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去哪儿——走进韶关隐世村落 体验淳朴耕读文化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到!在这个火辣辣的假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在烦恼如何安排?不如结束一学期繁重作业的孩子,来一个轻松愉快而又修心养性的旅游!那么,轻松又养性的旅游哪里找?那么,我们让孩子“下乡”,体验古香古色的耕读传家文化,让孩子寓教于游,是皆大欢喜的放松形式。

耕读传家,是古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代的老百姓认为,耕田,便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而“读书”,便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在许多古老的旧宅、村落里面,“耕读传家”匾额是最为多见的,在古人看来,修身立德为首位,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高考后,我们便带着久坐教室的孩子们,放飞自由的翅膀,“下乡”看看古宅、听听古训、把玩把玩农具,体验真真切切的“耕读”生活。

首站:“岭南古风——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夏富村

夏富古村自南宋理宗时期(公元1275年),李子乙从江西吉水迁居建村至今已有736年的历史,是仁化县历史悠久的一个古村落。夏富是书香文化深厚的家族,从明末清初以来,该村代有英贤,人才辈出。夏富村建筑古风犹存,一入村子,便能感受到这个仁化名门望族的高贵典雅气势:石柱巍峨、门当户对、檐画精美,古楹联、古匾、神龛、官牌保存较为完好,斑驳的岁月沧桑向人们展现了这个望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村中一株十来个小学生才能够合围的古榕现今犹在,古榕、古驿道都有遗迹实物。

“烟岚云雾浮仙山,锦水江湾绕田园,夏富风光称独好,渔樵禾稼胜桃源。”夏富古村依山面水,广有田园,竹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岚光绕桔柚,云霞映稻花,开轩面场圃,江湾话渔樵,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最佳融合。

夏富村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不仅让孩子感受书香门第的雍容,更能体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欢快的气氛中,度过休闲假期。

要说夏富村最特别的民俗活动,非“装故事”莫属。“装故事”是粤北唯一的“传统民俗文艺节目”,也是丹霞夏富古村独特的民间文化,具有浓厚艺术品味,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装故事”起源于屈原的家乡荆楚之地,先在汨罗江一带流传,屈原进谏招来楚王放逐后,屈子对天长歌,投江自尽,以唤醒楚国君民。民众为了纪念他,以虾、龙、鲤族为图腾,扎灯游行呼唤屈子回归,也是对屈原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彰显和崇敬,一直流传在江南与湘楚之地。原名称“舞故事”,演化成舞龙、舞灯,走村串巷,以表演武术为主。夏富是书香文化深厚的家族,在江西、湖南屈子文化影响下,却继承了原汁原味的荆楚文化:扎故事台、坐文官武将或坐童男童女,表演的是民俗风情节目,很有生活气息。

自驾路线:从广州天河出发,上华南快速干线→北二环→太和立交进入京珠高速→韶关南站下高速(行车约2.5小时)。经过韶关市区,往丹霞山(行车约1小时)。沿丹霞大路直走。在丹霞中学对面有个一路口进村。进村便是夏富村。

乘车路线:乘坐广州到韶关东站火车,在韶关火车东站北侧乘坐前往仁化丹霞山的城乡小巴;在仁化人民政府站下车再换乘县城小巴前往夏富村。

第二站:“江南第一世家”——仁化城口恩村古村落

恩村蒙氏始祖蒙念四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由江西于都来韶州经商,卜居仁化恩村。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这个小小山村,九百年来飞出26位进士,考上武举、岁贡、拔贡、监生、庠生、太学生等三百多人,可谓冠盖连云,人才济济,曾称“江南第一世家”。

在长期的官宦外迁、异地繁衍中,恩村的留守人丁仍然坚守着先人“耕读兴家”的祖训,延续着气贯数百年的文化传统和伦理氛围,尽力守护着恩村文化古迹和历史荣耀。这个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蒙姓居多的小山村,竟然有七个祠堂、四个牌坊、两座门楼、一座城堡,现在仍然可见古城墙横亘,堞垛巍峨,城门依旧。城楼虽坍塌,雄伟气势犹存;护城河已废,而当年遗泽、洼塘还在。村民家中还珍藏着古画、寿幛、官袍官帽、祖宗画相、神龛祭器、文房四宝、家具古玩……2009年11月,恩村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

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恩村,孩子们抚摸着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古物,瞻仰先贤手迹,未免心潮澎湃、进而焕发出无限的青春活力和奋勇向前的决心。环境的熏陶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了解历史、解读“耕读”也是培养孩子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好时机。

前往恩村自驾路线:韶关出发——朝南雄/赣州方向,进入赣韶高速公路——从周田/仁化/G106出口离开——进入G106——进入丹霞大道——进入仁桥东路——进入G106——到达终点恩村

乘车:乘坐广州——韶关东站火车,在韶关火车东站北侧乘坐前往仁化/丹霞山的城乡小巴,在仁化县客运站下车,再乘坐出租车前往恩村。

第三站:广府寻根地、粤人故里“珠玑巷”

古巷,古楼,古塔,古榕,古桥流水见人家。又见珠玑巷,又见古祠堂,又仿佛见到祖先坚强而伟岸的身影......作为古代中原与江南绅黎向岭南迁徙的聚居地,珠玑巷是一块历史的碑石,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作为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

当漫步于千年铺就的鹅卵石小巷,时空仿佛穿越千百年,眼前似乎又出现了来自千年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汉服、布鞋、裙角飞扬、青丝带起的清香......耳边响起了空远的叫卖声,还有环佩叮当的脆响。在长长的鹅卵石小巷穿行,突然,一个熟悉的姓氏如磁石般吸引着你,仿佛来自千年的呼唤。这,便是解答你“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最好场所。暑假带着孩子到珠玑巷寻根觅祖、聆听同族远房亲人解读家族历史,无疑是让孩子彻头彻脑了解家族史的最佳方式。

(图:jason wai)

珠玑巷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巷全长1500多米,路面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内仍保留着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它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悠。巷内现有居民20多姓,320多户,1400多人。

自驾路线:韶关火车东站出发,经大学路大塘站进入韶赣高速,珠玑站出口下,转G323国道,沿G323看到珠玑养护中心后再行驶970米,右转行驶380米,过左侧的钟屋约50米后,右转进入Y028,沿Y028行驶250米,左转行驶20米,到达珠玑古巷(在道路右侧)
乘车路线:韶关火车东站广场乘坐南雄市客运站汽车,再转乘珠玑巷市内公交车即可。

第四站:千年古村,南雄乌迳新田村

根据史料记载,在秦以前,岭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公元前223年,秦国又灭了楚国,越人因避秦又一批一批地向南迁徙。这时,大庾岭上出现了一群南迁的越人。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汉族又几次向岭南大迁徙。在历史上,乌迳镇有中原南迁第一镇之说,而乌迳镇最古老的村落新田村却有迁徙南雄第一村之称,于是,新田村当之无愧地,当选为“广东古村落”。

新田村,自西晋建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之久,保留着五朝建筑。村内保存的古代宗祠及各种古代建筑从唐代至清代共有200多座,其中最古老的建筑为西汉时代遗址,其历史与宗祠文化远比现有珠玑巷更古老、丰富。

深入新田村,如阅读一部内涵博笃的古村史,或闯入积淀深厚的文物迷宫,那历经唐、宋、元、明、清5代先辈热血和智慧浇铸的文化载体,无不洋溢着酣纯的历史底蕴和不朽的文物价值。那一屋一厅,一楼一阁,一路一巷,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檐一角,一柱一础,一楹一联,一画一字,一渠一井,一窗一棂……无不是村民表达心愿的灵活字符,共同撰写源渊悠长的新田村源脉的族谱。趾高气扬的马头墙,荣耀光辉的门庭,磐固鼎峙的红岩柱础,方整如切的砖线,精雕细镂的画栋,诡异莫测的“泰山石敢当”……均蕴含鲜明的中原建筑古风,又不可回避地沾染着湿漉漉的岭南风韵。

新田古村不但因为历史悠久、雕栏画栋,还因为这里保存了完好的古老习俗:姓氏节。

新田古村有60姓氏保存着上古遗风“姓氏节”。何为“姓氏节”?经查资料,原来,是各个姓为自己的姓氏举行的极为隆重的缅怀祖先的节日,在乌迳镇以新田村为中心的周围村落,居住着叶、李、董、赖、黄、彭、赵、孔等总数达60姓之多的村民,60种姓氏节均有具体的时间,不同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据资料介绍,节日来历意为:饮水思源,孝祖为先。姓氏节为期6天,从九月初一开始,由李氏后人每天点“神炮”,直至十五日时止。从十二日起,各户姑娘、外嫁女都要扶老携幼前来做客,客人来得越多主人越高兴。村民们从早到晚更是忙个不停,做各种风味小吃、搞卫生、装点家居等。而事先请好的戏班子在当天晚上也会开始在村中唱响大戏。看戏时观众还要分男女两场观看,男人从台下至祠堂前栋,女人则坐于祠堂后栋,并用绳索系在石柱上作为屏障隔开。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姓氏节流传千年的古老习俗、仪式已经越来越简化,除村中一些老人还熟知外,许多年轻人已经渐渐淡忘,这种原汁原味的古代中原习俗已面临断层的危险。所以,趁“姓氏节”如今还有继承者的时候,赶紧带着孩子来新田村寻觅姓氏,共祭先祖。

(图:清月)

第五站:始兴石下古村落

始兴石下古村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广东古村落”。行走于石下村间巷道,看着高大的围楼和宏伟的宗祠,一阵浓郁的古风气息扑面而来。民居由二厅四房或二厅六房组合,部分厅有侧厅。栋与栋之间的檐街阔宽、笔直。每条檐街中间是排水沟,用长条红砂岩石砌成。两边是人行道,平坦、笔直、宽阔,村里檐街纵横贯通、四通八达,使村与村、栋与栋建筑巧妙结合,整体看来如围棋棋盘一样,移步换景,变化莫测。

李氏宗祠由细井、满房、新富公、老富公等18头大门组成,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三厅二井,布局合理、做工精细,代表了宗族的荣耀。宗祠斗拱花饰复杂、做工精湛,栋梁、屋檐、屋脊、窗雕、石雕、木雕、壁画巧夺天工。整座村庄青砖、瓦、木构筑。该宗祠兴建18头大门,据说源于纪念乾隆年间的18位兄弟,无巧不成书,“十八子”又刚好凑成“李”字!

漫步石下古村落,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小巷窄窄、庭院深深、古巷老屋深透了悠久文化。低头看见河石铺砌的石街古巷,村旁高大雄伟的围楼依然矗立,那古墙、古树、古屋、古井、一定令你恍如隔世。

据悉,石下古村获评为“广东古村落”,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具有显著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对研究客家民居建筑有较高价值。二是反映了独特的宗祠文化,如村内的族谱、碑文、牌匾、木雕、石雕等都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三是整个村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十分协调,村内古树、古井、古围等分布合理。

而在我看来,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几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使这里焕发了无穷的魅力。

交通:
1、从韶关火车东站出发沿大学路大塘站入韶赣高速,始兴北出口下高速,沿匝道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X345
2、沿X345行驶780米,直行860米,右转进入永安大道
3、沿永安大道行驶1000米,左转进入墨江桥北路
4、沿墨江桥北路行驶980米,过右侧的桥头百货,右前方转弯进入河南路
5、沿河南路行驶2.7公里,过左侧的新屋约290米后,左转进入Y325
6、沿Y325行驶1.7公里,到达石下古村(在道路左侧)

第六站:“库区人家”曹角湾村

曹角湾村位于曲江小坑森林公园腹地,当车子九转十八弯绕着风光旖旎的小坑水库蜿蜒而行时,窗外一片翠绿的群山中,掩映着一块巨大的翡翠,这便是美丽的小坑水库。当车子驶离水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眼前豁然开朗!极目四眺均是种植整齐、各种各样的庄稼,在远处密林修竹间,素雅的青瓦白墙如世外桃源般依山而建——这便是以“耕读传家”著称的“库区人家”曹角湾村了。

这个小村落建有两座课教建筑——邓氏族人称之谓“书房”,并用公尝收入高酬聘请县内较有名的先生课教子弟。据不完全统计,考有功名或捐有功名的大约有40多人,大小官职在身的大约有20余人,其中不乏一家数人或几代都有功名或官职,真可谓“书香门第”。

“出将入相”、“光宗耀祖”自古以来就是每个客家氏族重视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读书出仕蔚然成风的同时,曹角湾邓姓还有浓厚的尚武之风,其中确也涌现了文武双全的人物,据不完全统计,曹角湾邓氏清中晚期以来有武庠生、武秀才一类功名的有6人,光绪16年六品武职的邓荣成(寿坤)更是升官晋级至振威将军等。

相对于其他古村落人丁稀少的情况,曹角湾村却有浓郁的耕读生活气息。这里的村民勤劳持家,村道干净整洁,村前方圆几里都未见有荒芜的农田,到处是长势极好的庄稼。曹角湾村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俗节日“扛阿公”。

据了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后人为寄托阿公所作出的贡献,特设定在农历六月初一日祭典阿公日(为期六天扛阿公祭典活动、清末民初改为四天),如同过年的习俗,每家每户的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来迎接阿公。

“扛阿公”作为曹角湾村的传统民俗活动,遵照传统按一系列步骤完成:

首先是扛阿公的准备与迎接。在农历五月三十日村民就会把阿公轿拿出来,用村里面干净的水源来洗干净阿公轿,还有系阿公的红绸腰带五条、迎接阿公的六朵彩旗也要拿出来晒干净。然后,再组织一支由民间八音组成的乐队;准备好敬奉阿公的贡品(肉、鸡、水果、香纸、炮竹),挑选五个(命相好的男性)年纪较大的长者(孤头不能选),来接阿公上轿和下轿。

接着就是迎接阿公了。迎接阿公的队伍从农历六月初一早上的八点半开始在祠堂门坪集中。队伍分为旗手、挑贡品、扛阿公轿村民、乐队,出发接阿公。

接阿公的时候就要从祠堂门口左边出发,沿着祠堂门口的水塘,经过一段小路,步行至水口庙迎接阿公,迎接阿公的时候,乐队八音要响起,沿路炮竹要边走边放。队伍步行到水口庙时停下来,把贡品先奉上阿公面前来敬奉。敬奉完了由宗族长老把阿公请出庙。接下来至水口庙左边的小溪、用干净的溪水和新的手帕把阿公抹干净,然后就按顺序把阿公接上轿。

把“阿公”迎接回到祠堂,放置在祠堂中厅按照在庙下摆放的顺序摆放好。把贡品奉上来敬奉,并由本村的每家每户派出代表人员上香敬奉,游客也可以上茶敬奉。敬奉完毕后,整个“接阿公”的流程就圆满完成了。

接受村民敬奉后,便是“扛阿公”活动。把“阿公”从祠堂中厅接出来上轿,上完轿乐队响起,然后队伍就来到晒谷坪表演,村民热闹地围着晒谷坪,看着队伍扛着“阿公”前三步后两步地迈着轻快的步伐,心里祈求“阿公”保佑村民无灾无难、健康长寿、团结相处。然后沿着田段送阿公回水口庙。最后,村民和游客一同欣赏曹角湾村“扛阿公”民俗活动文艺汇演。

整个过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随行中还有一批由本村品学兼优的孩子们组成的“学士”队伍,在“阿公”的护佑下,孩子们聪明伶俐、健康快乐地成才!

除了以上几个古村落,韶关还有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南雄市黄坑镇溪塘村、南雄市南亩镇鱼鲜村等古村落。其中,鱼鲜村是韶关首座“广东古村落”,村子周边被九座形如神鱼的山峦(属老鸦咀山系)无限深情地朝向一个秀雅的窝地(袖珍山间盆地),结构成一个“如鱼得水”的鲜活风水宝地,是为鱼鲜村址。慧眼独到的始祖王德显于南宋乾道5年(1169年)相中此罕见天局,草建祖,经过明、清二代王氏后裔锦上添花式的建筑,巧妙挖掘当地的自然潜能,终于造就出重围层叠,屋宇错列,荣耀熏天,巷陌井然、清池映耀,古榕茂虬的粤北罕有,韶关首座“广东古村落”——鱼鲜村(古称鱼溪),也是高考后带孩子“下乡”体验耕读传家的绝佳古村落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