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李成器宁做王爷不做太子

710年,宁做王爷不做太子的李成器,向唐睿宗推辞说:“父皇,儿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太子储君。”当时重登皇位的唐睿宗李旦要立皇位继承人,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

但是李隆基又有平韦氏的大功,所以俩人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难以决定。见李成器这么一说,睿宗李旦说道:“宋王,你是朕的嫡长子,立你有何不对?”

在朝堂和众大臣面前,李成器苦苦哀求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

见宋王李成器苦苦辞让,李旦便又开口问道:“那该立谁为合适?”李成器答说:“平王讨韦氏有功,儿臣寸功未立,儿臣和众臣都觉得该立平王。”

李成器一说立李隆基为太子,在朝堂上诸王和公卿大臣也纷纷上奏折道:“平王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由此可见,大臣已经倾向于李隆基一边。

于是见此情境,加上李成器的坚决不做太子,李旦只好顺水推舟,遂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便下诏书说:“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二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

李成器之所以不肯做太子,是他曾祖的经历给了他启发:

公元684年,继皇帝位才55天的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同年,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李成器是李旦长子,子以母贵,母亲刘氏是皇后,年仅五岁的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

690年,名为大唐皇帝实为傀儡的李旦,上表请武则天称帝,并求赐武姓,武则称帝后,赐李旦武姓降为皇嗣,皇后刘氏降为皇嗣妃,十一岁的太子李成器则降为皇孙。

693年,封李成器为寿春郡王,母亲刘氏和李隆基的母亲德妃窦氏,因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引诱李旦被拒,遭拒后怀恨在心。凭着宠信,韦团儿诬告刘妃、窦妃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便将刘妃、窦妃两人秘密处死,埋在宫中。

705年,李显重登皇位,欲封李成器为蔡王,加赐食邑四百户,可李成器也坚决辞谢说:“臣难以承担起大国的封邑,望陛下收回成命。”见李成器拒绝,李显也只好撤了封蔡王的诏书,李成器依旧封寿春郡王。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以兵诛韦氏后,李隆基将兵变成功消息告诉李旦,李旦抱着李隆基痛哭说道:“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便当场封其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而李成器封为宋王兼左卫大将军。

此时,宋王李成器认识到,一旦同意了李旦立自己为太子,那么和平王李隆基的实力相比,难免会变成第二个李建成,倒不如做个逍遥王爷自在。

所以让位太子的李成器,做事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欲朝政,而被他的弟弟李隆基所深重,李隆基从来也不怀疑他,不是赐金分帛就是登楼同榻宴饮。741年,李成器去世,李隆基闻知,号啕痛哭,下诏追谥李成器为“让皇帝”,也算得上感谢他当年让太子位置的评价了。

个人观点认为有三点,是李成器不愿做太子而只愿做快乐王爷:

第一、李建成的前车之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夺位是众所周知的,而太子李建成失败的原因就是不能和接近拥有大唐“半壁天下”的李世民相比,加上李世民身边的能臣猛将。所以李成器想做太子,但是能臣猛将又在李隆基一边,要是成了太子,李成器他就是第二个李建成。

第二、李成器不想做傀儡。因为李旦能重新继位,全靠其弟李隆基和其姑太平公主,而李隆基手上又有大权在握,李成器一旦立为太子,就会变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相争的目标,毕竟太平公主心里也是想学武则天般的女强人。

第三、李隆基手握重兵。李旦一继位,就封李隆基为平王兼押左右万骑,即便自己当上了太子,也未必能顺利继承皇位。到头来,说不定还得落得个像李建成同样的结局。与其如此,倒不如主动退出,既可以落得个好名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