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的一首五言诗,情感细腻,王昌龄读后也铭记于心
唐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然仕途艰难,却才华横溢。而其中更有一些二三流诗人,没有李杜的万丈光芒,也不如元白那样文采飞扬,但他们有些作品依然值得后世欣赏。比如韩翃就是一位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是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但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上并不耀眼,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可是他的《寒食》却惊艳了后世。盛唐时也有一位才子,与王维、王昌龄都是好友,却很少有人知晓。下面介绍唐代才子的一首五言诗,情感细腻,王昌龄读后也铭记于心。
送王昌龄唐代: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李颀在开元23年中了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其性格疏简、厌恶世俗,却羡慕神仙、期望羽化。李颀擅长七言歌行,也写过很多边塞诗篇,其创作风格慷慨悲壮,很多作品也是意气昂扬。诗人少年时家中颇为富有,曾有过一段狂放游侠生活,却不料后来只做了一个九品的小吏,而且久不升迁。诗人渐无匹夫之志,更惭愧当初不该轻易离开修行多时的嵩山。
李颀辞官后归隐于河南颖阳(今登封)之东川别业,偶尔也去长安和洛阳,又写了不少酬答馈赠之作。后来王昌龄由三湘贬所归来,出为江宁丞,途经洛阳,李颀和一些朋友们前去为他饯行,还一直送他到白马寺,才不得不分别。这首诗就是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王昌龄是大家非常喜爱的边塞诗人,他曾因事被谪赴岭南,后遇赦归还。李颀之前就与他经常诗书往来,彼此间交往亲密。这次他亲自来洛阳与其相会,可见老朋友多年未见,十分挂念对方。
诗人开篇就直抒胸臆,薄暮时分、漕水东流,朋友远行、愁情满怀。他们共叙别情,一直在寺院中逗留了很久。而当走出寺院时,夕阳已照孤山。接下来诗人继续描写远处的场景,放眼望去,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夕阳照在舟楫之上,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一边是久别重逢,一边又要他乡送客,正是悲喜交加、难以言表,只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夜幕降临,月亮已升至树梢,诗人于是举酒道别。朋友洒泪分手,诗人却只能暂时借宿寺院,他解衣入睡,沙滩上却传来水鸟的鸣叫声。夜色深沉,作者则辗转难眠,他依然还牵挂着途中的朋友,今夜虽然身在寺庙,一定会在梦中和对方相会于金陵城。
作者躺在床上,一想起此次别离,就叹息不已。他遥想王昌龄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心中就倍感伤怀。王昌龄读了这首诗也铭记于心,回到金陵后就非常怀念他的这些好友,后来他还在自己的诗篇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
李颀的这首五言诗描写细腻,技法高超,更抒写了一种朋友间的真情。作者采用点染手法,不仅层层铺写暮景,而且字字都有暮情。作者最后在尾句,怀着满腹的忧伤和惆怅,展现了一幅江水悠悠、孤舟独行的凄清画面,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也委婉地暗示出,作者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