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决策要讲卫生《噪声》

《思考,快与慢》说的是人类判断中的「偏差」,而《噪声》说的是人类判断中的「噪声」。要降低噪声,就要讲「决策卫生(Decision Hygiene)」。这就好像医生给人做手术之前必须先仔仔细细洗手一样,我们做判断也要有一个卫生的流程。如果你胡乱考虑各种信息、没有套路、稀里糊涂说不清、凭直觉就做了决策,你就是不讲卫生。

01

精确理解你的判断

判断(judge)」的精确含义是大脑对事物的测量,并且必须形成一个客观结论。判断的目标不是为了打动人,不是为了表明立场,不是为了说服人 —— 而是为了接近事实真相,避免错误,有两类判断:

  1. 「预测性判断(predictive judgment)」:说的完全是客观事实,这在理论上是可以检测的

  2. 「评价性判断(evaluative judgement)」:似乎带有一些主观的成分,貌似跟判断者的价值观有关系

卡尼曼有一个关键的洞见:评价性判断,必须是建立在预测性判断的基础之上。

判断的错误(Error)= 偏差+ 噪声

其中偏差,是系统性的错误。是都往一个方偏,是一致的行为。而噪声,则是判断的分散,是互相之间都不一致。【统计学上说的组内偏差和组间偏差】

对错误来说,偏差和噪声的贡献是一样大的,统计学上通常使用「均方误差」表示整体的错误,而这个数学公式是 ——

均方误差(MSE) = 偏差^2 + 噪声^2

你减少噪声和减少偏差一样,都能减少整个的错误。减少噪声,哪怕结果都是偏的,也比既是偏的又有噪声好一倍。哪怕你不知道偏差有多大,也应该减少噪声。

02

三类偏差

偏差不是毫无规律的错误,而是“可预测的非理性”,是大脑中的思维定势。有三大类偏差都是因为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有问题:

  1. 替代偏差是给了某些容易获得的信息过高的权重,给自己不了解的信息过低的权重

  2. 结论偏差是只采纳自己喜欢的信息,忽略或者扭曲了自己不喜欢的信息

  3. 过度的一致性是让判断受到接收信息次序的影响,放大了初始印象

那怎么避免偏差:

  • 事后纠正。比如你的团队说他们三个月能完成这个项目,你考虑到人们常常会低估项目完成的时间,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就可以留一点富余量,说四个月完成

  • 事前影响,也就是「助推(nudge)」。比如你知道人们做决定常常随大流,采用系统默认设置,那么你就可以把默认设置改成最有利的选项。

但是这些方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卡尼曼的关键洞见在于,消除偏差的根本办法,是了解偏差。

参考阅读:陆蓉的行为金融学告诉你,如何利用别人的犯错来赚钱

03

噪声:稳定发挥出来的波动决策

噪声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系统噪声^2 = 水平噪声^2 + 稳定模式噪声^2+ 偶然噪声^2

  • 水平噪声说的是不同判断者的人的区别

  • 稳定模式噪声指的是在某种场景下有些固定的偏向

  • 偶然噪声指的是突发随机的偏向

其中,稳定模式噪声才是最重要的噪声来源。今天的你不完全是昨天的你,但是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还是很像的,肯定比其他任何人都像你。

你的稳定模式噪声,代表立体的、全面的、你独一无二的思维习惯。所以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的判断,你要问的不是他这个人是宽还是严,你应该问的是他在什么情况下宽,什么情况下严。

04

判断力的边界

那些未来不确定的变化和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信息,称为「客观无知(Objective Ignorance)」。客观无知不是错误,不是偏差也不是噪声,而是判断力的边界。一个最好的判断系统可以把偏差和噪声都降低到 0,但是你不可能消灭客观无知。

客观无知是判断力的边界,它限制了你这次判断可能好到什么程度,超过那个程度就别指望了。要充分考虑客观无知,我们必须使用统计思维,有一个外部视角。做判断一定不能只看眼前这一件事,一定要向外看,看看跟这件事类似的事情,都有什么样的结果。不懂得外部的事物,没有类似事情的经验或者知识,你就不配做这个判断

客观无知是一种统计思维。我们平时使用的、系统一爱用的,是因果思维。因果思维是自动的,统计思维却是需要努力的。因果思维可以是内部的,统计思维必须是外部的。因果思维容易在事后理解判断的错误。出错了,人们总能找到一个什么解释,现在通常的解释都是“你当初的判断里有思维偏差!”但是因果思维不能理解噪声。噪声是一种统计思维。你必须观察过好几个判断,才能看出来其中有噪声。

了解了噪声和客观无知,我们需要避免:

  • 需要流程

  • 需要有谱

  • 决策卫生

05

为什么流程比人强

一个最基本、最简单而且也是能最有效减少噪声、提高准确率的判断方法,「机械预测(mechanical prediction)」

与之相对的是「临床判断(Clinical Judgement)」,即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的综合判断方法:

  • 临床判断明显不如机械预测(原因就在于专家的噪声太大)

  • 复杂的机械预测往往并不比简单的机械预测好多少(“想太多”弊大于利:想太多会大大增加你的判断噪声,通常不如按照几个简单指标、几条简单规则走标准化判断流程)

如何做机械预测:

  1. 确定若干个评分指标,最好不要超过五个

  2. 打分。给每个指标设定一个整数分数区间

  3. 计算总分。也不用加权平均了,简单相加就行

机械预测告诉我们应该关注判断的过程,而不是判断的结果。相信过程,走流程,是决策卫生的关键。其实日常做事也是这样。【《清单革命》也是这个意思吧】

06

有谱才能靠谱

一定的模糊性往往能给说话的人保留更多的主动性。不过我们自己做判断做决定还是应该尽可能地精确量化。什么叫靠谱,关键是得有个谱。所谓靠谱,就是能够以一个客观的尺度,做出量化的、合适的判断。

怎么对待量化噪声【如何有谱】:

  1. 给一个尺度,也可以说是给一个「锚」【锚定效应】

  2. 寻求外部观点,找一找基础比率

  3. 排序。应该把你要判断的事物先都放在一起,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再打分

  4. 给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这个方法既避免了排名,又尽可能地让打分客观(详细规定什么情况给什么分数)

量化判断容易产生很大的噪声,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参考尺度。这个尺度可以是主动设定的,可以是类似事物的基础比率,可以是排名决定的,也可以使用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如果没有尺度,判断就会盲目。

参考阅读: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第01周:用户-从基本功到格斗术
07

集体决策必须讲卫生

个人判断的噪声可以用走机械化流程和设定参考尺度的方法消除,集体也要讲究决策卫生避免噪声。否则容易出现「信息级联(informational cascades)」,也就是开始的几个人直接影响了后面的人。后发言的人大大高估了前人判断的可信程度,在群体的压力下,更多地是在模仿别人,而不是做好自己的判断。

更严重出现「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一群人坐在一起讨论事儿,可能会越说越激动,互相鼓励之下,做出一个非常极端的决定。

如何讲究决策卫生:

  1. 给判断者提供信息,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千万不能给早了【以免被后面的信息误导】

  2. 专家应该详细记录自己每一步的判断,严格按照程序顺序进行【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就像投资笔记一样】这样调研和决策分开就能降低你“只看自己想看的”的风险

  3. 第二位专家做判断的时候,不应该知道第一个专家的判断结论

决策卫生的关键就是信息披露的顺序。做判断并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不该你知道的你不知道,反而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有些信息应该在判断做出之后再给,否则就有可能引发信息级联,导致偶然噪声。

08

怎样做好重大决策

决策和判断最好分开。判断是我建议我们应该这么做【军事参谋】;决策是拍板了,就这么做【最高决策者】。

怎样做好重大决策,使用「调解评估规程(Mediating Assessments Protocol)」,调解评估规程的三个原则:

  1. 设定几个结构化指标;

  2. 各指标独立判断;

  3. 根据最终分数使用直觉决策。

要点是我们关心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好的判断不是来自伟大领导人的灵光一现,而是参谋团队兢兢业业的专业工作。

09

总结:判断力批判

有三个概念:

  • 「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在一定的范围内,你有权自行选择该怎么做。核心可不是“自由”,而是“判断”

  • 「标准(Standard)」意思是关于做一件事情的“指引”,比如“请小心驾驶”是个标准

  • 「规则(Rule)」则是严格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没有自由裁量权。比如“限速120公里”就是规则

到底使用标准还是规则,其实是个成本问题:

  • 规则因为不需要判断,使用时的决策成本低,可是它必须频繁修改,制定规则这个决策的成本高

  • 标准需要判断,使用时的决策成本高,但是制定标准的决策成本低

卡尼曼的洞见在于,你的判断力有多好,以至于我们有多信任你,你就有多大的自由裁量权。

高水平判断者绝对不能是那种死板的、一根筋的人。可是他们也绝对不是没有章法、胡乱说话的人。他们有专业知识,判断力强的人智力水平往往比较高,而且有谦逊的认知风格(做出一个判断之后,能不能迅速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你能不能遏制自己匆忙下结论的冲动)。

我们要的“自由裁量权”中的“自由”,是探索的自由、是调动一切有用信息的自由、是学习相关知识的自由、是直接运用逻辑而不必接受生硬命令的自由,不是自由放任的自由。

自由裁量权不是“我心中想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我发现世界是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的判断力强,你就配得上拥有标准;如果你的判断力弱,你就只能拥有规则。可是什么叫判断力强呢?恰恰是善于运用判断规则。

这样说来,“判断者”有个悖论 ——如果你尊重规则,你就可以不遵守规则;如果你不尊重规则,你就必须遵守规则。

更多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