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的历史与价值地位浙东运河的历史与价值地位(下)——杰出独特的工程技术
浙东运河沿线的斗门、闸、堰、纤道、桥及造船等工程技术是由浙东地区自身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古代浙东人民在水利、水运上的杰出创造。
1.系统的航道水位控制工程
港口码头
浙东运河最西端的钱塘江是著名的潮汐河流,而运河是内河,不能直接与之相通,因之必须设置港口码头和埭以供船只停泊、阻水和交通盘驳。《越绝书》已记载越国时期的“石塘”“防坞”“杭坞”等港口、码头、海塘设施。《水经注·渐江水》写道:“浙江又经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以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固陵应是越国第一大沿海港口,在越国钱塘江航运及对外军事、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闸堰工程
越国在建设故水道时,利用开挖的土方建成富中大塘,并且为阻挡北部平原潮水侵入,控制上游洪水及排涝、灌溉之需,沿河岸必定会有诸多的闸、堰、涵洞一类设施,其建筑材料应是以木结构为主。
宋代浙东运河上所谓“三江重复”,是指把运河分隔成多段落的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三条潮汐河流,横截于运河上,最后总归杭州湾;“百怪垂涎”是指运河沿途上游山丘河流众多,蜿蜒而下,变化多端;“七堰相望”则指西兴堰、钱清北堰、钱清南堰、都泗堰、曹娥堰、梁湖堰及通明堰;“万牛回首”指小者挽纤、大者盘驳,主要依靠老牛负重,盘旋回首,步履艰难,形成一条运河风景线。
水则调度
浙东运河在绍兴平原段河湖密布,东西又存在水位差,由于各地和不同季节对河湖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有着不同的要求,因之对水位必须统一调度。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称:“筑塘蓄水,水高(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这个控制入海的鉴湖枢纽工程便是位于绍兴城正北30里的玉山斗门,主要作用为挡潮和控制北部平原河网水位。宋曾巩在《鉴湖图序》中说得更清楚:“其北曰朱储斗门(即玉山斗门),去湖最远。盖因三江之上,两山之间,疏为二门,而以时视田中之水,小溢则纵其一,大溢则尽纵之,使入于三江之口。”是为鉴湖早期的水位调控,有明确有效的水位调控操作规范和制度。
针对鉴湖堙废后出现的用水、航运调度矛盾,绍兴知府戴琥在深入实地调查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创建了一座山会水则,置于绍兴府城内佑圣观前河中,观内立有“山会水则碑”,这是山会平原河湖网系统整治和有效管理的标志,也是绍兴水利史上的杰出创造。
2.举世闻名的纤道、石桥营建技术
石堤纤道
山阴故水道堤岸除涵闸设施采用木制外,基本为土堤。唐代观察使孟简在西兴运河南岸建运道塘,此为岸路合一的工程,部分路段从泥塘改为石塘,之后运河堤岸建设标准渐渐向石塘路发展。
浙东运河航船动力在古代主要靠摇橹、风帆、纤夫背纤。运河形成和保护要有堤岸,背纤要有道路,于是就形成了浙东运河闻名于世的古纤道。古纤道是行舟背纤和躲避风浪的通道,也是我国航运技术史上的杰出创造。主要地段位于绍兴柯桥至钱清一带的运河上,纤道可分为单面临水和双面临水两大类,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建造。
古代河墈砌筑由技艺高超的石工在水下直接用石砌工艺技术操作,主要采用定位、放样、搭排架、平整基础、打桩、放盘石、砌筑基础等方法。
石墩纤道桥,一名“铁锁桥”,在阮社太平桥至湖塘板桥一带的运河上。现存于纤道桥上的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纤道桥碑记》云:“自太平桥起至板桥止,所有塘路以及宝、玉带桥,共计二百八十一洞。”这种纤道桥每隔2.36~2.75 m设一桥墩,采用“一顺一丁”法干砌,墩与墩之间用3块长3.37~3.51 m、宽0.49~0.52 m的大石梁并列搁成,通宽在1.5 m左右。有的还间以系石,以增加桥面的稳固。
各类石桥
在越国时期就建有载入《汉书》的灵汜桥,是为浙东运河第一古桥,今遗址可考。
运河南北行人往返有赖于横跨运河的石桥。据统计,绍兴古运河上有石桥40余座,其形式多样,多姿多彩。其中荫毓桥、融光桥、太平桥、迎恩桥、会龙桥和泾口大桥、高桥,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地位。
茅以升《绍兴石桥·序言》中称:“我国古代传统的石桥,千姿百态,几尽见于此乡。”唐寰澄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所选录的桥梁中,位于全国前3位的是绍兴、苏州和温州。绍兴石桥营造技术高超,其选址桥型设计和施工由实地放样、打桩砌桥基础、砌桥墩安置拱架、砌拱压顶装饰保养落成等组成,部分石桥(如八字桥、广宁桥等)的营造技术为国内罕见,形成了很系统的技术框架。
3.卓越的航船制作能力
根据文献记载,越国已有专门的造船工场,还有专事管理造船的船官司、众多的造船工。各类船只的主要形制有:楼船、戈船、翼船、扁舟、方舟、舲、乘舟等。
由于古代浙东运河水运发达,舟楫之行也就成为主要交通方式和习俗。宋代孙因有《越问·舟楫》予以歌颂,文中,越人不但善于操舟,并且舟船和越国历史上著名事件、众多名人联系在一起。船之大,数量之多,场面之大,十分惊人。又有竞渡之俗,使观者掌声雷动,欢呼雀跃。
宋元时期明州设有造船场,有船坊指挥等,其主要职责就是打造船只。造船场设在今姚江南岸江东庙一带,后来称之为战船街,其造船技术领先全国。其时,浙江民间的造船业也相当发达,主要营造商船、客船、游船及其他民用船只。
明清时期,宁绍航运和用于生产、生活的舟船不断增多,质量提高,形制也日趋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