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高手:如何做重大决定!
1
浪费时间的意大利总理
我最近正在读意大利新晋总理Mario Draghi的传记,对这位上一任欧洲央行主席的行事作风,里面有这么一段描述:
他是个惜时如金的人,厌恶冗长的会议和一切浪费时间的事物,当周围任何人和他描述事情而不能做到简洁扼要时 他会直接地打断,并问对方“你要表述的要点是什么?”
但是在某件事情上,他又会表现出很不一样的特性 - 在做重要决策时。
任何时候,一旦涉及任何重要的决定,他一定会耐下性子,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做多方考量,去比较收益和风险,去思考不同选择对不同利益方带来的影响,等等。
在看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做了大量而全面的分析后,在周围的人都急得不知所措时,他才会在最后一刻拍板做下决定并一往无前。
2012年,他说出了那句让世人惊叹的:“whatever it takes”,在欧债危机后做出了那个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来拯救欧元的决定。
他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做出那个决定 - 长到在危机的紧急面前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但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因为那个决定,Draghi成了欧洲的英雄。
2
决策上不花时间的我们
越重要的,影响越深远的决定,就越需要花时间去认真考虑。
道理我们都懂,但却常常被我们遗忘。
很多人会在生活里那些小的决定上磨磨蹭蹭:
今天吃饭吃什么,
明天出门和朋友见面穿什么衣服,
要换手机了 该选什么款式,
长假旅行了要去哪,
今年生日该给自己买个什么礼物,
要看个什么电影来打发时间,
...
而一些人生大事,却是在仓促中决定下的:
大学选什么专业,
第一份工作做什么,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深交成为朋友,
选择和谁结婚成为终身伴侣,
又或者是选谁来作为一起创业的伙伴,
...
如果粗略地估算一下:
不同的事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长远影响 并给一个估算值x - 这就是某件事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再去回想一下我们在决定这些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t,
最后用t除以x就得到了 t/x - 我们在这些事情的单位价值上所花费的时间。
这么一番下来,你可能会发现,重大事件的t/x值远低于那些生活的琐事对应的值。
没办法,我们总是容易高估眼前影响,而忽略长远的效应:
吃啥,穿啥,假期去哪玩之类的决定,给人带来的收益和快感都是即时显现的;
而专业,工作,朋友,伴侣之类的带来的影响常常又不是马上就能想象和预见的。
再加上一些外界压力:大家都选好专业了 你还不选?家人在不断催婚了 你还不赶快找个伴侣?想马上启动创业项目 还不即刻拉人作为创业伙伴一起搞事情?
于是该花时间的时候没花,该浪费的时候没浪费。
我们普通人做的,常常是Mario Draghi的反面。
3
时间得浪费在哪?
而自然地,在面对那些影响深远的事情时,除非是碰到“下一秒不跳水救人就会出人命”这类千钧一发的事情需要马上做出决定,大部分时候我们都需要且可以耐下心来,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决策。
好吧,那你可能会问:即使我耐得下性子,那这个时间到底要怎么花呢,到底要怎么思考和决策呢?
在这一点上,其实Ray Dalio在他的《原则》里已经给出了很好很朴素的指南,六个字:
先了解,后决定。
书中也给出了“如何去了解,如何去决定”的详细指导,在这里我聊聊我所理解和使用的一个简化版本。
关于了解和决定,我觉得无非就是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点是根本:
清楚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去了解和衡量的,列出所有重要的领域。
随便举几个stupid的例子。
比如选工作,这些领域可以是:行业情况,公司情况,岗位情况,个人发展机会,个人兴趣,薪资情况...
比如选创业合作伙伴,要看对方的:价值观,性格,背景,能力,资源...
比如选要投资的创业项目,要看:项目所在行业的大环境,竞争情况,项目解决的痛点,创始人情况,进展和盈利情况,投资的价格...
第二点是对第一点各领域的纵向深入:
上面列出的各个领域中,并不是每一项都需要深入了解很多细节,有一些了解一个大概就好了,有一些需要沉下去 去深挖来了解更多细节。
比如选工作时,对于行业,公司和岗位的情况,有个大方向的了解就够了,但对于个人兴趣和个人发展的可能,却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深入思考了解自己的内心所向。
比如投资项目时,可能行业的大环境你已经很了解了大方向了,不需要去多做深入研究,但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收集细节信息来帮你了解竞争的格局和项目目前进展的情况。
第三点是对第一点各领域的横向考量:
好了,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各个领域目前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 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评判在时间这条横向维度上,它们会怎么发展。
个人发展情况会变化吗,行业大环境会变化吗,项目进展会变化吗?怎么变?
最后再根据各个领域不同的重要程度,作一个上面三点的综合考量,基本就是一个比较理性全面的决策分析了。
那你可能还会问:
如果不知道第一点中要去了解什么领域,不清楚第二点中要对什么领域进行深挖,也不了解第三点中哪些领域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有大的变化,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找一位在那个问题领域的可信专家问一问,一般就能对上面三点豁然开朗了。
Dalio在《原则》中对如何评判一个人可信,也给出了一套指南。
“较可信的观点很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
(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
(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
做不到上述任一点的人,就不是可信的。对于能做到其中一点的人,可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两点都能做到,那就是最可信的。要特别当心有些并无实践经验而只是夸夸其谈的人,以及没有较好的逻辑的人,这些人对其自身、对他人都很不利。”
4
尾声
两年前,我第一次尝试了普拉提课程,在做这项运动时 我有一点很深的感受:
在一个不习惯的姿势上 受到重力的影响,保持静比动要难得多,但是只有静的时间足够,身体才会有收获。
在做决策时也是这样。
在一个非日常的重大决策前 受到时间等压力的推动,花时间去决定远比匆忙地做出选择要难,这时悬置判断、留足时间收集信息 往往才能让结果更优。
所以在面对重大的决定时,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时间的花费者,甚至,浪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