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天打雷劈,劝你来学中医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 作者窦豆

早就听过一句名言叫做“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我还是常常劝人学医,因为人类需要医生。

就像曾经有人和我讨论献血对健康的利弊,我的回答是,一般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但就算有,我们还是要去献血呀,不然急需用血的患者怎么办呢?

01

学医确实很辛苦:入学分数不比别的专业低,入学之后学业压力又重;人才培养周期超长,好不容易毕业工作了,日子也不比其他专业的人轻松。我之所以会在一篇劝人学医的文章一开头就把这些学医的困难摆出来,是因为这些困难早已众所周知。尽管如此,每年还有那么多同学选择学医,不得不说,这就是医学的魅力。

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我们来学医?我也问过很多人,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大家的答案都不太一样,有“中学生物课时,就对医学这部分很感兴趣”、“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爱上了中医”、“亲戚是医生,从小就觉得他很厉害”、“受到家人长期患病的影响”这些常见回答,也有“看了一部医疗剧就上头了”或者“想要探索人体奥秘”之类的迷之答案。

但不管多么五花八门,最后每个人都不会落下的“学医必备理由”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渴望。

能够去把垂危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把备受折磨的患者从病痛中解救出来,亲眼看着人们在你的帮助之下重拾生的希望。这种巨大的成就感,真的让人很难抗拒,为之付出多少努力都在所不惜。

刚刚到医院实习的时候,每天都觉得很累。加完班的晚上,我有时候会顺路去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看附近的大爷大妈跳广场舞。

也许我们花费很多力气挽救回来的患者,只是非常平凡的人,他们康复后并不一定会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只是白天带带孙辈,晚上跳跳广场舞,但是看他们这样远离病痛,重新享受平静生活的简单快乐,我也忍不住为之动容,从中感受到治病救人的深刻幸福。

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为这种感觉着迷,真的不需要犹豫了,不管别人告诉你学医、做医生有多少难关要闯,我只有两个字回答:值得。

02

以上是不管内科还是外科、中医还是西医,所有医生都一样的“学医理由”。至于说到选择学中医又有什么好处,可能我的切身体会更多一些。但真要具体说些什么,又不知如何提笔。

我学中医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早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把日子过成了中医的样子。

早上睁眼打开手机,弹出的是中医的公众号推文,是微信里患者关于病情或用药的提问;中午吃饭脑子里冒出的是内经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什么不吃也不能少了主食;日落时分吹了一天的大风忽然就停了,第一个想到的原因是金时木弱。

每天看的想的说的做的,都是中医。对她的感情之深,已经难以言表。

所以,我想下面干脆就分情况来根据读者的需要回答问题吧,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相对比较“小众”和“神秘”的中医行业,进而决定自己要不要报考中医专业。以下我准备了三道题目,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逐步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03

1个问题

你对医学感兴趣吗?喜欢中医学吗?

A、对医学感兴趣、喜欢中医学。【转第2题】

B、对医学整体来说比较感兴趣,正在纠结中医西医该如何选择。【转第3题】

C、完全不想学中医。【选这项的站住别走,后文有你的专属彩蛋

选A的同学,首先要感谢你,慧眼识珠,发现了中医学的魅力。其次也要祝贺你,在最美的青春年岁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感兴趣的奋斗方向,这是人生之大幸。真诚地希望你能坚持下去,报考中医专业。

当然,在此还有两个问题希望你能认真考虑:第一,你能否耐得住寂寞,面对种种误解和争议。你能在中学期间就对中医感兴趣,想必周围的环境是对中医比较友好的,但随着将来你交往圈子的扩大,会发现其实还有不少人对中医是不理解甚至有偏见的,希望你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要学会抵御和承受这些纷杂的声音。

第二,你是否原意为了自己的中医梦,坚持长期的刻苦学习。学中医虽然很看重悟性和天赋,但不论是谁,要想成为合格的医生,都绕不开多年的努力作为基础。千万不要相信高中时常听到的一句“高考完就轻松了”,读了医学院,年年是高三。尤其是对于现在就有志于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做好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心理准备。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中医的兴趣,相信你在刻苦钻研医术的过程中,也会比别人找到更多乐趣。

选B的同学,还是很感谢你原意考虑医学专业,关于中西医如何选择,这几年也有很多同学问我。相信第3题会回答你的具体问题,帮你不再纠结。

选C的同学,虽然咱们没有缘分,但还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可以直接拉到全文最后阅读你需要的部分。当然也可以全文浏览一下,也许咱们又变成有缘人了也说不定。

大学时参加学校的“基本功大赛”

2个问题

选报中医学专业你有哪些疑虑或者困难吗?【第1题选A的同学请回答】

A、不知道自己的条件合不合适,能否胜任。

B、担心分数问题,希望找到最优化合理的报考方案。

C、家长不支持自己学中医。

D、没有任何疑虑和困难,自己有信心,家人也支持。

选A的同学,容我介绍一下学习中医需要什么基本素质:

首先,从学科上来讲,中医学和我们高中学过的任何学科都没有太大的联系,可以说,你在高中哪个学科有短板,都不影响将来学习中医。

如果语文、生物学得好,会在大一的医古文和大二的生物化学等课程上占一定的优势,但是上大学后再好好学这些课程也是完全来得及的。

其次,从学习能力上讲,只要满足上课好好听讲、下课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基本要求,学中医成绩一定不会差。

有同学听说背功不好的不能学中医,其实不然,中医的多数知识可以靠深入理解替代死记硬背,少数知识确实只能靠背诵,但是背功其实可以逐渐锻炼出来,不用担心。总而言之一句话,想学中医,只要努力,没那么高的门槛。

选B的同学,虽然分数是越高越好,但是不那么高也未必学不了中医。下面是几个报考的建议:第一,关于中医相关专业的区别问题。五年制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针灸康复,都是将来可以临床的,也就是可以成为医生,具体的差别不是特别大,中医学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也会学习针灸,但是针灸和针康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更深入的学习。

现在有些院校中医也分出了儿科、骨伤等学科,一样也属于临床方向。但是中药学、预防医学、生命科学这些专业,一般不会转入临床,如果希望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选择。当然,各个院校情况不同,还是要以咨询学校招生部门为准。

第二,关于选大学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如果本科不能考入特别理想的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此时往往有两种选择:要么报同一个大学的分数相对低的其他专业,等考研时再跨考中医专业;要么报考分数稍低一点的其他中医药院校,但还是中医专业,等考研再考去比较好的中医药大学。

两者相比,我一般比较推荐后者。因为现在很多硕博导师不招收跨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本科不是学中医专业的,将来想跨考中医的研究生是比较难的,名额很少,竞争激烈。

而且目前国家对于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政策也是根据本科专业划定的,本科如果学的不是临床相关的专业,考执医也会遇到困难。所以说,在上面两种选择里,除非已经做好了有可能无法成为一名医生的心理准备,否则不要轻易选择前者。

当然选择后者,在考研时也需要很努力,但是机会相比之下就多得多了。以我所在的大学为例,每年都有大比例的外校毕业生考入北中医读研,只要拿得出专业水平和考研分数,英雄不问出处。不过,在就业时有些大医院还是会对本科院校有一定限制,要有心理准备。

第三,关于长短学制的问题。可能你的分数不够上本硕连读或者本博连读的长学制,只能上五年制本科。不要担心,我觉得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自己考研、考博,不仅是一种锻炼,是对知识体系的重塑和检验,而且是一种再选择、再思考的机会,你将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选C的同学,希望你再努力争取一下,让爸妈“回心转意”。建议你可以尝试说服家长在下一次家里有人生病时找中医看病,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医的神奇疗效。

我高一的时候,有一次姥姥感冒低烧不退,还觉得胳膊疼。当时她指的疼痛位置是上臂外侧后缘,我一看,和书上画的一样,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位置。这症状西医解释不通,正好是中医擅长的范围,于是建议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看病。

当时我们家人生病从来是找西医,还从没去哪个“堂”看过病,大人们一致认为不靠谱,不同意。我就反复缠着姥爷说来说去,还哭了半天,最后家里没办法,也有点试试看的心理,就去了国医堂,挂了傅延龄老师的号。结果一副药下去,第二天姥姥就不发烧了,胳膊也不疼了。

当时在诊病的时候,傅老师听说我立志将来学中医,特别赞许,还对我姥姥说:“老人家,您可有福气了,等着享孙女的福吧。”这件事,后来回忆起来,应该说是家人对我学中医的态度由模棱两可、犹犹豫豫到大力支持的重要转折点。

在那之前,姥姥还说过“你是觉得中医药大学分数没那么高,你的分数有把握上,才非得说要学中医的吧?”而在那以后,她逢人只说:“家里有个学中医的,一家人都要享福。”

事实也证明,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不管是在家号脉、开方子、扎针灸、按摩,还是去医院挂号、开药、检查、住院,一个学医的孩子对家里的贡献确实是难以尽述。

家人们在健康问题上可以省太多的心,而且在真的有了大事的时候,全家能有一个主心骨。虽然我们学医也分专科,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同学、老师、同事、朋友都是学医的,总有可以互相帮忙的时候。

虽然我们医学生陪家里老人去医院也一样排大队,但是至少我们知道挂哪个科室找哪个大夫,说得明白症状,分得清药物的剂量,检查结果出来能先看个大概。这样的一点点便利条件,在家人生病的时候,已经足够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如果你实在无法说服家人去找中医看一次病,那就自学一些中医按摩的手法和穴位,在家里给爸妈按摩一下,一边按,一边把上面我写的学中医的好处给他们念叨念叨,一来二去没准儿就成功了。

如果家里是因为担心怕你学医太苦太累,或者担心你在医患纠纷中受到伤害,那上面这些可能就没用了。你可以告诉他们,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觉得那么苦、那么累。

而且中医门诊如果跟急诊、手术那些直面患者激动情绪的部门比起来,可以说是医患纠纷的二三线了,极端事件很少发生,可以请家长们放心。

至于选D的同学,啥也不用说了,你就是我们羡慕的对象。加油啦,大学见。
参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给中学生讲中医

3个问题

你主要想了解中西医的哪些差异呢?【第1题选B的同学请回答】

A、想知道学习难度的区别和课程设置的区别

B、比较关注哪个好就业。

C、想知道怎么判断自己适合中医还是西医

选A的同学们,其实中西医没有太多学习难度上的差别,只要用心努力,都可以学好。但是中医可能有些比较抽象的思维,需要思路比较灵活、心思比较细腻、对身边的事物有比较好的感知力。

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多数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除了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等等本专业的课程以外,同样也需要学习大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等现代医学的相关学科,课余还要跟门诊,总体上学业压力比较大。

西医专业的同学在这五年中虽然课程数量比我们少一点,中医学就讲一本概论,但是在现代医学领域学习得比较深,也并不比我们轻松。所以两者差别并不体现在这些方面。没有哪个专业是轻轻松松就可以读完的。

顺便说一句,我遇到过几位同学是因为怕解剖所以报考中医院校,其实我们也有解剖课,不过大家经过几节课的锻炼,最终都会慢慢习惯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选B的同学们非常务实,考虑得也很长远。目前的情况看,中西医毕业生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不论中西医,竞争都很激烈,而且对学历要求都比较高。

但是中医的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很多民营的诊所、网上医疗平台等,都是很好的就业渠道。

作者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介绍中医科研成果

另外中医就业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在研究院或者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工作。西医院校做基础科研的老师一般是不看病的,因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得很开。

但是咱们中医院校的科研和临床没有划分得那么远,做基础研究的老师们常常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出门诊,既可以实现治病救人的初心,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知识。

选C的小可爱们,我想推荐你一个好方法,就是真的去体验一下。如果想了解西医的工作模式,我觉得病房是最合适的。亲友谁家的老人住院,同学们可以帮着去照顾一天,就可以看到医生查房、护士治疗的各种流程。

我硕士三年都在西医院度过,那种快节奏、团队作战的模式也很吸引我。当然,我自己更喜欢的可能还是一个人在诊室里慢慢地接诊一位又一位的患者。

其实我在选择中医之前,也真的找机会去观摩了一下。那是初中毕业的暑假,2007年,名老中医吉良晨老先生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诊所坐堂,我就兴冲冲地跑进去问那里的工作人员,能否允许我观摩一下,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很冒昧,但是幸好吉老身边的几位老师都很热情,批准了我的请求,让我在吉老那里跟了两次门诊。

印象最深的是吉老治疗一名肌无力的患儿,据孩子的妈妈说,她带着孩子到处求诊从未遇到这么好的疗效。

看到吉老坐在古色古香的诊室里,很从容地遣方用药、很温和地跟患儿说话,我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吧,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很舒服很开心。

那时吉老问我知不知道他墙上挂的字是什么意思,我不记得自己怎么回答的了,但现在想来,这应该是需要一辈子才能悟透的几句话:

“四至调和百脉通,浑涵元气此身中。

消融宿疾千般苦,保合先天一点红。

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曳趁春风。

欲求极好为权度,缓字医家第一功。”

多美好呀,是不是看了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也想成为这样厉害的老中医”的想法?

最后的彩蛋

送给第1题选C的同学

我基本猜到了你在“完全不想学中医”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读这篇文章,一定是被喜爱中医的家长“热情推荐”了对不对?偷偷告诉你一个回应他们的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被迫学习这么枯燥的理论,很难学好。

没错,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是靠着上大学以后一堂堂中医课培养对中医的兴趣,不是很现实。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课程设置,一上来都是中医学理论知识,对于18岁的孩子来讲是比较枯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西化,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直接去接受中医已经很难,何况还要培养出兴趣,难上加难。

如果看到这里家长还是不死心,那可以试试拿出一两天时间,让孩子真的到中医诊所去看看大夫如何看病,倒是比课堂更有可能培养出兴趣。

现在很多医馆都有针对青少年的体验课程,大家不必再像我当年那样冒昧地跑去撞运气了,希望大家可以找机会去多了解一些。

总之我的观点是,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和建议是很好的,但最终孩子想报考什么专业,无条件地支持就对了。

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会有的想法和该经历的事情,顺应自然即可,走到哪儿就看哪儿的风景,没必要为之着急烦恼,这不正是咱们中医说的“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嘛。

暑假在京郊义诊
I 作者简介
窦豆,女,28岁。自幼对中医学感兴趣,中学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医,2010年本科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实验班,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读,周末在北京杏园金方国医院出诊。
(0)

相关推荐

  • 院校篇丨中医学:谁家杏林最早春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本期聚焦于中医类专业的院校分析,由于中医药院校基本独立于临床医学的院校 ...

  • 总结篇丨中医学:大医精诚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 ...

  • 上海:所有医学院校本科生都要学中医,纳入必修课

    将中医课本搬到所有医学生的课堂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8月9日,据中新社报道, 上海将在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阶段开设中医必修课程.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医 ...

  • 劝你别学中医

    劝你别学中医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