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个结合”,有效在岗实践

汪文华

——对“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项目“在岗实践”阶段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三个注重”: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三个注重”给教师培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供了方法指导。“知行中国”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学习包括“案例式远程培训”和“在岗实践”两个阶段,“案例式远程培训”落实注重学思结合的要求,而“在岗实践”则是落实注重知行统一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开展在岗实践活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岗实践的四个主要特点

班主任培训的“在岗实践”,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班级管理实践问题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发展过程。它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过程性。“在岗实践”的过程,是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在岗实践”的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建设和“三人行”网络班级建设,都离不开班级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班级活动进行,寓思想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可见,“在岗实践”的主体是一次次的班级活动,离开班级活动的“在岗实践”必然无法达成解决问题、改进实践的培训目标。

2、问题性。面对着各具个性特点的小学生,班主任日常工作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效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需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问题中心、任务驱动,是“在岗实践”的基本方式。掌握问题解决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更是班主任培训特别是“在岗实践”的核心目标。

3、反思性。班主任是专业,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反思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特点。科学设计班级活动方案,有效开展班级活动,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班主任不断反思实践,改进实践。通过实践促进反思,通过反思改进实践,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4、研究性。“在岗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反思与研究的过程。过程性、问题性、反思性,决定了“在岗实践”具有研究性,研究性是“在岗实践”阶段在班主任培训项目的价值诉求所在。

二、做好在岗实践的四个结合

“在岗实践”的过程性、问题性、反思性和研究性特点,制约着其实施的方式方法。笔者以为,要有效实施“在岗实践”应做好“四个结合”:做与学结合、做与思结合、做与写结合、做与研结合。“做”即实践,“学”即学习,“思”即反思,“写”即提炼,“研”即研究。

1、做与学结合。“在岗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一方面在实践中运用在“案例式远程培训”中学习原理知识(原理、规则和一般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化原理知识为行为能力。另一方面,是“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行为跟进中学习——积累案例知识(即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班主任学员“做中学”,有两条基本途径。其一,向自己学习,也就是班主任教师对自己经历的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在反复的行为跟进中,不断设计、行动、反思、改进。其二,向他人学习,也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和案例“贡献”出来,获取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和批评,在求教、碰撞、交流、研讨中,分享实践智慧,开拓解决思路。因此,“做”与“学”的结合,既有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的结合,又有案例研讨和行为跟进的结合。

2、做与思结合。“在岗实践”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改进实践,实践反思是掌握问题解决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核心所在。首先是通过“学”与“做”发现问题;其次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进行归因分析;接着是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预期效果。这是“做”前反思。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改进——“做”中反思。“做”后,更需要反思的跟进,形成自己的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在岗实践”反思的价值在于通过专业性思考,逐步形成在复杂情境中决策与应对能力。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主要包括“班主任的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和“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等,涵盖班主任的专业技能、管理行为和教育方法等。“在岗实践”的反思主要依靠原理知识为支撑,结合个人的案例知识进行,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产生)、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方法)、为什么这样做(依据)、这样做有什么结果(成效)、有没有其他方法(改进),使反思逐步深入。

3、做与写结合。这里的“写”具有过程性特点,一是班主任要养成记录过程的习惯,积累案例材料,记录实践体验感悟,二是对过程材料和实践反思进行提炼,形成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典型案例等。通过“写”,同化原理知识,丰富案例知识,明晰策略知识。“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目的性地的改进实践的过程。

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进行专业写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班级活动方案、班主任工作总结和教育论文等。本次“在岗实践”要求班主任写教育案例或反思总结。对于案例和总结的写作有明确的要求

http://train.teacherclub.com.cn/dts/channel/10zhixing/public/20284.html),不再赘述。但需要提醒的是,案例需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真实性。案例写作应实事求是,不夸张、虚构。用事实说话是案例的基本要求。反映某个班级或某次活动的案例,可引述一些口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并使阅读者根据引述的来源对这些材料作出自己的解释。

(2)故事性。一个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故事一样,一个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3)思考性。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也有对方式方法的解释和对以往决策的评价,还需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发阅读者深度思考和专业对话的动机。

(4)启发性。要针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代表性的现实问题,进行问题的诊断和解决。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使阅读者掌握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技能,为将来处理类似事件提供策略参考。

4、做与研结合。我们还需要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班主任工作状态,通过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即课题”,参加培训的班主任教师,要把班级管理实践问题作为“微型课题”,与本校同事、与网络同伴互助合作,进行班主任工作案例研究,实现班级管理经验提升和转化,发展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在岗实践”的教育研究是基于校本的应用性研究,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以班主任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内容,以教育案例为成果形式。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进行的“班主任老师最困惑的问题”调查,其结果(见“附件”)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研究课题,大家需要进一步细化,做到 “小”(切入点细小)、“新”(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深”(思考深刻,研究深入)、“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促进班主任学员拓展阅读网络课程(包括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同伴之间的专业合作,带动更多的班主任参与到“在岗实践”的校本研究中来,发挥培训成果辐射全员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