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马鬃岭
问度娘“马鬃岭”,弹出的词条显示是湖南省的著名风景区,安徽省也有,这两个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今天要讲的是四川省名山区的马鬃岭,它是一条有故事的“岭”,又叫马岭镇。位于总岗山尾端,与丹棱县、蒲江县交界,辖11个村(邓坪、余沟、七星、中岭、康乐、石门、天目、山娇、兰坝、新桥、江坝)。康乐村地处名山、丹棱、蒲江3区县交汇处,看灯寺、观音殿就在该村。
看灯寺
看灯寺在看灯山上,据史志记载,唐宋时,蒲江县每年运销雅州(雅安市)盐9.6万多斤,运销黎州(汉源)10万多年都要经过看灯山。
盐业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宗教先人使用食盐炼丹、宗教人物对食盐开发贡献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据相关专家考证,蒲江为井盐产区,许多地方的摩崖石窟造像,都与隋唐时期当地盐业开发、生产、销售的兴衰处息息相关。
看灯山巍峨耸秀,古柏参天,唐代建有规横宏大的看灯寺。唐咸通年间碑文载:公输班曾游于此,有圣灯夜现,磷飞曲涧,闪闪度岗。故依山凿石,修看灯寺,于壁刻神佛15龛。有石刻65尊,主龛居中,凿一佛四菩萨,十弟子二力士。结跏趺坐莲台释迦佛,高2.7米,宽1.2米。小佛200余尊,高15公分。宋时有题“相径森寒”等。明初,在崖壁735平方米间,刻佛像12龛。
目前的看灯山摩崖石刻佛像,有的没有了脑袋,有的没有了颜面,已是残破不堪。但,仍不失一游,在看灯山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石梯可以上下,石梯为茶马古道,一条坡陡,另一条稍缓,攀至山顶,极目远眺,景美,心旷,据汪先生介绍,每年的农历七月半前后,通往看灯山的左右两条石梯两边都有曼陀罗花绽放,是那种没有叶和躯干的神秘花朵。
明代观音堂大殿
观音堂为名山古刹,在总岗上北麓,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这座残存的宫殿,曾是佛教的统治中心,是古代判析僧人是否违反戒律的地方,经过这里判析违反戒律的僧人,被送到附近的神兽寺接受惩罚,曾经是佛教文化十分繁荣的地方,极具文化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
“在外面的桥边还有石条。” “这条路是通往丹棱、蒲江等地的必经之路。唐宋时期,这里是最重要的盐茶古道。”陪同调研的汪先生说,“原来这里是有旅店的。”观音堂大殿周围,有着众多石雕遗迹,证明古建筑的历史久远。
在一块“重开观音禅寺记”的石碑上,写着观音堂的修建时间为“大明正统六年岁在辛酉冬”。据碑文记载,大明正统六年(1441年),眉山某寺庙主持来到康乐村,组织人力物力重建观音堂。
在观音堂右侧的荒草中,堆放着众多石块,上面刻着精美的人物花鸟。“原来的观音堂很大,它坐北向南,从后面的高山下一直延伸,分为正殿、侧殿等。”汪先生说,“这里曾是丹棱县、蒲江县等地人们集会的中心。”
在“霸下”石碑上,有“云南布政使司李大亨”等字样,说明当时就有人慕名前来参观题字。观音堂在1950年代以后,曾经被改为小学,实际上,早在几百年前,这里就是当地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
在“霸下”所驮的残缺石碑上,有“国子监生彭XX书额”。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根据碑文,这里来了一名“国子监生”开课堂讲学。这个课堂,在偏远的山村里延续了几百年。
在岁月的洗礼中,观音堂仅存的建筑和遗迹,显得更加珍贵。
苏式大礼堂
苏式大礼堂位于康乐村古街,修建于1978年,苏联建筑风格,以前用于会堂、演出等,是红色文化的代表,见证了一个时代,是区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苏式建筑。
在马鬃岭,还有七星村的七星峡谷、天目村的贡茶古寺天目寺,通往天目寺的石拱桥下的草寇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