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曹中江的随笔《难忘那双“熊猫眼” 》

难忘那双“熊猫眼”  

程应来何许人也?我以前是不大注意的。只知他是阳新人,爱写文章,如此而已。
今年五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闲来无事,年轻同事吴海峰邀我去太子玩,便欣然应允。阳新于我,感觉总有缘。我曾在阳新这块红土地上驻站3年,那里的山山水水总是那么亲切,那里的人多是纯朴而好客的。
到了太子,与程应来有了一面之缘。从外表看,程应来很朴实的样子,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头,脸庞微黑,额微秃。
那天上午去登父子山,刚到山腰,突然下起了雨,而且雨越下越大。风一阵阵刮来,路旁的树枝左摇右晃,不一会,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连鞋子也进了水,我不免有点沮丧,而程应来患有肺气肿,不时喘着粗气,下山途中,却一直爽朗地笑着。
与他交谈,感觉他挺坦诚,有一说一,不藏着掖着。1963年,他出生于太子镇四松村程三皇湾一个贫寒的农家。家庭虽不富有,父母却特别疼爱他。他有两个姐姐,他是父母的独子。父亲是孤儿,母亲43岁才生下他这个宝贝儿子,能不疼么?
1979年,程应来高考落榜,回乡务农。当时年轻,不觉得打击有多大,放眼望去,落榜的人多的是。不是有句话么,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而对程应来打击最大的是,同一年,慈爱的父亲因病撒手而去。家中的顶梁柱倒了,程应来稚嫩的双肩能挑起家中的重担么?
程应来自小喜欢看书,那时他痴迷《水浒传》,108将让他对英雄好汉充满向往,心想,我几时能学得一身本领,能有所作为啊?
一个夏天,吃过早饭后,母亲吩咐程应来去地里锄草。他扛着锄头,偷偷带着《水浒传》去干活。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锄了一阵草,他满头满脸大汗。于是,他将锄头一扔,跑到后背山一棵大树下,坐在草地上,捧着巜水浒传》看起来。鸣蝉,清风,他沉浸在书中。武松,鲁智深,这些好汉,个个了得。
突然,一声“你在干什么?”将程应来的英雄梦惊醒。原来,母亲站在了他面前。母亲是来唤他吃中饭的,见他没在地里,便找到了山上。
母亲让他赶快回家吃饭,同时叹息道:“我要是死了,看你怎么办?”
在大太阳底下,母亲捡起程应来扔在地里的锄头,锄起草来。
望着母亲弯着腰劳作的背影,程应来又羞又愧。
因肚里有墨水,程应来先后当了湾里的保管、会计。
书看得多了,免不了要写。1983年,程应来开始向外投稿,先投的是《布谷鸟》杂志。投一篇,不中,再投,又不中。但他毫不气馁,屡败屡战。稿子上不了,慢慢来呗。1984年,程应来考上了民办教师,在四松小学当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
有了微薄的工资,除了生活费外,其余都用来买书。镇里的书店,阳新县城的书店,咸宁城里的书店,黄石市区的书店,程应来都跑遍了,每次都不打空手。捧着心爱的书,快乐就写在脸上。
投稿,不断地投,仅向《布谷鸟》就投了十几篇,但布谷鸟就是不叫。这真好比,一个男子爱着一个妙龄女子,只差掏心窝子,却打不动芳心,成了单相思。
东方不亮西方亮。1989年,程应来写的随笔《我这个民办教师》投给了《班主任之友》,其时,他是一个班的班主任。看来,《班主任之友》真是他这个班主任的朋友。
记得很清楚,那天,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老是给程应来送退稿信的邮递员董谊怀又来了。
董谊怀递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他不由得有点激动。以往的信封都是薄薄的,看来,这回有戏!他颤抖着手,撕信封时将里面杂志的封面撕破了。果然,是两本《班主任之友》样刊。
程应来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董谊怀看着他,诧异地笑了。
一个月后,又是这个董谊怀,给他送来了汇款单。《我这个民办教师》,700字,稿费10元。
程应来取出稿费后,亲手交给母亲,老人家脸上笑成一朵花。她将钱看了看,马上还给儿子,让他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程应来能买什么?无非书呗!他将第一笔珍贵的稿费全部拿到镇上书店,换成了书。
从此,程应来写作的劲头更足了。稿子越投越多,在全国各地报刊四处开花,甚至投到了海外,海外报刊也频频采用他的佳作。
程应来毫不讳言,他已在海内外50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都是短平快,一般千字左右。
他曾获阳新吴国伦文学奖,其散文《富川之光》获今古传奇杂志社全国有奖征文一等奖,其佳作《写给妈妈》获中国青年报“万家乐杯”千字散文征文一等奖。
他编著的《送你一支生花妙笔》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2020年12月,他的文集《聆听风雨》出版,收入他的散文随笔100余篇。
今年清明节,程应来手捧一本《聆听风雨》,来到母亲的坟前,含着泪说:“母亲,您的儿子有出息了!”
他在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写道:
恍惚间,觉得家门口那老槐树下,童年的摇篮还坐落于岁月的深处,妈妈的歌谣还回荡在耳边。
多少次,你因操劳而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多少次我娇嫩的脸蛋浸泡在您期待的目光和甜甜的微笑里。
我的生日到了,您给我买新衣、新鞋,外加一碗长寿面,那是一颗温馨的慈母心呀。而粗心的我,却从未给您点燃过一回祝福的烛光……
妈妈,你把情和爱一点一滴注入孩儿的心田,盼我快快长大。我欠您冬日的炉火,夏日的绿荫;我欠您太多的情,太深的爱……
我也会立誓要全力报答你的恩情,可是如今,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内疚和悔恨……
程应来无疑是勤奋的,坚持写作30多年,而且成果不少,他以创作实绩回报母亲的深恩。
与我交谈时,程应来缓缓取下眼镜,他的双眼圈是乌黑乌黑的,原来,这就是熊猫眼,熬夜熬的。
多少次,程应来一盏青灯相伴,写稿至深夜甚至黎明。妻子午夜醒来,总是劝他早点休息,他总是答应着,但文章不写完,就决不睡觉。
我发现,程应来写故乡风物,写亲情,写友情,写茶,写读书感悟,但基本上没写爱情,这是为何?
他有个笔名叫石青,他的文章很多以这一笔名发表。原来,他的妻子叫石青。这个男人,爱得这么含蓄啊!
程应来仍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不过,早已是公办教师。他很满足,教师待遇提高了,家庭幸福,他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儿子和媳妇在外打拼,孙子聪明,不久前考了全班第一名。一有空,他就写作,文章接二连三发表,能不乐乎?
匆匆写于2021年6月16日

曹中江,从事新闻工作,爱好文学,偶有习作。老实做人,真诚为文。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上译经典《熊猫的故事》

    熊猫的故事 ツュンマォ(熊猫)物語  影片以熊猫涛涛为主角,通过它的经历,介绍了熊猫的习性和生活. 编剧:高桥健 导演:山田洋次 翻译:刘晓光 范晓平 译制导演:苏秀 录音:李建山 剪接:陈宝珠 主要 ...

  • 桃源思语//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作者:若云        每当看到一些诗人的新作诗词中感叹年华,潘鬓如霜,垂垂老矣,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想起她的不是那华发,而是那双留有一 ...

  • [黄石文坛]曹中江的随笔《一个父亲的心里话》

    一个父亲的心里话 世上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我很自我,工作之余,上上网,看看书,家里的油瓶倒了我也不扶.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当马牛.我很少管女儿的事 ...

  • [黄石文坛]曹中江的随笔《快乐和悲伤的事》

    快乐和悲伤的事 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正是旅游踏青的好时节.   4月17日,周末,初中同学相约,不去看水南湾古民居,而去水南湾的后背山登山,登登山,观观景,发发汗,不亦乐乎!   上午8点,我从 ...

  • [黄石文坛]曹祥才的随笔《有意或者无意》

    有意或者无意  前日,与友人秋桦.金石.江南参观省美术馆.秋桦是阳新一中专职书法教师,中国书法专业一级,诗文亦有涉猎,写得很好.唐代诗人王维开创的文人画集诗书画篆刻于一体,强调神韵,讲求笔墨,且重视文 ...

  • [今日头条]曹中江的随笔《失约》

    失约   曹中江 父亲生病期间,我对他老人家说,等您出院后,就到团城山我家去住.   父亲很高兴,说,过几天让我的妹夫开车来接他,到我家来.   父子俩就这样约定好了.我深知,父亲一向一诺千金,何况是 ...

  • [黄石文坛]曹祥才的随笔《拉萨八廓街观景》

    拉萨八廓街观景 八廓街,还是八角街?在四川人的发音中,"廓""角"同音,因八廓街四川人居多,故而以讹传讹,八角街流传甚广.八廓街是正名.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 ...

  • [黄石文坛]曹茂旺的随笔《重游赤壁三国古战场》

    重游赤壁三国古战场 今年十月十二日,我又到赤壁三国古战场. 三国文化民间传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功不可没.小时候一个堂哥常常讲三国故事.一到晚上,我吃完晚饭就跑去听.可那些故事中的英雄并 ...

  • [黄石文坛]谢淑芬的随笔《父亲周年祭》

    5月,满眼鲜花孕思情,360多天,我傻乎乎地.空荡荡地思念着离世的父亲.记忆如眼前的散花,在泪眼里闪烁. 墓前,弟弟和我的女儿为我父亲精心种植的几株新花,在迎风开放. 父亲,你与花有缘啊:1932年花 ...

  • [黄石文坛]汪祖生的随笔《父亲的笑容》

    父亲的笑容 父亲离开我们有四年了.在四年的时间里,思念父亲的头绪我一刻没有停止.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但又是那么的遥远,有种"似曾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但,父亲的笑 ...

  •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记忆中的钟楼》

    记忆中的钟楼 前天,从<新东西>微信群欣闻,已停止报时的黄石钟楼,修缮工程趋近尾声,正在进行安装调试,2021年1月1日零时,钟楼将再次敲响新年的钟声了,我这位伴随着黄石钟楼一起学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