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阳台,人生无憾
门外有花有鸟,心内一片汪洋。
——汪曾祺
也许,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庭院的美梦。但身在城市里,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把这个关于田野和自然的梦,寄托到阳台上了。
阳台之上,植蒲南窗,室纳清凉,闲坐窗边,目眺远方,一股惬意从胸口扩散到四肢百骸,仿佛全身360万个毛孔,个个都酣畅。
有阳台如此,又何须阔庭广院,一间阳台,便足以获得就是文人的奢侈之享。一草一木皆风景,半山半水亦文章。
一方阳台,赏四时之景,观天地之气,睥众生百相,万物自得,逍遥如此,人生无憾。
徽派建筑天井内的休闲阳台,俗称“美人靠”
中国最早出现阳台的时代,是宋朝。当时还是露台,主要用于演出戏曲,一般由石头或者枋木建成,规模较大。不少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到,比如苏轼《次韵王晋卿上元侍燕端门》的“月上九门开,星河绕露台。”
作为一个半开式的平台,阳台自古以来便承担着休闲、娱乐的作用。
明代文人陈继儒便认为,楼居之妙,进可远眺,退可守居,既怀抱朝市,又隔绝繁华。一花一瓦,一草一砾……片刻风景,都在无声地四季轮回中,丰盈着你我的精神。
生活在城市中,总觉得与大自然隔了一层:恍而不觉是春日,恍而不觉是秋日。看日历而知四时,但身体最直接的感知却总是会觉得慢了一步。
但有了阳台,就不一样。阳台之上,花草绿植虽小巧,但他们就是时节的使者,带来春的生机,带来秋的爽朗。
在某个周末的午后,闲坐阳台侍花弄草之余,突然发现小东西们冒出了新芽和嫩叶,冒出了花骨朵儿……
春意的萌发,仿佛所有的生命都饱含着一种蓬勃的,向上的力量,让人感到生机与希望就在眼前,就如清晨海面喷薄而出的朝阳。
到了夏日,碧莹莹的叶子清心养目,灿烂的花儿不时邀来蜂蝶嗡嘤,鸟鸣婉转,这是城市里难得的清音。
于此间,品茗清淡,徜徉笔墨,座谈笑语,何其畅快洒然。
如我等惫懒之人,于阳台之上种上一二蒲草,无需过多打理,便能时时享受这一份清雅不俗的幽香。若再搭配上一二山石,大有遁隐于野,如自在山人。
现在很多人都主张要把阳台封起来,又或者将其与客厅打通,扩大室内使用面积,还可阻风挡雨,不受天气影响。
如此种种虽然考虑良多,但我还是喜欢不封起来的阳台,不想这与大自然唯一的联系被切断。
在这方寸的清静之地,蓝天白云静候在侧,一抬眼便能望见。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有风霜,有雨露,宛如一片净土,见证了多少生命的流转,寄托了多少灵魂的机趣。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苏轼曾谓:「清风一榻抵千金」,在一方小天地中,犹能诗意地栖居,这是中国人独有的诗性精神。
只愿你我在这人人皆有的阳台上,收获四季最美的风景。
我有阳台,此生无憾。
对于阳台,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关注@芳艺菲中式家居定制,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