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政绩!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宣皇帝 地节四年 前66年
是岁,北海太守庐江朱邑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勃海太守龚遂入为水衡都尉。
先是,勃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故昌邑郎中令龚遂,上拜为勃海太守。
召见,问:“何以治勃海,息其盗贼?”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勃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
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锗、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译文】这年,北海太守庐江人朱邑,以治理地方的政绩和个人品德都居于第一等,被调入朝廷担任大司农(九卿,主掌国家财政),勃海太守龚遂也调入中央担任水衡都尉(主掌皇室财政)。
当初,勃海周围各郡遇到荒年,百姓饥饿,盗贼并起,当地二千石官员(郡级)无法控制局面。皇上下令征调能臣前往主持大局,丞相(魏相)、御史(丙吉)共同举荐原昌邑国郎中令龚遂(汉废帝刘贺旧臣),皇上任命龚遂为勃海郡太守(今河北沧州一带)。
召见时,皇帝问道:“你打算怎么办?”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在偏远的海滨,不沾王化,当地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地方官吏却不加体恤,这才导致子民盗取陛下的兵器,在小水塘边胡乱挥舞(幽默)。如今陛下是打算派我以兵威镇压呢,还是以教化安抚他们呢?”
皇上说:“我选用贤良大臣,当然是要安抚他们。”龚遂说:“我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如同整理一团乱麻,不可操之过急,只有先将混乱的局势缓和下来,然后才能谈到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严格的法令约束我的行动,准许我见机行事。”
皇帝批准了,并加赐黄金,派他前往。龚遂乘坐国家的驿车,来到勃海地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到了,派军队前往迎接。龚遂将军队全部遣返。
并下达文书给所属各县:“将所有负责追捕盗贼的职位全部撤销,凡是手持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百姓,地方官不得刁难;只有手持兵器的才是盗贼。”
然后,龚遂独自乘车前往郡衙就职。盗贼们听说新太守的命令后,纷纷解散,抛弃兵器弓箭,拿起镰刀、锄头,各地盗贼全部平息,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于是龚遂就开仓放粮,赈济贫苦百姓,选用贤良官吏安抚治理渤海郡。
【解析】一、天灾人祸,相伴而行。
古代社会,农作物产量低,战争肆虐,常有凶年。渤海郡这次的饥荒,是局部性饥荒,本可以消弭于无形,龚遂到了也是开仓放粮才解决问题,为什么地方官不敢放粮?因为粮食是战略物资,非常重要,没有圣旨放粮,怕担责任。
由于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而愈演愈烈。本来在饥荒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快马呈报朝廷,得到指示后开仓放粮即可,马上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可是却演变成百姓造反,为什么?
其实就是因为,饥荒初起时地方官不以为意,饥荒开始蔓延时,首先想的不是汇报,而是掩盖,想靠地方本身的能力解决问题,或者解决产生问题的人,把这些人往周边郡县驱赶。
为什么地方官会有这种残忍的想法?因为政绩。一个郡一旦出现饥荒,该郡长官所谓的政绩也就泡汤了,升迁受阻。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某些地方官总喜欢有问题却不汇报,想要自己解决,然后掩盖掉,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正是这种侥幸心理,造成了此次饥荒。
本来在饥荒出现苗头时,就可以扑灭的问题,等到饥荒愈演愈烈了,搞成了民变,掩盖不了了,粮仓是国家的战略物资,这时候没有圣旨,开仓放粮又不敢,才想起来汇报。
长安远在千里之外,情况常常是,等汇报回来,民变已经搞得地动山摇了,再去剿灭,再去安抚,说什么都有些晚,断肢不可再续,人死不可再生,饿死的、被杀的人,坟头都已经长草,遍野的尸骨,成为地方官员失败的垫脚石。
二、民势如水,弱不可胜,愚不可欺
但凡民变,特别是全国性民变,着手去镇压的政权,都会走向败亡。
比如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秦朝以兵锋镇压,民变越打越多,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结果秦朝亡了;汉末黄巾起义,汉朝以兵锋镇压,民变是平定了,结果却打出了无数割据势力,汉朝也亡了。
又比如唐朝,王仙芝、黄巢起义,飒飒秋风满院栽,报与桃花一处开,唐廷奋力围剿,结果剿出来一个朱温,唐朝也亡了;
两宋的局部农民起义是最多的,从开国伊始,到国家灭亡,时时刻刻伴随着农民起义,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宋廷对外以币事敌,对内剿抚并用,虽然没有亡于农民起义,但消耗太大,根本发育不起来,导致从来就没有雄起过。
鉴于篇幅,明朝的闯王西王和清朝的太平天国就不说了。为什么农民起义总也剿不完,越绞越多,越剿越大?
其实农民起义只是表象,本质是当局者对于百姓的剥削压迫愈发没有底线。立国伊始,统治者都是尸山血海立杀出来的天选之子,知道老百姓虽弱但不可胜,虽愚但不可欺负。
所以会有敬畏之心,会有底线有理智的和百姓可持续发展。等到时间线拉长以后,由于封建皇帝家天下的局限性,皇帝的能力一蟹不如一蟹,偶尔也不出个天之骄子,但整体的治国水平仍然堪忧,仅仅一个两个优秀的皇帝拯救不了帝国,最多就是续命。
由于继位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治国水平和敬畏之心双双欠缺,要么缺乏手段斗不过从底层爬起来的人精官僚,要么亲自参与对老百姓的无底线剥削压迫。
官僚就如同帝国的手足,皇帝就如同大脑,手足是没有全局观念的,他们不会关心帝国是否会灭亡,只会拼命攫取利益,此时的皇帝虽然看得清,但却由于缺乏能力而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帝国流血而亡。
更有亲自参与无底线剥削和压迫底层的皇帝,比如说隋炀帝。这种皇帝,往往是好大喜功,过度的使用民力,进而产生民变,无异于割腕自杀。
民势如水,弱不可胜,愚不可欺。帝国的灭亡,往往就是因为无底线的压迫老百姓造成的。老百姓的要求很低,胆子也很小,但凡能有口饭吃,大部分都不愿意提着脑袋起来造反,没有大部分老百姓的响应,农民起义,乱世枭雄又岂能趁势而起?
山豆伊川
敖大写了大局观,咱从方法论聊聊。龚遂的成功在于:一是对于人民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知道落草为寇的根源,知道扭转人心的办法。二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只要不拿武器,都是良民,只有拿着武器不放的才是贼寇—-把敌人弄的少少的,自己人弄的多多的。三是出行前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可缓不可急,有大boss的支持和授意,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便宜行事。四是有胆魄,释放诚意。单车前往,这是以自己的生死释放的诚意,立信,告诉大家,我这次是玩真的,拉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