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令关城人永远回忆的地名
1,大商店(存在一部分)
计划经济时代,私人做买卖是违法的,供销合作社是唯一合法的商业单位,大商店位于关城最繁华的村正中心,北面的店主要卖布匹、生活用品,南面的店主要卖副食品,一个村的吃穿用都是从大商店买回。以后逐渐允许做小生意后,商店门口开始有了摆小摊卖货的。60后70后应该还记得卖冰水、冰花的,卖肉的,卖鱼的,卖糖稀的,卖蔬菜的、拉大片的都在这一片出摊。南店房上那个村里的高音喇叭,每天就是《东方红》《歌唱祖国》……不少红歌就是从听大喇叭广播学会的,那也是传播国家政策重要途径。
北店也是唯一至今还存在的老建筑,多年前拓宽街道时拆除了几间西屋子,一直被人承包开饭店。
2,大学堂(已拆除)
以前关城有4所小学,一所中学,中学在村南(现在为村中心),被习惯称呼为“大学堂”,大学堂前院东侧据说是一座庙,后来被拆除后建了一个大约一米高的舞台,这个舞台在文革期间有了很大用场,村里排演样板戏、8批斗大会,学生演出节目都在此舞台进行。
学校空旷的后操场那更是全村人一个文化娱乐中心,有两个篮球架子,因为挨着后街近,篮球打的水平还挺高,有句顺口溜:后街人们有三好:打球 看书 吹音乐(yao)。也是晚上演电影和过年唱大戏的固定场所,更是孩子们游戏玩耍的天堂。
3,人民公社(已拆除)
关城最初由乡改为公社,又从公社改为乡政府,现在改成隶属端村镇的一个村。
公社驻地虽然早已被拆除建成了民居,但发生在公社的各种故事不会被人遗忘。
4,奶奶庙(完好存在)
其实奶奶庙的历史并不悠久,也就不过30年吧,但由于村里标志性老建筑大多早已没了踪影,人们又需要有个精神寄托和许愿诉求的地方,所以,正月十四十五和三月三,奶奶庙就成了香火旺盛的最繁华场所,烧柱香,或堆个香山,心中默默祈求神仙保佑自己心愿如意(多数求神保佑自己家人)……香客不仅仅是中老年,年轻的小伙子大姑娘们比上点岁数的还多。庙外面的小路上,卖糖葫芦的不下十多家,尤其正月十四晚上,几千人烧香后都要买上几串。
5,电影院(已拆除)
位于村西下坡,毗邻一村小学,两米多一点的围墙,三排水泥抹灰的座位,围绕水泥座位有很多沙杆用来拉上白布遮挡电影屏幕,遮挡的严实,站在大堤上连个缝都看不到,遮挡的不严实,可以看见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屏幕,舍不得花那两毛钱时,远远现在站在大堤上看那条窄窄的屏幕边缘,听听声音就满足了。孩子们在检票口等待亲人熟人把自己带进去,有的跳墙头混进去,但大多数被揪着脖领子轰出来。
《少林寺》《佐罗》这些经典电影都是从这里看的,戏曲演出,也请来过不少名家。
6,东西机台(一拆一存)
西机台使用的时间比较长,据说现在里面的抽水机器还可以运转,曾经为了方便灌溉,修了一个“水流子”工程,这样到了雨季,既可以把沟渠里的水排到淀里,又可以把淀里的水抽回来防止庄稼干旱。可惜这个工程的作用逐渐变小后,水流子的土围堰被二大车、翻斗车挖到了原始社会!
记得西机台也曾临时开过商店,去那里买东西感觉好远好远,到现在也属于村西堤远近的分界线,这个机台至今保存的挺完好。
东机台在我的记忆里修过两次工程,一次是机台东边修的过水池还是叫什么来着,功能我不清楚,与其相连的是堤外那个闸门,当时修好后觉得那么石头坡非常高。
东机台西侧的大水坑若遇到水浅,人们最爱去那里摸鱼,经常摸到大鲤鱼,大鲫鱼,鲶鱼……机台完全变成了民居,一张机台老图片成为关城人记忆的符号。
7,大沟、文革桥(已改建)
这里是孩子们“哆泥”印木子、捏泥枪的理想取料场所,黄浇拌、黑浇拌的泥都有。洗澡到后河(huo)和大沟,这是村北人们最爱去的地方。最吸引人的还是经常“翻坑子”,每当水浅一些,有人摸鱼把水弄浑,再摸几个大点的鱼,人们纷纷拿着脸盆赶来摸鱼,收获都挺不错。现在文革桥只剩下两侧一尺来高的桥沿,改成了村里繁华的早市,7路车始发点。
8,张家大院(部分存在)
张岚故居,村里人多称呼北院,关城最讲究的一所大型宅院,出名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官儿的住宅豪华高大,是里面几条胡同可以通往东后街和大街,不经常去的人能把你转悠懵圈,这两年多次被新闻媒体和文化单位拍摄和记录。
9,张家坟(存在)
张家坟不仅仅只是张姓人家的墓地,也有其它姓氏家族坟冢在此地,村西与曲堤村交界处,是关城坟头最多、占地最广的一片区域。以前每当提起张家坟总是有种阴森恐怖的感觉,生产队时期“子种站”就在张家坟,还有闹鬼的传说,胆小的一个人白天也不愿意去那,胆子大的,根本不在意,比如打枪人和叉青蛙的,什么有魂有鬼的,有自己想要的猎物就行!
90年代起张家坟成了村里最大的种鸭养殖孵化基地,人来车往的,长期住在鸭厂的人也不少,什么鬼魂也没见过,都是自己吓自己而已。
10, 道口大淀边(已建成民居)
半个村的芦苇通过这里弄到村里,那时候分苇织席可是淀边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打鱼的也都在此靠岸交易,以前在张满营家盖房的那里还有水产公司的收购点,生产队下班早,社员们就去淀里踩王八踩螃蟹(野生甲鱼河蟹随意踩踩就有)摸田螺,交给水产公司,弄好了可以挣好几块钱,水产公司收田螺肉的那个大竹筛子啊,筛子眼儿怎那么大,个小一点的田螺肉纷纷都筛了下去,心疼那实打实的汗水……
11,张家湾(存在)
关城淀区最大荷花淀,以荷花多景色美闻名,年轻人在淀里照相、踩莲蓬荷花必须的绝佳场所。
12,江子道(存在)
白洋淀上游水库给淀内补水的重要通道,当年天津至保定水上交通重要航道,关城打鱼人来去的必经之路、一村二村主要苇田。
江子道风景优美,两侧原子上的苇田构成江子道最美、最具代表性的白洋淀芦苇荡景色。水面宽广而深,正淀干涸时,江子道时最后存在水的沟渠。最西头就是羊角淀,关城摄影师刘建民在这里给无数村民和游客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13,东大窑(已拆除)
东大窑是土法烧砖的地方,弃用后留下一个高高的大土堆,里面的窑洞是捉迷藏的好场所,后来这块巨型土堆被慢慢挖走,东大窑再也没有了踪迹。东大窑周边的庄稼地长的“地梨儿”特别多,春天时候,无数半大孩子带着弟弟妹妹们去那挖地梨儿,经常被生产队看地的人追赶。
14,八亩场(已建民居)
村外淀边,高高的原子,没水时上去一趟不容易,自己种的萝卜,白菜,收回来放在房上,用稻草保温,吃一冬天。
15,一道小桥(存在)
小桥重修过两三次,保存的也不怎么理想,摸鱼,吲蚂唥(蜻蜓),逮蚂蚱,弄榆钱槐树花等场所。
16,潘家地(存在)
潘家地老路边已经盖起了民居,若不是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出台,早都是房屋了,柳树成荫,蛙鸣蝉叫,洗澡摸鱼,粘知了……
17,关城小学(完好使用中)
这个,80后,90后,00后对它更有感情。
18,二村小学(拆除)
幼年的时光,虽然已远荡,
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儿时的玩伴,儿时的地方,
总在我记忆深藏……
(选自费翔的歌词)
19,刘家旮旯(存在)
西头人口密集胡同,老房子依然不少,还有点诡异传说。
20,其他(耳熟能详的地方)
三百六:240公长地头,让你耪地耪到崩溃!
现在是遛弯跑步的大本营。
红房子:部队营房,造纸厂的故事可以拍好几部连续剧。
独连横:可以取沙子的地方。还有无人照看的老坟,新区征地,坟头是有补助的,看看到时有没有人来为钱争。
小南街,纵横交错的小胡同。
栗家过道:窄窄的胡同。
王家过道:走过去就是“小景子”
戏园子:关城重新立庙会那几年,裴艳玲,田春鸟,齐花坦都在这里唱过戏。
关城张丑八 2019.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