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节奏一:层层相进 婉言诉说

《三顾茅庐》是诗画语文2004年的课品,时隔多年,当我捡起她作诗画语文言语节奏观察时,我的耳畔响起了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就像刘备的眼里只有诸葛亮一样。

一、层进——起伏相间,渐臻佳境

层进是的节奏张力就像说话人语气、语调的变化,由弱到强,依次递进,使得说话的感情渐趋强烈,最后达到顶点的方法。课堂中的层进是教师带领学生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和师生情感在课堂中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堂课,它所能产生的节奏张力就像说话人利用语气、语调的变化,言语由弱到强,依次递进,使得凝聚的情感渐趋强烈,直至顶点。抑或说,一堂课,主线与辅线、明线与暗线、内线与外线相互制约,在节奏的韵动中要经历一个由淡至浓的过程。《三顾茅庐》的教学我锁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为了体会诚,我和学生锁定对话悟诚意: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以上是第一组对话,教师依托关键词语点,如“胡说”、“大贤”等关键处,引导学生体会张飞和刘备截然不同的心情,进而师生分角色对读。朗读体验是感悟的主要途径。找出体现刘备诚意的一组对话以后,教学重在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把握读的语气,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第二组对话,教学主要采用“自由对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其中一组你最感兴趣的对话,先充分自由对读,继而指名对读。同样依托“大声斥责”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刘备的诚意。这样,朗读又进了一步,由读前面的一组对话到自由对读三组对话。朗读的形式更为多样,有对读、分角色读到推荐一位同学读等。反复朗读中教师的适当点拨,使刘备儒雅、彬彬有礼、待人诚恳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眼前。

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刘备           说:“                      !”

第三组对话,此时课文中只出现了张飞的话语,而刘备的话语责备编者删去,这是一次极佳的“创新对读”的机会:

师:这张飞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此刻,刘备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象刘备会说些什么吗?

生1: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又来了,我早就告诉过你,我这样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生2:刘备耐心地说:“既然孔明正在睡觉,我们不妨也等他一下嘛。”

生3:刘备火冒三丈地说:“你怎么又这样了呢!我在来的路上,不是跟你讲过要懂得礼节,千万不能失礼呀!”

生4:他压低声音地说:“你的牛脾气怎么又上来了?不是教育过你了吗!别坏了我们的大事呀!兄弟!”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会压低声音说?

生4:我叫吴月。因为大声说会吵醒诸葛亮的。

师:如果我是刘备,我会捋一捋胡子(师边说边做捋着胡子),告诉你说:吴月,知我者,非吴月公子莫属也!(全场都笑了)

这里的“创新对读”,由理解性阅读进入到创造性阅读。前面读了那么多对话,学生对刘备的性格特点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巧妙地利用文中“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设计了一个通过想象写人物对话的练习,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深入。这样,通过师生对读、自由对读、集体引读、创新对读,逐步推进,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使课堂呈现出依次递进的美感。学生在经历“师生对读”、“自由对读” “集体引读”的起伏相生之后,会自然地形成“心理模型”,企盼下一个对比的出现,当“创新对读”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心理预期”得以证实,身心愉悦、兴致盎然、高峰体验。

二、婉言——逶迤曲折,收放自如

婉言本是汉语中一种比较古老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十分普遍。说话人故意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将本意绕个圈子委婉曲折地加以表达,这种方法就是婉言法。这种手法跟语文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有关系,课堂往往有一个主体“话语”目标,即所谓的“主题”、“中心”。为了开发这个“话语”,我们往往会想尽办法、迂回委婉地朝这个主题进发,正所谓“通往罗马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曲折回廊中移步换景,会出现藤萝摇曳的美景。

《三顾茅庐》的教学,锁定的课堂话语目标是“诚”,为了让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产生共鸣,在课的结尾处,我安排了如下的逶迤曲折的过程,一如婉言的节奏手法:

师: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媒体出示《出师表》节选,古筝曲《高山流水》徐徐奏响,教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眼中含着点点泪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深情回首,念念不忘,同学们,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好像听懂了些什么?

生:最后一句说这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二十一年,历历在目。

生:“臣本布衣”,诸葛亮说他原来是穿布衣的,布衣就是平民。

生:“由是感激”,说明二十一年过去了,诸葛亮还念念不忘。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你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短语,来抒发此刻你想对刘备所说的话。先写一写。

师:写好了,大声地朗读出来,抒发你此刻的心情。

生:珍惜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一片诚意,是尊敬别人的关键。学习你,敬佩你,对待朋友,对待人才,一片诚意。

生: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你乃伯乐也!

生:刘备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同学们,是“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这“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诚。

这一环节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写下对一片真情的刘备想说的话语。但为了写下这些话语,我们设置了婉转的表达程序:赏诸葛亮的《出师表》,听诸葛亮在城门上弹奏的《高山流水》,谈对《出师表》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为了后面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你乃伯乐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精彩表白。教学至此,教师深情朗诵,古筝徐徐放送,学生零星揣摩,即而动笔写话,节奏铺陈舒展,曲折处还它个曲折,通幽处还它个通幽。教师教得气定神闲,学生学得从容不迫,大有“淡云含远意,壶天自春色”的意趣。在这样的节奏中,学生的“心理模型”是散放型的,直至教师的结语“是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这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诚。”这句一出,“预期”终于得以证实,他们在心里会长吁一口气。

层进、婉言,是诗画语文对言语节奏的自觉皈依,当作如是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