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需要哲学?
企业哲学,就是企业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走得长远,必定需要企业哲学的护航。
何以见得?
不妨先来感受以下六家企业的困惑:
六家企业,六个问题
第一家企业
这是一家行业领先企业。既然已是行业领先,自然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战略很清晰,打法也很有力。但是,企业还是陨落了,从巅峰跌下来,落入了第二梯队。
人们不免不解:好战略,为什么不能使企业长治久安、行稳致远?好战略有错吗?好战略有何过呢?
第二家企业
这家企业,从上至下地贯彻“用户至上”的原则。它对用户需求非常看重,做出了大量的分析研讨,能够体会到客户的苦辣酸甜。所以,这家企业也是一家领先企业。
然而,这么一家优秀的企业,仍然与新市场、新客户擦肩而过,难道是“客户至上”有错吗?
第三家企业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非常好学,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学习了一些中华文化的经典,但就是行不出来。高管对其不理解,二代也接不上班。
所以,这位董事长也很困惑:难道学习有错吗?花了这么多时间学习,没能构建出上下同心的企业系统,也没有让企业攀上高峰,那问题到底又出在哪里呢?
第四家企业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很有影响力,人脉通达,与许多一线企业家关系都很好,自然比普通人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十年过去了,回头看,固然抓住了不少机会,但错过了更多的时代重大机会,故而,付出了很大努力,企业仍然在原地打转。
难道抓机会有错吗?企业不应该去抓机会吗?为什么抓到机会却不能让自己获得发展呢?
第五家企业
像许多企业一样,这家企业也是在行业特定的整合时期开启了并购和整合。这当然不容易,偶有一些闪失是正常的,然而对这家公司而言,并购与整合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伤筋动骨才勉强度过了难关。
并购有错吗?有什么错呢?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不就是应该进行并购吗?
第六家企业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对员工也算得上仁至义尽,不仅有股权、期权的激励,还鼓励员工学习、锻炼、成长,可仍然不能上下同心。
董事长就问,难道作为企业,我们就不可能建立起上下同心的关系吗?难道我们只能基于利益和交换关系,建立一个纯粹商业的组织吗?
这六个问题,都是企业家内心深处的呼唤。
哲学六问,校准方向
在企业发展遇到这些问题之时,哲学的作用,就是助其校准方向。企业如同一辆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哲学能使企业免于偏航。
对于以上六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逐一作出一些思考与反问。
比如第一家企业,战略非常优秀,可是仍然从巅峰跌落。问题是:好战略有何过?
好战略当然没有错。但是,我们都知道,民心即道。所谓“依道而行”,就是呵护民心、顺应人心、为人民服务、为他人的福祉而服务。
所以,战略或许是很好,但我们有没有问过,企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是为了解决社会重大问题,还是为了自己的富贵利达呢?
在战略层面看起来可能没有差别,但战略背后的起心动念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战略是为了解决社会重大问题,这就叫依道而行;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富贵利达,就叫作背道而驰。
所以,好战略没有错,可能是我们的方向出了问题。就像开车一样,只要有10°或20°的偏航,就会到处都是剐蹭、碰撞。当此之时,最需要校正的就是方向。
第二家企业的问题是:客户至上,难道有错吗?
当然没有错。但是同样地,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请问背后的起心动念,是为了让客户更多地买单,还是为了让客户的生命更加美好呢?我们善待客户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支付更多的金钱购买我们的产品,还是真的真的为了客户好呢?
所以,这就是“客户至上”背后的问题,也是哲学要真正解决的问题。
第三家企业的问题是:企业家花大量时间学习,有错吗?
学习当然没有错。但是要问的是:我们学习的起心动念,是为自己学,还是为他人学?
阳明先生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真正学习的人是为自己学,是为了去除自己心上的不明和贪欲,让自己成长。而今天的人们学习,是学给别人看的,自己只是试试水、探探温,更多的是为了把高管、员工拉进来学习,希望他们作出改变。
此外还要问:我们的学习,是在心上学,还是在文字上学?
所谓“心上学”,是随时随地观照、反省、引导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在“文字上学”,是在文字上打转,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文字背后的道理和自己没有产生联系。
所以,学习没有错,可是,我们是为什么而学、如何而学?这才是问题所在。
第四家企业问:抓住机会有错吗?
抓住机会一定没有错,但是要明白,我们可借天地之力,不可贪天地之功;可借时代之力,不可贪时代之功;可借圣贤之力,不可贪圣贤之功。
抓到机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凭什么上天把这样好的机会送给我们?我们能做到厚德载物吗?我们何德何能能够承载这样的事业呢?
所以,并非有了机会就一定能够建立一番事业,本质还是在自己。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否与民心相通,是否与大道相应?这就是哲学问题。
第五家企业的问题是关于并购。
并购当然没有错,特别是在行业大、企业小的情况下,企业并购的机会大量存在,就是应该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企业并购,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而战,还是为了市值而战?做大市值,我们的起心动念又是什么?
我们见证了身边若干位企业家,为了把市值做大,付出了极高的成本,乃至于使企业伤筋动骨。原因就在于在起心动念上,可能并非为了这个行业,甚至更谈不上为了社会,只是为了把市值做大。
为大而大,已经偏离了正道,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哲学问题。
第六家企业,始终没有办法和员工建立上下同心的关系,难道企业只能是商业组织?
当然不是。但必须要问的是,我们对员工好、要和员工一条心,目的是为了利用员工、还是利益员工?我们的企业使命能使员工激情燃烧吗?我们能使员工成为奋斗者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与员工在高处相见吗?
当我们真诚地、深深地思索这些本质性的问题,我们就明白了,企业为什么需要哲学。
正如《道德经》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清无形价值,才能更好地把握有形价值。
校正自己的起心动念,依道而行,企业才能免于偏航。
深深地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