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黄帝内经太素》遗文

八月阅读排行榜【西医】解剖学大图版【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中医】中医金句100条【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中医】中医妇科学总结版【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一】【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二】【中医】金匮要略重点整理【中医】圆运动图文全解【中医】方剂学方歌集【中医】中药功效分类总结版

《黄帝内经太素》遗文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平按:①从王注《素问》林亿等新校正及林亿等校正《甲乙经》、《脉经》与日本《医心方》所引考补,当在今本所缺七卷中。其各书所引,仍逐条附注于下,以便稽考。①“平按”二字为编者所加。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以理而取声色芳味,不妄视听也。循理而动,不为分外之事。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一第一《上古天真论》。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上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平按:此条见同上。身肌宗一。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故云宗一。平按:此条见同上。有至人者。积精全神,能至于德,故称至人。平按:此条见同上。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分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信其然乎?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又按:新校正云:“详'帝曰’至'信其然乎’,全元起本及《太素》在'上古圣人之教也’上。”在变动为握。握、忧、哕、咳、栗五者,改志而有,名曰变动也。平按:此条亦见《素问》卷二第五。脉生脾。平按:此条见同上。在变动为忧。心之忧在心变动,肺之忧在肺之志,是则肺主于秋,忧为正也;心主于夏,变而生忧也。平按:此条见《素问》同上。又杨氏此注,亦见《甲乙经》卷一第一。东方,风伤筋,酸伤筋。中央,湿伤肉,甘伤肉。南方,热伤气,苦伤气。北方,寒伤血,咸伤血。西方,热伤皮毛,辛伤皮毛。平按:此条见《素问》同上。又按《素问》新校正云:“凡此五方所伤,《太素》俱云自伤。”袁刻云:“自伤似亦注文。”中央生湿。六月,四阳二阴,合蒸以生湿气也。平按:此条见同上。湿生土。四阳二阴,合而为湿,蒸腐万物成土也。平按:此条见同上。在变动为哕。哕,气忤也。平按:此条见同上。燥伤皮毛,热胜燥。平按:此条见同上。寒伤骨。平按:此条见同上。湿胜寒。平按:此条见同上。又按:“寒伤骨”、“湿伤寒”两条,袁刻脱。咸伤骨。平按:此条见同上。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气右行,阳气左行。平按:此条见同上。肖者濯濯。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三第八《灵兰秘典论》。神之处。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三第九《六节藏象论》。又按:《素问·六节藏象论》为“阳中之太阴”,新校正引《太素》“太阴”作“少阴”;“为阴中之少阴”,新校正引《太素》“少阴”作“太阴”;“此为阳中之少阳”,新校正引《太素》作“阴中之少阳”,三条。平从杨惺吾氏所获日本仁和寺宫御藏本残卷十三纸中检出,补入本书卷三第二《阴阳合篇》,故此三条不复列入。间者环已。平按:此条见《素问》卷四第十六《诊要经终论》。滑则少气。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又按:《脉经》“少气”作“气少”。白欲如白璧之泽,不欲如垩。平按:此条见同上。五脏者,中之腑也。平按:此条见同上。行则偻跗。平按:此条见同上。象心之太浮也。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一《经脉别论》。所谓气虚者。气虚者,膻中气不足也。平按:此条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尺满而不应也。平按:此条见同上。足温则生,寒则死。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者,逆而致死。平按:此条见同上。脉实大病久可治。平按:此条见同上。又按:《素问》王注云:“久病血气衰,脉不当实大,故不可治。”新校正云:“详经言实大病久可治,注意以为不可治,《甲乙经》、《太素》、全元起本并云可治。”复引巢元方云:“脉数大者生,细小浮者死。”袁刻作“脉悬小坚,病久可治”,恐误。诵而颇①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三第七十五《著至教论》。①“颇”,人卫本注曰:据《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当作“未”。列星辰与日月光。平按:此条见同上。上通神农,著至教拟于二皇。平按:此条见同上。夫三阳,太为业。平按:此条见同上。下为漏病。漏病,谓膀胱漏泄,大小便数,不禁守也。平按:此条见同上。肾且绝死,死日暮也。平按:此条见同上。子诚别而已通五脏之过。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三第七十六《示从容论》。是以名曰诊经。平按:此条见同上。为万民副。副,助也。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三第七十七《疏五过论》。病深以甚也。平按:此条见同上。始乐始苦。平按:此条见同上。封君败伤,及公侯王。平按:此条见同上。气内为实。天地间气为外气,人身中气为内气。外气裁成万物,是为外实;内气营卫裁生,故为内实。治病能求内气之理,是治病之要也。平按:此条见同上。更名自巧。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三第七十八《征四失论》。愚心自功。平按:此条见同上。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夫天为阳,地为阴,人为和。阴无其阳,衰杀无已;阳无其阴,生长不止。生长不止则伤于阴,阴伤则阴灾起;衰杀不已则伤于阳,阳伤则阳祸生矣。故须圣人在天地间,和阴阳气,令万物生也。和气之道,谓先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阴阳气和则八节风调,八节风调则八虚风止,于是疵疠不起,嘉祥竟集,此亦不知所以然而然也。故黄帝问身之经脉贵贱,依之调摄,修身于身,以正八风之气。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四第七十九《阴阳类论》。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足太阳脉也,从目内眦上头,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二阳,足阳明脉也,从鼻而起,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行腹,纲维于身。一阳,足少阳脉也,起目外眦,络头分为四道,下缺盆并正别脉六道上下,生经营百节,流气三部,故曰游部。平按:此条见同上。伏鼓不浮,上空志心。肺脉浮涩,此为平也。今见伏鼓,是肾脉也。足少阴脉贯脊属肾,上入肺中,从肺出络心。肺气下入肾志,上入心神也。平按:此条见同上。一阴独至。一阴,厥阴也。平按:此条见同上。二阴一阳病在肺。平按:此条见同上。阴阳皆绝,期以孟春。平按:此条见同上。阴阳交,期在溓水。溓,廉检反,水静也,七月水生时也。平按:此条见同上。一上不下,寒厥到膝。虚者,厥也。阳气一上于头,不下于足,足胫虚,故寒厥至膝。平按:此条见《素问》卷二十四第八十《方盛衰论》。若伏空室,为阴阳之一。平按:此条见同上。至阳绝阴,是为少气。平按:此条见同上。脾主为卫。平按:此条见《甲乙经》卷一第三。六腑者,胃为之海,广大颈张胸,五谷乃容。平按:此条见同上。当候阙中。平按:此条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五。黑色见于庭。平按:此条见同上。阙上者,咽喉也。平按:此条见同上。阙中者,肺也。平按:此条见同上。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平按:此条见同上。卫气留于腹中。平按:此条见《甲乙经》卷九第四。非灾风也。平按:此条见《甲乙经》卷十第一下篇。血气留积,髋皮充肌。平按:此条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有过之脉。平按:此条见《脉经》卷一第二。滑则气少。平按:此条见《脉经》卷一第十三。又按:《素问·脉要精微论》“气少”作“少气”。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矣。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谓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谓逆者,手足寒也。平按:此条见《脉经》卷四第七。一月膏,二月脉,三月胞,四月胎,五月筋,六月骨,七月成,八月动,九月躁,十月生。平按:此条见日本《医心方》卷二十二。又按《医心方》卷九第一《经脉正别篇》杨注云:“人之受身时,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为形之先。”自三月胞以下不载。又按《医心方》卷二十四所引《太素》有“玄元皇帝曰:人受天地之气,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三月而胞,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臊,十月而生。”当系杨注,与《医心方》卷二十二所引小异。导引,谓熊颈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躄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平按:此条见日本《医心方》卷二十七所引《太素》杨注。本文来源于临床整理

免责.声明

(0)

相关推荐

  • 从《黄帝内经》中,探究中医之道

    说起"中医",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甚至有很多的朋友从中受益,我就是众多的受益中之一.在经历了2020年得新冠疫情,中医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三药三方" ...

  • 《灵枢经》校译二则

    编者按:<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素问>.<灵枢经>各八十一篇,其书成书年代久远,文意艰深,加之历代翻刻而有脱讹,难为今人所 ...

  • 《黄帝内经太素》

    前言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 ...

  • 小宣带你学中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三)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投稿信箱:181705857@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编辑排版:王 言(仁医云 )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 [翻译]黄帝道:阴阳的 ...

  • 小宣带你学中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一)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编辑排版:王 言(仁医云)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

  • 黄帝内经太素(手抄本)

    <黄帝内经太素>是隋代杨上善撰中医学著作.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 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g ...

  • 《黄帝内经太素》头齿痛

    头齿痛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齿亦当痛,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一.自齿痛不恶清饮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 ...

  • 黄帝内经太素,三虐

    三疟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五<疟论篇>,与上篇相接,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五,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一<疟病诸候>,惟编次 ...

  • 透过文字求本真——《〈黄帝内经太素〉撷要》序

    属于夏天的薄荷绿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夏天的味道 透过文字求本真 --李具双<〈黄帝内经太素〉撷要>序言 透过文字求本真--李具双<〈黄帝内经太素 ...

  • 两千年前写成的漏洞百出的《黄帝内经》为啥会一直被中医奉为圣典?

    向真理致敬[作者仅代表个人观点]向真理致敬评论:这是一篇非常好的科普文章.<黄帝内经>不是医学书籍,此书里的岐伯,毫无医学知识,是个冒充的"医生".自<黄帝内经& ...

  • 【中医】黄帝内经重点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