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三“坏”孩子,怎么办?

【图】Daniel Murray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548天
“老周:
你好!我家孩子,今年高三,面临高考。他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家里人都很着急,他自己却像小孩子一样,一直没长大,白天网上听课,晚上玩手机游戏,玩到1点多才睡觉!
老周,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他现在这个年纪,已经不能再打骂了,那我们家长就只能忍着看着吗?
急等答复,谢谢!”
这段满是无奈和焦急的文字,是许多家有高考学子家长的共性。
在我看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
一、你的孩子成绩极好。
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一个永远考年级前5名的高三学生,玩游戏、不做作业、晚睡晚起,放在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身上,是坏毛病,但放在他身上,却很正常。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一类,那么家长最好不要打扰他,让他用自己的方法,身心愉快的把书念好,不要因为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而着急、瞎操心。
这个世界有一条残酷而真实的规则:有实力的人,就有特权。比如,乔布斯有对员工发脾气的特权;乔丹在更衣室可以无视教练,训斥和教训队友的特权。能力一般的人,哪怕你姓乔,你也只能友善待人,因为你没特权的资本。当然了,你有实力,有特权,友善待人也是更好的选择,没必要非得恶言相加,拳打脚踢。
二、你的孩子习惯不好,成绩也不好。
大多数的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有排斥。作为一个高中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展现出自己的实力,拿出过硬的学习成绩,老师和家长自然不会多烦你。否则,依靠父母生存,仰仗老师教育,还一身坏毛病和各种不服气,外加成绩又不好,这怎么都说不过去,怎么都与独立搭不上边,严苛的来说,这纯粹就是忘恩负义。
信中这位家长的无奈和焦急,我想极大的可能就是,你的孩子习惯不好,成绩也不好。我相信这也是许多家长正在面对的困境。一个高三的孩子,肯定是不能打了,一是此时再打已经没什么用了,二是打也未必打得过他。我们都知道,去年教育体系重新把适当的体罚权还给了教育者,就是因为意识到了,没有这种纠偏的“极端”手段,有些孩子建立不了遵守规则的能力。当然,即使体罚,也只能适当,滥用体罚,孩子习惯性挨揍,变得更有恃无恐,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尽失,只会起反作用;而骂,除了发泄家长和老师的情绪,引发孩子的抵触,也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那,怎么办?
只剩下真诚的交流了。家长可以明确而且温和地表达出意见,让孩子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让他自己制定手机的使用纪律,双方达成共识,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即日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明天开始就变好了,就不玩手机了,他一定会玩,签订的协议最多只能维持一两天,因为他的自控力只有一两天,家长要预见到这一点,否则就会情绪失控,沮丧绝望:明明都说好了,怎么转眼就变了?!这个时候,才是家长真正帮助他的时候:你控制不住自己,那我们一起来帮助你,我们把计划微调一下,每天到了约定的时间点,手机就交给爸妈代管。
家庭教育,就是大量、反复的交流。通过一次谈话、片刻感动、一篇文章、短期努力,这样的功效都是有限的,需要重复几千次,几千天,不断累积,直到孩子成为一个自律、勤奋、有责任感的人。既然生了他,想让他有好的人生,家长就必须得有耐心,必须保持和孩子的沟通顺畅,他尊重你,乐于和你分享沟通,你才有持续灌输教育的机会。相反,打骂反而容易摧毁来之不易的沟通渠道。
那么,孩子如果养成了好习惯,甚至在高三学期脱胎换骨,是不是意味着高考必胜?
未必啊。建议家长理性一点,最好别抱这种期待,从大概率上来说,他高考还是输。因为高考成功者本来就是少数;因为高考是所有原因串联的结果,自律、勤奋、有责任感的孩子,可成绩就是不好,大有人在。
但是,被焦急蒙住双眼的爸妈们,这又有什么关系,宝贵的自律、勤奋、责任感,用来应对他之后人生的所有挑战,绰绰有余,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啊。
所以,你们千万不能这样想(虽然你们无数次这样想过):这孩子,反正成绩也不可能好了,高考肯定也没什么指望,就随他去吧。但在我看来,家长反而要更珍惜,在教育过程中孩子暴露出来的每一个缺点,然后一项一项进行调整。这个世界,天才的孩子极少,普通的孩子居多,那就不要普通人为难普通人了,何苦呢?你只有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的孩子(并非天才),才能保持住耐心,才会更友善,这样,即使孩子高考失败也不等于是你的教育失败,更不会是孩子的人生失败。
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也不是别人家的爸妈。
与你,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