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四年级那会儿,就见过手机,那时的手机很土豪,不叫手机,叫“大哥大”,体积很大,对沟通的作用却很小,因为那会儿只有少数几个大哥才用的起大哥大。
当手机开始普及,人手一台以后,它才真正开始改变这个世界。好东西容易得到,才觉得好之又好。容易得到食物,才没有饥荒;容易产生交流,才没有误解和冲突;容易喝到干净的水,就会减少疾病;容易得到一台手机,就不会信息闭塞。而信息闭塞,一直是人类长久以来危机的原因,连饥荒、战乱都是因为信息不流通。信息的成本越低,人类才会越幸福。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一半都是围绕着信息产业运转。通过手机、电脑,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中间环节就要消失了,在出版不受管制的地方,人人都是作者,有出版受管制的地方,中间环节也会相对减少,至少阅读模式已经彻底改变了。在过去的纸书时代,只有皇帝才有财力印刷、出版四库全书。而现在,一个移动硬盘,一部内存大点的手机,就可以成为一个迷你图书馆。仅凭这种流通效率的提高、流通成本的降低,纸书就毫无抵抗之力。每次我一说纸书会边缘,传统书店也将面临边缘,都会引来身边读书人的不满。也许用纸太久了,就有了执念。许多审美意象,包括个人的姿势,都和纸书有关,比如现在你坐在一个堆满了书的书房里拍张照片,自己觉得挺酷,别人也会觉得你有点书香气。房价这么高,能腾出一间书房,存放那么多纸质书,在我看来是很划算的。十年前,有人说,我不爱用电脑,就爱拿笔在纸上写文章的感觉,一对着屏幕就没有灵感。许多人会拍手叫好,觉得酷,有共鸣。现在谁也好意思这么说?不会用电脑?你就是个二百五嘛!十年后,对纸书怀念的言论会相对减少。而阅读的习惯会比纸书时代更为普遍,阅读的内容唾手可得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新一代人,获取电子书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廉价,他们的阅读量将远远超过前人。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因为我们是通过阅读得到的观点与信息,传承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这些观点和信息是不是印在纸上,并不重要。这是常识。或许你还念念不忘纸张香、纸书让人思考、纸张让人深刻、捧着纸书的感觉好……或许不久的将来,电子书也能做出纸书的体验感,甚至还能让你翻书时沾点油墨。佛陀说要破我执,破他执,在当下对纸书的执念里,就有我执和他执的结合品,不破不能算是读书人。所以,无论从哪获取的观点和信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成就,了不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