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雨打坟,出贵人;雨打棺,财人疏”,出门在外需谨记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期间诞生的文化内涵亦是十分丰富的。中华民族有着许多美称,其中,“礼仪之邦”是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称号,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强调的是“孝”与“敬”。“孝”自然不必多说,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孝敬长辈,一直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行为规范。“孝”不仅体现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体现在许多行事方面,尤其是在民间的“红白”喜事方面,“孝敬”尽显其中,为了表达对逝去之人的尊敬爱戴,民间所办丧失往往是十分隆重的。
01
在我国古代,土葬是非常古老,也是沿用至今时间最长的一种下葬方式,迄今为止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当然,除此之外,靠近海边的居民,若是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怀,则会选择海葬。而如今,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做到环保,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丧葬方式是火葬……
关于传统的“丧葬文化”,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看重,人去世之后,选择以何种方式辞世长眠,也应该遵循百姓的意愿。就如当下推行的“冰葬”,它就遭到了群众的热议,不少人也表示并不愿意接受。
在“土葬”方式盛行的旧时代,百姓对丧葬文化十分了解,其中也诞生出了许多俗语,如今看来仍然耐人寻味。就有一句这样的俗语流传至今——“雨打坟,出贵人;雨打棺,财人疏。”这句俗语有何特殊含义呢?
气候会影响人们的心情,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会以反常的天气来衬托人们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命运,就如“六月份新窦娥冤”,又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句关于“丧葬”的俗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与“雨”挂钩,自然就也与气候有关了。
02
还是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古诗中,分析可知,亲人的离世本来就是一件令人悲痛之事,每逢清明时节,阴森森的天空、淅淅沥沥的小雨与相配,又使人“悲上加悲”了。不论是“棺木”还是“坟墓”,都象征着亲人的离世,若在出殡时正巧赶上下雨,必然让人心情郁闷,愈加悲伤了……至于“出贵人”与“疏财人”,又表达着什么意思呢?
分析前半句话,大致意思是说,死者的坟墓被雨打湿,那么,其家门就会出现贵人。单单这样解释,似乎让人感觉云里雾里。其实,坟墓的建成,就意味着死者下葬的完毕。也就是说,在逝者下葬的过程中,没有碰到下雨等恶劣天气,丧事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古时,死者出殡之前,都会“停尸”一段时日,为了等待其出门在外的亲戚朋友回来“奔丧”,一同为逝者送行。若是出殡的过程十分顺利,也就象征着家中会出现贵人,而这些贵人,自然就存在于为其吊唁的亲友之中。在整个丧礼结束时,雨拍打起了坟墓,按照丧葬风俗,人们就会认为逝者对举办的丧事十分满意,也会为活在人世的亲友带来运气,是吉祥的象征。
而反观后半句话,人们也就不难推断出,若是在出殡的时候下雨,不仅为出殡增添了麻烦,也会给前来吊唁的亲友带来悲伤之感。为了让逝者入土为安,在进行出殡下葬的时候可能会弄湿人们的衣服,打湿棺木。按照民间丧葬习俗来看,这意味着逝者在人间还有未了的心愿,不甘就此与世长辞。若是按照其他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即是,逝者对此次的丧事十分不满,认为在其生前未能得到亲友的尊敬与爱戴,没有得到子孙后辈的供养,这是“不孝”的!
古时的百姓认为,若是出殡时,棺木被雨淋湿,就意味着逝者不愿意祝福亲人后代,也不会保佑家人平安、财运滚滚,这可能会造成家族没落的情况。为了避免棺木被打湿的情况,古人会对其采取保护措施,此后也会烧香祭拜,以求家族平安。
结语
如今来看,这句俗语是毫无道理的,甚至可以用“荒谬”儿二字来形容。但是,其中蕴含的“孝道”,却是世人不能忽视的。不论处于哪个时代,我们都应该清楚,尊老爱幼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一直重视的“丧葬”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