门口治起前几天提供的线索,说他这几天在高河 ...

  • 鄢陵县南坞镇刘贾村舞蹈队表演的舞蹈《新年到》(20)

    鄢陵县南坞镇刘贾村舞蹈队表演的舞蹈《新年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