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之“芍药甘草汤”
一位外省市病友在我公众号“孙郎中”中留言求治!她自述最近经常在半夜突然小腿肚痉挛,动都动不了,有时醒了想伸一下懒腰就痉挛了,求解释并求方。我这样回复她:从中医来分析,小腿肚属于太阳经。若太阳经受寒,寒则收引,导致痉挛。当酸甘以解痉。处方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45克,赤芍15克,生甘草20克,皱木瓜30克,山茱萸30克,水煎服。她服药三天后诸症消失,并给我反馈佳讯。我解释一下方子,中医认为肝主筋,肝虚则筋弱,养肝即可养筋!可以通过养肝阴的办法来调治。而仲景的芍药甘草汤,配合重用滋养肝肾的山茱萸及舒筋柔肝的木瓜,当有显效。
再有人向我咨询,他平时午休习惯于趴在桌子上睡觉,有时会出现脚底猛然踩空的感觉,接着全身就会触电般的抖了一下,瞬间惊醒有没有?或者是晚上睡觉时,明明躺得好好的,有时身体会突然抖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如何防治?我回复到,对于这种症状,有人说是缺钙,有人则认为是在长个儿。现代医学认为,多数情况下,睡觉时突然腾空、踩空惊醒,叫“临睡肌抽跃症”,其实就跟打嗝是一样的,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可不必理会。但从中医来分析,却并非完全正常的。天地之间气机流动,即称为风。在体内,风化为气,流动于周身。所以说,风气无所不在,平时亦无所不适,但睡眠静止时则易窜动而发作为痉挛抖动。外风与内气平衡,则不病,若风气偏旺,易出现不适。风气的偏旺既源于内风,亦源于外风。在内者,肝主木,木生风,若肝阴虚则容易生内风;另外,血虚亦会生风。在外者,外感风邪,自毛孔而入,亦致风动。而风为百病之长,风善行而数变,风主动。所以,风气大且多的人,容易出现上述的突然抖动反应。如何解决呢?还是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可以止抖动。其方:生白芍60克,生甘草20克,水煎服,日一剂。此方能缓解机体内脏平滑肌和肢体骨胳肌的痉挛和抽动。
上面两个病例,我都以芍药甘草汤为主调理,效果很神奇。我今天就简单说说芍药甘草汤!此方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芍药和甘草组成。然而,芍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别,在《神农本草经》中二者并不区分,统称为芍药!直到唐末宋初才将其分开,古人讲“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也就是说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肝潜阳。而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泻肝火。白芍一般用于血虚阴亏,肝阳上亢者,赤芍可以用于血热,血瘀,肝火上炎等证。白芍和赤芍都可以止痛,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赤芍长于活血祛瘀止痛。在临床中,我有时单选其一种,有时二者同用,用量随症而增减,且用量往往很大,比如白芍通常用量为30~200g,赤芍15~60g,且大都用生品。此方可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的症状,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急” 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肠肌痉挛。《朱氏集验方》记载芍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复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能补血,益肝脾真阴,因而能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具有补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收敛阴液之功。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气,复脉安神,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白芍甘草配伍,甘苦合用,有人参之气味,双补气血又酸甘化阴而滋阴液,两药互根互用,共奏补益收敛,柔肝缓急,调和肝脾,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养心安神等功效。我在临床上,我常将芍药甘草汤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