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与成绩

教师:谁能做到作业最少,成绩又不差,谁就懂得了教学的真谛。

一,作业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需要完成的地点上看,可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社会作业等三类,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一般是指家庭作业。作业是学生经过独自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在教育的熏陶、主题学习、训练、自由探索、评价等五种存在形态中,学生的作业属于第三项训练的范畴,它包含对范例的模仿、强化和调节,是心智技能形成和熟练的必要形式。

    从作业的形式上看,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笔头作业,也就是需要学生落实在纸上的写的或算的习题、创作的作文等;二是活动作业,如实验、阅读、劳动、社会实践等;三是综合作业,如活动实践后写出报告、总结、说明、社会调查等。就中小学生来说,最常见的是第一种作业。第二三种作业,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就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说,它又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不可少。

当前在学生的作业研究方面,主要探索的是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进行分层作业等问题,这两个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为我们对此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明确了方向。

综上所述,作业在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成绩

成绩是指学生学习的收获。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通常是指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方面的原因是不会学习,不会学习就是没有把握好构成学习行为的环节和秩序。环节是针对“点”的事情,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改错、检查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秩序是针对“线”的事情,如做作业先要复习回顾,后要检查订正等。秩序混乱或不科学,学习就会费时而低效。学生需要通过“点”和“线”的完美结合来提高学业成绩。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即指人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信心、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动力、定向维持、强化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它决定着学习者的积极性的程度和水平。缺乏这种基本的元素,任何良好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除上述两点之外,还有的学者把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归结为:目标、兴趣、自信、毅力、学习习惯、记忆力、学习技巧、考试技巧等八大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仅仅是作业状况。

三,作业与成绩

成绩:与作业质量密切相关,与数量无必然联系。

高质量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适量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使他们意识到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展现出他们的灵气,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适量的作业,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学生纪律内化,提高学生自制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可以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继而促进家校合作等等。

作业虽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作业量并不是学生成绩好的决定性因素。过多的作业,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若完不成作业,家长、老师再横加训斥、批评,还会破坏家庭和睦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过多的作业,会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缩小学生活动的空间与范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过多的作业,还会使学生形成抄袭,欺骗等不良品性,影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家庭作业有个最佳量,即当家庭作业达到这个量时,效果最好;一旦超过了这个量,其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起负作用。

家庭作业量以多少为宜?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高中生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量”上有了规定,那么“质”又如何要求?

(一)对做作业而言,要力求做到

1.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

2.字迹要工整,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3.认真检查并用红笔校正。

4.讲究速度,按时完成。

5.讲究做作业的方法,如正确区分和把握不同习题类型的不同做题要领;做作业之前,先要看书复习;注意审题,争取一遍做对;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基础题上,有选择地做一定数量的难题;建立有正确答案的“错题”集锦等等。

(二)对设计作业而言,要力求做到

1.精选习题。是指在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各种题型等因素的基础上,按教材的知识体系,分类别和梯次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

精选习题,就是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进入题海中去研究,去甄别良莠,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精品”: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并力求少而精,以达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题目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统筹考虑、全面安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精选习题,要注意一题多解类题目的编选。能够扩展学生思路的“一题多解”类题目,是指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题目类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精选习题,还要注意一题多变类题目的编选。能够启发、诱导学生思路的 “一题多变” 类题目,是指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题目类型。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可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2.形式多样。现在,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围绕考试大纲,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被忽略。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作业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积极寻求新思路,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要大力提倡设计观察思考型作业、动手实践型作业、研究学习型作业、超前预习型作业;要积极采用诸如收集资料、小制作、小实验、参观访问记等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要增加诸如每天做一件家务、每周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等可以培养道德品质的内容……

3.区分层次。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由于实际具备的认知、情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同样的任务的学习质量及速度就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吃不了”的状况。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例如,将作业分为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的部分或类型;根据学生成绩布置由基础必做题、巩固必做题、选作提高题等不同内容梯次组成的作业等。

杭州有些学校在分层教学方面迈出了改革的重要一步,值得思考和借鉴。他们对成绩拔尖、自觉性强的学生实行“不用做作业,甚至可以不用上课”的奖励。拟定了“解放优秀学生”的计划:全校各门功课适当加快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坚决做到分组分层教育;每节课留出15分钟时间给优秀学生自主安排;免优秀同学一科或几科作业;允许优秀同学同年级“走班”听课;允许特优生跳级听课……

免做作业的学生若是成绩有所下降,将随时加入到做作业的行列。而那些原先成绩不好的同学,通过努力也同样可以争取到免做作业的名额。这样一来,优秀学生有了危机感,普通学生也有了竞争的意识。

(三)对课堂教学而言,要力求做到

1.认真贯彻落实精讲多练、精讲精练的原则。首先是教师要精讲。精讲是针对教师每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而言,既是数量上的要求,也是质量上的要求。“少而精”是精讲所要求的辩证的统一。凡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不讲。

一般地说,精讲要讲明如下几点:学习方法和要求,如审题方法、解题技巧、考试技能等;知识的拓宽、迁移、类比、推理。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学习的疑惑和盲点,如知识重难点、易混点、考试失分点等;知识总结、应用及规律等。

其次是学生要精练。精练是教师精讲效果的检验。少练可以是精练,多练也可以是精练,少练、多练是练习的数量问题,而精练则是练习的质量问题。少练不一定精,而多练也不一定不精,关键在于练什么和怎么练。

一般地说,“精练”要练学生难懂的地方、易混淆的地方、有常见错误的地方和中高考等考查的重点。

精讲多练和精讲精练是一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由精讲多练逐渐向精讲精练过渡是“讲练结合”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作业省时而高效的大目标。

2.将预习和作业纳入课堂。每节课都要有20分左右的时间来预习或练习,这不是课外就没有了家庭作业,也不是课内对课外就失去了指导、检查、评比等的调节和控制。而是变以往的单一的课本知识的预习、巩固练习为课内布置指导、检查评比的课外进行的参观、调查、访问、写生等更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课内布置指导、检查评比的到课外实施的写作、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等兴趣小组活动。总之就是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多彩的素质教育。

将课外预习及练习纳入课堂,少留或不留作业,可以彻底断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侥幸心理,彻底拆除“课内平庸偷懒,课外用功补习”的平台,让课堂成为既演又练的场所,逼迫师生在课堂上下功夫。

要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课堂不怕冷场的观念。学生没有预习的知识就不讲,学生预习不好的知识就不讲。教师“导”后必须要强化“练”,练要达标,达不到基本的标准要“回头练”,“反复练”。预习目标要与教学目标一致,将教学目标转化学生的预习任务,并把这个任务设计为具体的学习活动,以学案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建构新知。

历数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成功例子,无一不是将课堂“动”起来作为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来探索的。“动”就是动手操作,就是实验、讨论、交流、预习和练习等自学和相互学习的活动。

(四)对管理而言,要力求做到

1.明确要求,规范行为。作业管理是对作业过程各环节进行组织、监督、评估、总结、调整,使作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能最大化,学生课余时间最优化的行为。

上级管理部门及学校,首先要千方百计地使作业的“量”降下来,然后再研究“质”的问题。要制定诸如《作业质量标准》、《作业设计与批阅制度》、《作业的检查反馈制度》等规章制度;要从作业的设计、数量、质量、难易难度、层次梯度、批改要求等各环节加以规范;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定期检查、评估反馈;要通过对作业管理的深化、细化,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2.贯彻落实,接受监督。方针制定了,制度健全了,如何落到实处?这要从日常工作的一件件小事抓起。例如管理部门要加大教育、宣传、处理力度,坚决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一切行为;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每天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记录,并指导学生和家长将每天完成各门学科作业的用时进行反馈,班主任及时做好统计、整理,然后上报年级组和教导处,以利检查监督;学校实行公示制,以年级为单位将作业通过校内公示栏或“网晒”等形式向校内外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定期对各年级、各班级的作业进展、教学进度、学生作业状况、教师批改情况、纠错集建立情况等进行检查通报;上级管理部门及学校经常随机开展关于作业管理的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家长,了解作业质量和数量,及时梳理调查结果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一线教师……工作中,要注意作业管理工作中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以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实现作业管理的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