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潘二、三事

章永潘,下盘山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比鲁迅大一岁,虽没有鲁迅赫赫有名,在我老家附近也算是个大人物。

永潘,当地人都叫“老运炮”,家中兄弟三人,他是老大。16岁时母亲去世,他分得20亩农田,被迫自立门户,娶妻生子。此后他让人管理田产,自学医术。

清朝末年,下盘山村,往东去浦江50里,往西去兰溪50里,是浦江到兰溪必经之地,是兰浦大路中转站。挑箩筐,运送物品的挑夫----今天的快递小哥----累了,都要在下盘山休息。下盘山是一个热闹的集市,南北货商店、肉店、歇脚店等店铺林立。

章永潘,头脑灵活又勤快,利用家门口便利的交通条件, 20岁开始经营药店,取名章存心堂。他边卖药边看病,慢慢擅长治理痈毒痔疮。曹聚仁在《蒋畈六十年》回忆,童年的脓疮章医生给治好了。

因为看病行医,章永潘懂得了讲卫生。农村医疗条件差,没有避孕措施,农妇生得多,死得也多(我奶奶生了13个,成活4个),俗话说“只见肚子大,不见儿女大”。许多妇女生小孩的时候,剪肚脐带的剪刀是没有消毒的;有的人家地面铺一些稻草干,就让婴儿躺在粘有细菌的稻草上。受各种感染,死婴随处可见,扔个死婴就像扔一条狗。1900年,章永潘在下盘山村东面建造了枯童塔,让村民把死婴扔在塔里。这样解决卫生问题的同时,避免弃婴被黄狗乱咬,让人在心里得到一些安慰。

行医时间久了,章永潘的名声越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民国初年,章永潘把看病地点转移到几里之外的菩提寺庙,成立寺医所。在寺庙,他立下规矩,每次看病仅收十个铜板,不管大病小病,直到治愈。四方乡民慕名而来,寺医所人满为患,里面病床有20多张。后来他收了几位徒弟做帮手,最有名的是大塘村的yong qian 和来自金华的樊吉生。1943年,63岁的章永潘逝世后,下盘山的章存心堂药店关门;yong qian在老家大塘村开了药店;樊吉生1948年在下盘山创办济生堂(直到1957年)。如今,yong qian家的医术现在已经传承到第三代 ,成为县城小有名气的医生;樊吉生也有后人从事医术。

在穷乡僻壤,文化一直是落后的,章永潘却与众不同,他重视文化,重视教育。习字临摹是他必做的功课。没有纸,他从梅溪里捡来细沙充当;没有笔,他用一根细竹杆模拟。每天早上在沙子上运走一番,他才去寺医所。

下盘山村的大部分人是文盲,他们不识字,也不珍惜文字。看到有人拿有字的纸擦屁股,把有字的纸张用脚踩在地下,章永潘痛在心里,他下决心改变这个面貌。

1900年,他和周边村庄结拜的十个兄弟商量后,他独自出资建造“惜字亭”。由十兄弟带头做出“惜字“的表率,不随便乱扔纸张,要集中扔到“惜字亭”----就像今天的垃圾分类。十兄弟其中有石渠的 鲍zi  jin------我猜测还有蒋畈的曹梦岐,下何的叶新车-----都是家有田产,且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头面人物。到了腊月25左右,家家户户“掸蓬尘”(打扫卫生)许多没用的废纸会清理出来,村里的人把一年写过的没用的废纸集中到拿到“惜字亭”焚烧。

为了有地方扔废纸,为了避免有文字的纸张被踩踏,为了让乡人重视教育,珍惜文字,章永潘用最朴素的做法表达了对文化的尊重。

在“惜字亭”边,章永潘还建造了约60米长,3、4米宽的罗塍。这样是为了保护下盘山的风水,让下盘山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为了进一步在乡村普及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章永潘又在家里设立云英私塾,聘请教书先生为孩子授课。几年后,云英私塾改称育英学校,经费来自 “十六xiang”。

“十六xiang”是一个“jian会”,相当于今天的村集体基金会。下盘山村东面有关公殿、水口殿,大家殿。每个殿内供奉关公、胡爷爷、官老爷等。每年正月十四,”jian会” 迎大旗,敲锣鼓,请胡爷爷来到厅上,过完元宵,正月十六再把胡爷爷送回殿内。为了维护殿内的日常开支、过年节日祭拜,救济困难户等费用,村里拨出几十亩公田给胡爷爷殿。

在章永潘等人的组织下, “十六xiang”把多余的经费用在教育上,育英学校也由族厅搬到他家,章永潘唯一的儿子章昌荣,任柏社乡乡长的同时兼任育英学校的第一任负责人,章永潘的孙子章龙成为第二任负责人。

育英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有50人,不光自己村里的学生免费,其他村和下盘山有亲戚关系的,报名也可以免费。

即便学校近在眼前,许多有钱人家的儿子不愿意去读书,他们说,我们又不去做官,读书有什么用,还是种田好。宁可让不会做农活的小孩子到野外晒太阳,也不要让他去学校读书。章永潘思想开明,不光他的孙子上学,他也破了女孩子不准读书的规矩,他的孙女也读完了高小,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其他村民 。

治病救人,普及教育之外,章永潘不忘修桥铺路。为了方便人们行走,1932年,他独资铺设兰浦大路的高背亭到下经祠堂石板路,高背亭到新塘源黄村岭石板路,同时援助通济桥和永济桥的修建。

章永潘还懂武术,是村落间的英雄好汉,但也因此引发祸端。

有一次,一位乡绅解决一个纠纷,章永潘永潘认为他有失公允,前去干预。结果让乡绅丢了脸面,由此结下冤孽。但是章永潘懂拳术,一人能挡四、五个,对方不敢惹他。乡绅来自水阁塘那边,属于民风彪悍的望族,有顺口溜:“红糖水阁,尖刀木壳。”有一天章永潘在下经堂村观看斗牛,水阁塘村七、八人趁着热闹场面,偷偷围困章永潘。眼看着章要吃亏,下盘山人回家报信,敲锣打鼓召集人员帮助章永潘。下盘山村嵌山上正在开采石灰窑的人,也停下活计加入队伍。大伙兴师动众前往斗牛场,一场大规模的斗殴不可避免。大伙刚走到坟牌岭,迎面撞上见毫发未损的章永潘。他说自己略施小计,赤手空拳便成功脱身,劝大家打道回府,大事化了。

过了几天洪塘水阁的人遇见下何村的叶x(外貌像章永潘),误把他当作章永潘,暴打一顿。这下,下何村叶姓人家不肯罢休了,他们在老爷子叶如有的发动下,邀请身强力壮人士和水阁蒋姓人家大动干戈,蒋氏那边出了人命。最后是叶氏一外嫁女儿请地方绅士和平解决。

可是叶姓最终也不是赢家,曾被蒋氏误打的,浙江第七师范毕业生叶x,在杭州入伍时离奇死亡,年仅30,留下一桩疑案。

章永潘文化不高,却用一生的精力行善:看病、办学、修桥、铺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由于时代的漩涡,他的儿子却以“各种罪名”,遭受不幸。章先生虽然仅活了63岁,他的事迹却值得代代相传。如今先生的墓草已经长得老高,枯童塔的遗迹尚在,”惜字亭“依然在枯草中竖立,我唯有用笔留痕。

(0)

相关推荐

  • 【简心诗苑】采风行吟李家庄

    采风行吟李家庄 7月上旬,市文联组织百名艺术家在晋州李家庄村举办了"学党史.寻红根.跟党走"主题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摄影大奖赛采风和颁奖活动.该村文化积淀深厚,是红色革命老区, ...

  • 邱汉章║《帽山村吟咏》外四首(诗)

    邱汉章║《帽山村吟咏》外四首(诗)

  • 【乡土兰溪】 走进横溪镇上甲山村:上甲山开满紫荆花

    走进横溪镇上甲山村:上甲山开满紫荆花 横溪镇新联行政村由原来的上甲山与沈宅两行政村组成.原来的上甲山行政村下辖上甲山.下陈坞.冷水湾和樟坞坑4个自然村.原来的沈宅行政村由沈宅.岭脚和里枝坞3个自然村组 ...

  • 【书籍出版】 乡愁女埠目录

    乡愁女埠目录 <兰溪乡愁记忆>序 <乡愁女埠>序 女埠古街   江南水乡 女埠行政村 1.上街村 走进上街村:女埠集镇是古镇 2.下街村 走进下街村:古建筑有王氏宗祠真教寺 3 ...

  • 河南焦作孟州锁水阁

    孟州锁水阁又名"文峻阁",位于孟州市化工镇北开仪村南的黄河大堤旁.孟州显圣王庙东6.4公里.是万里黄河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锁水阁". 孟州锁水阁高30米,周长13 ...

  • 蒋俶、胡纪章、蒋山

    蒋俶 蒋俶,字保康,水阁塘人,廪前清廪膳生,光复后历任兰溪县军政分府参谋,兰溪县参事并代理兰溪县知事等职. 胡纪章 胡纪章(1906--1949),字虹桥,里胡人,毕业于育才小学,曾任浦江县民亥教育馆 ...

  • 潘秀兰【散文】回忆父爱二三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回忆父爱二三事 文//潘秀兰(河北三河) 我老爸疼爱小女儿,众人皆 ...

  • 昨日记||潘干卿老师九十大寿,卿心永无二意

    6点多,收到尘尘的信息:"改道,骑錫山.安全空气好[呲牙]"我说试试.上锡山.艰难地骑到进山的半坡,汗是没有出,气却喘不过来了.连忙弯到果园的小径.往右转.往左转,往下跑.竟然到了 ...

  • 铁二师夏芝贵——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 铁八师苗族战友潘世权在脱贫攻坚上的二三事

    八一建军节 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 铁八师苗族战友潘世权在脱贫攻坚上的二三事 铁二师.原凯里市长助理夏芝贵 棉席村不如岜沙(全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叮呱呱,却有一个名叫潘世权被乡亲夸. 棉席村离贵州省凯里 ...

  • 永念师恩——鲁克行院长二三事

    母校前校长鲁克行老人突然病逝,校友们悲痛之余,回忆起与老校长接触的点点滴滴,付与文字,送恩师最后一程. 二三小事,足见鲁院长的为人和品行.希望我们作学生的,也能够像老院长一样,成为他人成长道路上的良师 ...

  • 王静:小片段(外二章)| 潘志远选诗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栏目主编:潘志远 潘志远,男,1963年生,安徽宣城人,现为某中学高级教师.作品散见<散文诗世界><诗潮><星星散文诗>& ...

  • 章开沅先生和图书馆的二三事

    章开沅先生和图书馆的二三事 --悼念我们的章开沅院长 之所以称章开沅先生为院长,是因为他是我读本科时的院长.我1980年至1984年在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读本科,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上盖的印章是院长章开沅 ...

  • 第一十六章。 潘多拉之门(二)

    罗德里格斯"星辰?" 哈德"是的,星辰!隧道最里面的那道门只有维克多能够打开,在维克多再一次带领大家进入石门背后的大厅之后.我们慢慢的知道了一些事情." &qu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 民间医生二三事(高手在民间!治病需要灵感!)

    导读: 作者在基层业医已近四十年了,现退休赋闲在家,偶尔回忆起个别医事,作为闲话故事记录.文中的机构和人名均为化名虚构,病证和方剂则是真的,但每个人的病情都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请勿对号治疗. 痢疾 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