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习中医心得

如何快速、深刻、高效、灵活的学会中医?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大脑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不是男女、老少、美丑、贫富、贵贱、家境的区别。首富、主席、苍生大医的思维方式必定与普通人不一样,这才造就了他们不一般的成绩。
学中医也是同理,同样要掌握不一般的方法,才能快速、深刻的学到中医真本领。如果使用大众方法能学到真本领,那么天下将是高手多如牛毛,可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大众方法只能造就普通大众,无法造就苍生大医。
想学好中医,需要掌握几个不一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有道是“有理不一定能走遍天下”,但是“有方法一定能走遍天下”,我们学中医不但要讲理,还要讲究方法技巧。
1、中医是整体联系的医学,专家们是学不会的,专科医生也难以学会,只有全科医生才能学会。学中医应一定要具备整体联系思维方式。
中医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来看病,只要掌握了中医的看病思维方式——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实中医是挺简单的,可以说,中医比其它医学都简单、高效。而专家们却喜欢把中医复杂化、神秘化、分科化、西医化,让大众无所适从、无法理解,从而使疗效大打折扣。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用、高效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那种,而不是复杂的那种,大自然永远都是遵循大道至简的规律。
当你站在整体的高度,放大格局,融入大自然,细细体会,就会理解中医,掌握中医。中医思维是高纬度的大格局思维、整体联系思维方式、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不是专家式的局限思维、狭隘思维,专家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中医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气魄,一定要总览全局、包罗万象、求同存异、灵活运用、求真务实、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透过表象看本质。好的中医大夫往往可以看见树木,也可以看见森林,往往能抓住疾病的本原真相(真正的病因病根、主要矛盾、发病原理),就像一代中医宗师张仲景一样,只要明确了病因病根所在,往往用药都很精简,不会像后世中医那样一开处方便是一二十味,甚至几十味。如果一个医生思维混乱,诊断不清,抓不住主要矛盾,搞不懂发病原理,往往会体现在其处方上面,他的方子所用药物往往高达几十味药,乱七八糟的,有遍地撒网、什么都想治的感觉。一个医生水平怎么样,看其处方便知一二。
人体各个器官、血管、神经、骨骼、经络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人的心情会影响身体变化,身体疾病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心情。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中医看病不像西医那样只看见器官,看不见整个人,不考虑病人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
正因为中医有这样的思考方式,才利于理清很多疾病的来龙去脉,找到真正的病因病根,弄清楚疾病的发病原理,所以中医能标本兼治很多疾病。中医不似西医那样,把人当作器官零件来看,西医是无关联、无情感、冷冰冰的医学。

2、中医是注重实践的医学,弄虚作假的人是学不会的。学中医一定要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那些喜欢凭空想象、捏造事实和懒惰的人是学不会的。
中医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医学,需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去伪存真,尽量使诊断和治疗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必须兼顾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把病人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感觉、相互联系、身心一体的人。不似西医那样把器官分割开来看,认为人只是一堆器官组成,没任何关联、更没思想感情、也没啥感觉。我们学中医一定要“在看病中学会看病”,联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联系实际情况,一切脱离实际的做法,比如为了进职称发表虚假论文、未经临床验证凭空想象出疗效、为了功名利禄胡乱编造种种造假行为……都是经不起考验和重复印证的,不能相信,谁信谁遭殃。

3、中医是灵活处置的医学,那些死板刻板的人是学不会的。
中医是是一门灵活运用的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变通运用,随机应变处理,既有标准的“道”层面的东西,比如规律、原则、规范(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又有无标准化、无限制发挥的“术”层面的东西,比如具体方法、具体治疗措施(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熏蒸、气功、贴敷、刮痧、拔罐、接骨、手术、汗法、吐法、下法、泻法、温法、清法、消法、和法补法……),不似西医那样死板、专制、权威化、教条化、固定化。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过时的东西,认为老中医们都很古板,其实真正的中医大夫是很随和的,也懂得变通,因为真正的中医是灵活多样、包罗万象的。中医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权威专制,没有门派之见,管你用什么方法,能治好病就是好方法,正所谓“上山的路不止一条,能到达山顶就行”、“条条道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医是中国老百姓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发现的医理,是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是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解决疾病的各种方法技巧。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灵活多样的,不会局限于一家之言,妄自尊大,中医没有权威专制,只看疗效。

4、中医有病因病机学,而西医没有。
很多人觉得学中医很难,比学西医还难,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弄错了,不注重领悟中医的精髓——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阴阳学说、五行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学),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诵方子和药物上面,甚至还像西医一样把中医分科细化(把中医分出很多科目来,却不知真正的中医是一体的、不分家的),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这样子学中医不难学才怪。要快速而深刻的学会中医就要在医疗实践中弄懂疾病的发病原理(病因病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方子、套用方子,只有这样学出来的中医才是最灵活的、最能随机应变的、最能想办法解决疑难病症的。

世间是有一些特效药,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我们看病,更多时候是要找准病因病根、弄懂发病原理,把合适的药拿给合适的病人,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不是一味的追求特效药,比如治疗咳嗽就只会追求特效止咳药,须知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们只有找准病因,祛除病因,才能釜底抽薪般的治本,咳嗽才能好得快速、好得长久。只会寻找特效药,不注重查找病因病机,是药师的思维方式(推崇某种所谓的特效神药),也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把大量时间花在“根据检查结果寻找特效药”上面,而不是寻找病因病根。因为西医看病是药厂说了算、医保说了算、仪器说了算,医生说了不算、病人说了也不算。)

万变不离其宗,中医对疾病、人生、世界的思考方式永远是“整体联系、阴阳辨证、相生相克”这些,并以此来指导看病、看待生老病死、处理人际关系等。中医要想取得良好疗效,唯有如此思考方可,才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以西医理论来指导中医,不伦不类,牛头不对马嘴。

中医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为指导,以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多维思考、灵活处置为方法。学中医首先要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弄懂,再研习《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并且经过反复实践、重复检验印证,才能有所得。中医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医学、灵活处置的医学,还专有病因病机学(西医没有这些),故中医能把很多疾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对因处理,简单高效。只有对因处理,才能叫做治本。治本,疾病才能好得快速、好得长久。

5、中医最大的病因其实就是阴阳,而阴阳对应人体疾病就是寒热,只要能分清寒热就掌握了中医最大的病因,其它病因的都是在阴阳寒热指导下进行的。中医就这么简单,寒者热之,热则寒之,针对寒热处理便可。
体质类型是遗传基因的具体表现形式,不管好的遗传基因还是坏的遗传基因,都会表现在体质类型上,即父母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子女大体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中医阴阳为首,故中医体质也大体分为三种:寒体、热体、阴阳平衡健康体(平和体质),最理想的就是阴阳平衡健康体。其它体质分类都是在阴阳寒热指导下进行分类的,比如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特禀体质。体质是可调的,不良遗传基因是可改善的,比如寒体的人常吃桂圆可趋于阴阳平衡健康体,热体的人常饮茶也可以趋于阴阳平衡健康体。

6、中医把脉亦有技巧,脉的寸关尺对应人体上中下,脉的浮沉表里、速度快慢、节奏规律与否、紧张度如何、是粗是细、有力无力等,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信号,并不是无中生有,都是中国老百姓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脉诊做得好的医生,确诊率都非常的高,因为脉象是疾病的真实反应,不会撒谎。一个中医生如果连脉诊都不会,只会像西医一样问诊、开检查单,误诊率会很高,因为很多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都很相似,而我们却可以通过脉诊来区分出具体的病因,特别是针对大人病情的诊断。小儿诊断与大人诊断有点不一样,小儿脉象不成熟,一般不进行脉诊,而是通过问诊、望诊、闻诊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比如通过了解大便、小便、舌苔、扁桃体、面色等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7、人的先后天之本(脾胃肝肾)都在腹部,而人体解剖也显示人体80%器官在腹部,心肺大脑只占20%,如果一个人的腹部不健康(不健康状态是:按压时又痛又硬),人体就不太健康,就出现很多内科方面的疾病。所以腹部触诊也很重要,不亚于脉诊。对于内科方面来说,病情严重不严重,更重要的是看病人的腹部如何(让病人平卧,医生按压其腹部,触诊其腹部硬不硬、痛不痛)。如果病人腹部很硬、很痛,就说明这些疾病是长年累月累积起来的,严重影响了身体机能,我们只能慢慢消除,会恢复得慢一些,不会像急性病那么快。

8、关于中药剂量大小问题。很多人被教材、药典规定的剂量所限,不敢多用。也有很多人被世俗观念所束缚,认为小儿药量只能是大人剂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不敢逾越。还有,一个方子的药物配比不一样,治疗方向是不一样的,别以为得知药物组成成分就掌握了别人的秘方,如果是这样,药厂生产的成药盒子上,谁还敢写明组成成分。大家都知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可是这个“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把握?这个“量”既包括前面所讲的那个配比变化,也包括剂量大小问题。剂量大小是根据病情轻重来决定的,而不是小儿量、大人量、药典规定剂量,这才是“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真正含义,否则会导致病重药轻或者病轻药重的无效局面。小孩子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所用剂量也会比较大;大人如果病情比较轻,所用剂量也可以很小。
有效经验,可供参考:未经粉碎原生药材,病轻的每味药日剂量10-20克,病情中度严重的每味药日剂量20-30克,病情非常严重的每味药日剂量30-50克。如果是粉碎成细粉的药材,剂量只需使用以上剂量的三分之一。(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有毒的、有严格使用剂量限制要求的、药效含量特强的除外)

9、什么是确诊?什么是误诊?
符合实际情况的、接近疾病本原真相的、能弄懂疾病来龙去脉的、能找准病因病根的、能弄懂发病原理的,都属确诊情况。那些只看仪器检查结果不顾个人感受的、牵强附会解释的、模棱两可解释的、处于各种猜测学说阶段的、各种医学科学无法阐释清楚发病原理的、只会对症处理不会对因处理的、需终身服药的,都属误诊情况。确诊则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误诊则延误病情、伤害性大、久治不愈。

(0)

相关推荐

  • 中医极简单,国人应人人学,不为西医所害!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说,只要懂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学中医就象笼子里抓鸡一样,手到擒来.现代国人不懂中医,根源就在于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抛弃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学中医到底有多简 ...

  • 输卵管不通的治疗(二)输卵管不通的辨证论治

    2017.05.02 对于输卵管不通的检查和治疗,中西医各有优势,在对输卵管不通的检查和治疗时,西医重病灶,中医重病因.西医治疗输卵管不通的时候,注重对病灶的检查和治疗,针对局部的不通去用手术或者是通 ...

  • 学习中医心得

    很多人都说,中医重在实践,重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对许老师所讲这个观点我有所不同. 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医目前不缺少临床,反而缺少理论的大家. 为什么这么讲? 在医疗一线工作,哪个不是天天临床?而临床之后 ...

  • 学习中医心得二

    也许是无知者大无畏吧,我想在自己身上先试试,因为我是画画的,手最重要的,我要把我的手脚寒凉治好,我学到四逆汤,我觉得很对我的症状,我决定吃吃试试,我用到附子甘草干姜,,我喝了第一碗觉得很好,手腕的寒湿 ...

  • 近期学习中医和易经的一些心得

    读者阅读本文就表示同意不以本文任何信息作为任何决策的依据,同时放弃向作者邹健进行诉讼和/或投诉的权利. 倪海厦老师真的是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大医. 看他90年代中期讲易经的录像,非常健壮. 只不过十年 ...

  • 近期学习中医、养生的一些心得

    读者继续阅读本文就表明同意:不以作者邹健的任何言行作为读者本人和任何关联人的任何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放弃向作者邹健提起诉讼或者投诉的权利:不得以作者邹健的任何言行作为诉讼或者投诉的证据. 近期调理身体, ...

  • 黄庆沪:治疗一老年患者病危到恢复,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心得

    I导读:谢谢黄老师的精彩分享,黄老师把辨证过程详细分解,非常有启发!夹杂汇报了几例其他病例,也很有示范意义,让我们对经典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谢黄阿姨对我的有求必应,我们也总在黄老师的讲课里,感到无比心 ...

  • 一位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最近两年参加了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办的第十七期西学中培训班.通过一年半的学习,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学的全部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服务于广大患者,在患者得到切实疗 ...

  • 一位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中医不仅科学,还能起到西医无法起到的作用!

    免费参会:长按图片,扫码咨询! 我是一名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最近两年参加了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办的第十七期西学中培训班.通过一年半的学习,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学的全部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

  • 这张表学习中医经络必备神器,不要私存,分享给朋友吧!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  ...

  • !!!宝妈分享的教育心得值得父母学习???

    谢芳的职业是小学老师,平日里非常受小朋友喜欢.她有个3岁女儿,是典型的别人家小孩,还被左邻右舍夸赞为"小天才".原因是谢芳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能熟读背诵数100首古诗,而且讲话流畅,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