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路

3月17日,对于中医师的我来说应该算是一个节日——国医节——一个只有了解中医近代历史的人才知道的冷僻的节日,虽然中医在祖国存在将近五千年,一直以来也都用着中医诊治疾病,用中医药保养生命,这一直以来都是毋庸置疑的。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西方文化渐入中国,祖国医学才被称之为“中医”,民族的不自信导致国人都中医产生了怀疑,于是乎出现了“取缔中医”的糊涂闹剧,然而中医也因此元气大伤,最终被西方医学压制下去。近代以来接连有人反对中医,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像过时了一样远离生活、远离课堂,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模式的生活、教育,没有祖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学术家不理解中医,就一再否定中医,故而一再出现否定中医的文章,虽然是祖国数千年的精粹,然而历经风雨,也倍显沧桑!中医药教学曾经也因为历史原因有过断片的一个时期,所以目前中医的发展亟需要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发掘出传统的中医文化遗产,并不是使用现代的理论尺子来衡量中医,有许多传统的儒家、农学、易家、道家文化乃至中国民间巫术其实都是学习中医药的基石,然而这些文化都被现代人束之高阁,成为不屑一顾的历史文化!

在以前阴阳五行等这些常人都理解的生活常识和医学常识,而今却需要医师反复的解释,有的时候有些医者因为基础不够扎实或也是不屑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传扬,致使中医成为和算命一样的玄学、巫术、伪科学,我就曾看到甚至某些被评为某些学科的院士专家也秉着对中医怀疑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就不能存在,这也是变相否认中医,就连如此高文化水准的人才都不能理解中医最基础的知识,可见中医药的发展还是需要加大从生活中宣传的。

当初在农村,缺少西医药的时候,中医随手在路边或田塍上采一些草药就能治疗很多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医学难题,用一些粗糙的针具随手针灸推拿一下就能解决一些紧急病状,比如昏厥针刺或掐按人中可以立杆见影救治患者,然而不懂中医的一些学者却认为此法不可取,要把这种实践上行之有效的方法摒弃。试问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却硬要说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吗?非要把虱子拿到实验室化验一下基因或在显微镜下研究一番才说:秃子头上的虱子是虱子!这或许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用眼看事物,用望闻问切诊治疾病,在最简陋或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治病救人;而西医用化验结果诊治疾病,离开化验室就难以诊断疾病(当然有些心怀慈悲之心的西医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作出诊治,可是现实上更多的人选择了依赖化验室诊查结果)!

其实医学一天天的进步,中医也是与时俱进,但是不是摒弃传统,也不是否定根本,这一切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古典医学基础上的,所以很多经方和古典医著都是值得研究的,对于学习中医的朋友们要积极培养国学文化,以往《医古文》都是作为选学科目出现在中医学院教育管理中,多数学子都应付考试而不加用心研读,当然当初我个人也不例外没有用心去学习,现在想来也是一份遗憾!因为做了临床,很多时候要研读一些古籍,这个时候才知道有许多知识如果在当初学堂中用心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希望后学者以后能引以为戒!

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离不开生活现象,所以读书要和生活相结合,临床也要紧密联系生活,我的病人在诊断后有时候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治疗?为什么不能做某些治疗?比如艾灸多用于阳虚寒凝、气血不畅、经络不畅者,阴虚火旺者不用,如果阴虚体质就不要勉强使用了!这和生活中煮水一样,水凉了应该加热,水都快干了就不要再煮了!比如火罐可以拔除寒湿却随着排湿而放掉人体许多正气,故而气虚者不宜!这些明白生活就可以理解的医理大家都应该知道的!

最后分享一个筋骨痛外敷方:马钱子12克、生半夏12克、生南星12克、附子12克、白芷、细辛、骨碎补、栀子、透骨草、伸筋草、徐长卿、延胡索、花椒、甘松节、桂枝、红花、续断、羌活、独活、五加皮、天仙藤、雷公藤、艾叶、吴茱萸、山柰、荜茇、干姜、乌梢蛇、桑枝,粉碎成粗末,加白酒或陈醋,加入外敷;或者浸酒半月后取药酒外敷后加热。

医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尽量把自己的个人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知道我的论述可能都是浅显无深意的,也可能不入主流,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0)

相关推荐

  •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依靠西医技术,中西融合是未来医学必由之路

    中西医是人类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两大民族医学体系,各自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两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约医学体系,中医强调整体观.自然观,而西医强调还原分析,以救急治标祛除病灶为目标,根据樊代明院 ...

  • 大华中医师承技术服务中心

    <中医师承班>是贵州华源医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范围内匠心打造的高品质中医人才培养班!旨在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为中医药的繁荣发展培养优秀接班人. & ...

  •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通过桂枝汤的形成过程,来了解中医的起源. 桂枝汤被被称为群方之冠.原因就是因为后人们觉得桂枝汤配伍非常严谨,所谓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桂枝芍药一收一散,相辅相成. 我们来合理推测一下桂枝汤的形成过程. ...

  • 极具价值:看看别人的自学中医之路

    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也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来的.其实,人体本身就有这八种功能,并且在自发地调动这些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或促进 ...

  • 名老中医之路系列:中医世家,肝病专家—关幼波小传

    简介:关幼波(1913-2005),北京市人.医承家学,广撷博采.临床四十多年,对于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创制「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器程序」,获得成功.着有<关幼 ...

  • 三本划时代的书,改变了中医之路

    导读:学习中医,有没有较为正确和快捷的途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清中医的本质,弄清楚历代的明医,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医的?联合中医诸强的认知,我们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跟随作者,一起看看中医诸强 ...

  • 小药方让我起死回生,从此走上中医之路

    杏林妙技 杏林翘楚,中医妙技. 关注 針推承傳 中医针推技能传承. 关注 針推薈萃 针灸.推拿.正骨.拔罐等. 关注 承傳岐黃 承傳岐黃,传统中医 关注 針推頻道 中医针灸.推拿 关注 承古灸道 承传 ...

  • 如何自学中医 - 从我的中医之路谈起 | 林树元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学中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医理论总给人玄奥晦涩的印象,所以金元名医王好古谓"此事难知".但中医又一理通.百理通,所以清末名 ...

  • 【转】小药方让我起死回生,从此走上中医之路

    消化道出血亲自验方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由 ...

  • 极具价值:一个人的自学中医之路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我在10年前学过一年半的中医,学的是教程,打下了一些基础.只是当时缺乏实践,这10年来完全不接触,也忘得差不多了.后因家父久病,前年夏天重新开始学习后 ...

  • 名老中医之路----从师和交友厚积而薄发(董德懋)

    发表者:张徽声 中医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董德懋        [作者简介]董德懋(1912年-),北京房山人.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毕生致力予中医临床和杂志编辑工作,对于中医内科.儿科 ...

  • 名老中医之路----路志正

    发表者:张徽声 中医研究院第二临床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路志正        [作者简介]路志正(1920-),河北省藁城县人.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解放后在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为开展中医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