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三门峡新发现38座戎人墓葬,佐证春秋时期'戎人内迁伊洛'
3月21日,据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渑池鹿寺西遗址新发现了38座春秋时期墓葬,这批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墓葬形制与洛阳徐阳墓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被考古人员推测为春秋时期的戎人墓葬。这是中原地区继徐阳墓地后的又一处戎人墓地,再次印证了春秋时期戎人内迁的历史史实,同时也对春秋时期内迁戎人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材料。这批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墓葬形制与徐阳墓地发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为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戎人内迁伊洛”提供了新证据。
三门峡戎人墓葬
伊川徐阳墓地
新发现的戎人墓葬位于渑池鹿寺西遗址,该遗址包含有二里头、西周、春秋等多个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在豫西地区颇为罕见。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亮介绍,这些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多为南北向,多数墓葬带有壁龛,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和屈肢葬两种。随葬陶器主要为单耳罐、盆、罐组合,这些出土陶器和墓葬风俗都跟春秋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戎人墓葬较为一致。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戎人内迁伊洛”,文史专家推测,在伊洛河流域曾分布有多个戎人部落。但是,这些戎人具体“安家”在何处?
“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伊川徐阳墓地发掘现场负责人吴业恒介绍,戎是先秦时期中原对北方游牧族群的统称,分支多达几十种,包括姜戎、陆浑戎、北戎、允姓之戎、犬戎等。文献显示,西周末年,部分戎族势力逐渐东迁,他们首先迁居至卢氏(今三门峡卢氏县)一带,随后部分又受秦国、晋国驱使迁至伊川地区。“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戎人曾在伊川生活,同样,渑池新发现的墓葬也说明当地曾有戎人活动。”吴业恒说。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善战的戎人成为春秋五霸牵制彼此的重要棋子。因此,在春秋时期多个“大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例如,《春秋左传正义》记载,“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杜注:姜戎,姜姓之戎,居晋南鄙”。公元前627年,秦国意图越过晋国偷袭郑国,晋国联合姜戎于崤山设下埋伏,一举歼灭秦军,这就是春秋史上重要的“崤之战”。“崤”指的是崤函古道,根据地方志等文献记载,这次战斗发生地位于今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距离鹿寺西遗址仅20多公里,而鹿寺西遗址在春秋时期就位于晋国的南部。考古人员据此推测,新发现的戎人墓葬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战死的姜戎,他们骨骼较为粗壮,多数为男性。
“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左传》中记述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讨伐陆浑戎为由,成功“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这些东迁的戎族在春秋时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可惜好景不长,到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各国爆发激烈的兼并战争,处于各强大诸侯国夹缝中的戎族,大批都消亡在无情的战火之中,剩下的一部分,为了生存也与中原民族逐渐融合。
三门峡渑池、卢氏和洛阳的洛宁、伊川、嵩县,这些2600多年前戎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如今全部位于洛阳都市圈内。按照发展规划,洛阳都市圈将重点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加强区域文化资源系统性研究保护,统筹推进文化遗产连片整体性保护展示和传承利用。
“戎人墓葬表现出了文化的融合与嬗变,是中华文化五千年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实证。”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都市圈内各城市文化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洛阳将与“圈”内兄弟城市加强联动,共同探寻更多可能存在的戎人遗存,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图片为资料图)
【来源:洛阳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