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功夫、练功夫

学功夫,是指从不懂功夫学至懂功夫这一阶段而言;学会功夫以后再进一步地修练为练功夫。虽有学、练、两个阶段,但总地来说,“武术”本身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穷一生之精力也难登上其“峰顶”,故,拳谚言:“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般没学到”。

凡学功夫者,第一要有涵养。因习武以德为先,如无涵养遇事以武逞强、随便动手伤人,则有违武道;第二要有恒心。因功夫是靠自己练出来的,拳谚“要学惊人艺,必须下苦”、“功拳打千遍出自然”、“功到自然成”等,均指出练功夫要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定能学会、并练好功夫;第三要有悟性(也叫慧根)。

师傅传授功夫的方法是“言传身教、口传心度”,故,悟性极为重要,练功夫一定要用“心、意”去练,如练拳不用“心”带“意”再练也得不到劲力,“心、意”就是悟性。悟性好才能尽量快地通拳理,如拳理不通,死练无用。悟性好,师傅讲授的要诀很快就能领会其真意,并能从中悟出其真谛。故,学功夫要有很高的悟性才行。悟性各人都有,只是高低不同,因此,一个师傅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出来的徒弟,因他们的悟性不同和勤练的程度不同,而功夫各有高下之分。拳谚“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即指此而言。有恒心而悟性一般、和悟性约高者,最多只能做到继承师傅的一部分功夫和大部分功夫,只有悟性特高又有恒心者,才能将武学发扬光大。

学功夫,首先要有“明师”指点,即拜真正有功夫的人为师,才能学到真功夫,但有真功夫的人,并不人人都是有名的“名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爱出名的,而出名的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真功夫,拳谚“不投明师艺不高,艺高未必是名师”,即指此而言。拳谚“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指出“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在武术的领域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武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没有师傅的指点引路是很难入其门径的,最多只能学会一点表面的皮毛“功夫”,如:一般的拳打脚踢,和书上的拳术套路。因为没有师傅的入门引路,就不会知道劲出于何处,或劲为何物,练不出内力,不懂劲的运化,依然是武术的门外汉。

学功夫,应依次渐进,头、身、手、脚、步、桩法是基础,必须先从站桩功学起,桩功易学难精,有“手法易会桩法难求”之说,桩功,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功法,它是武术的基本功,也是练武术者必须学到老站到老的一种功法。
站桩,主要是调整神、形,调节呼吸,并学会将气贯沉于丹田,使丹田充盈,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增加大腿的力量,而使下盘沉稳,给以后练功夫,和用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

拳谚“内练丹田混元气、外练周身筋骨皮”指出,练武术有练内(练内功),和练外(练外功),两大类练法在站桩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开始学拳(练外),或学功法(练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