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未尝一败,真正的“常胜将军”,却被小说严重抹黑

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时期,因此产生很多名将。在这些名将当中,很多人可能只有一场成名战,也有失败的经历。不过有一个名将却是常胜将军,没有打过败仗,至少在史料记载是这样的。而且他还独自指挥了两次极为重要的战役。可惜的是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当中却被严重抹黑。他就是江东名将周瑜。

周瑜跟随孙策的战役

周瑜和孙策一样,早先都属于袁术集团的人物。周瑜与孙策感情甚好,周瑜的从父周尚当时是丹阳太守。因为扬州刺史刘繇的关系,袁术一度丢失江东,不得不派遣孙策去重新攻打江东。孙策渡江的时候,周瑜就率领士兵响应孙策。助孙策一臂之力。

其实按理来说,周瑜跟随孙策的战役不应该算是周瑜的胜仗,毕竟他只是从攻的身份。就像吕蒙、甘宁、凌统等人跟随孙权打合肥,也不应该算是他们的败仗。不过既然本文主要介绍周瑜,所以小编还是介绍一下。孙策渡江击败笮融、薛礼(江东的两支势力,和刘繇是结盟的关系,以刘繇为盟主);然后成功驱逐刘繇,这个过程周瑜都有所参与。等到丹阳、吴两郡重新回到袁术(孙策)的手里,周瑜还镇丹阳,继而被袁术征召到身边。

东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僭号天子,孙策果断脱离袁术,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周瑜在袁术和孙策之间观望一段时间;等到次年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周瑜对袁术彻底失望,也设计渡江投奔孙策。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周瑜又跟随孙策打赢了一场比较重要的战役。

当时袁术已经病死,他的大部分势力被庐江太守刘勋(袁术所置)吸收。刘勋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势力。孙策没有正面强攻刘勋,而是设计诱骗刘勋进攻海昏。因为借米不成,刘勋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果然出兵进攻海昏。这个时候孙策和周瑜突然袭击皖城,端了刘勋的老家,还分别纳娶大乔、小乔。

刘勋向江夏太守黄祖(刘表所置)求援。孙策又继续追击,击溃黄祖以及刘表的援兵。除了周瑜以外,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重要将领都参与了这场战役,不过从孙策给曹操的上表(孙策当时名义上服从曹操所控制的东汉朝廷,刘表和袁术都在曹操打击的号令当中)来看,周瑜应该是诸将当中地位最高的人物,名字摆在了首位。

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孙权成为孙策的继承人。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0年到208年),江东集团的首要目标就是黄祖,其次是各种山越势力。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发动“沔口之战”,终于彻底消灭黄祖。虽然在此战当中或许吕蒙(斩杀黄祖水军都督陈就)和董袭(破坏黄祖的巨大战船打通沔口)的表现更加突出,不过周瑜作为前部大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周瑜参与的不太著名的战役

除了跟随孙策消灭刘繇、刘勋;跟随孙权消灭黄祖,周瑜还参与一些不算太著名的战役。不过在这些战役当中,周瑜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主将。在江东集团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支比较强大、但是易被忽略山越势力,就是麻、保二屯。

孙策、太史慈、孙权、凌统等人都镇压过麻、保二屯,不过直到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这支山越势力才被孙权彻底消灭。而完成最后一击的就是周瑜,周瑜率领孙瑜等人攻破麻、保二屯,斩杀其首领,彻底消灭了它的威胁,还得到大量的兵源。

另外在孙权与黄祖的战争当中,黄祖也不是一味地被动防御,也有主动进攻江东的情况。黄祖曾经派遣部将邓龙率领几千人入侵柴桑,结果被周瑜击退。邓龙撤退的时候受到周瑜的追击,周瑜生擒邓龙送到吴县(当时孙权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吴县),可见这支军队大概率被周瑜彻底击溃。

除了这两场战役之外,在《三国志·吴书·孙贲传》引注的《江表传》中还记录了一件事。还是在孙策在世的时候,孙策令孙贲(孙策堂兄)为豫章太守,而豫章以北的庐陵郡(孙策分豫章郡析置,以孙贲的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被一个叫做僮芝的人占据。孙策曾经表示孙贲、孙辅可以借助周瑜的军队消灭僮芝接管庐江郡。等到僮芝生病的时候,孙贲采用孙策的建议,果然得到庐江郡。不过双方似乎并没有交兵的记录。

周瑜指挥的两次重大战役

在建安十三年之后,三国时代的形势开始趋近于明朗。最大的原因在于两次极为关键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而这两场战役正是由周瑜指挥,周瑜作为无可争议的主将(虽然程普和周瑜并为左右都督,但从《孙皎传》的记载来看,周瑜的决策权力高于程普),也正是凭借这两场战役的表现而彪炳史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在兵不血刃地取得荆州之后,开始展现出对江东地区的扩张欲望。江东集团一阵骚乱,大多数人包括孙策临终托孤的张昭(这也不能怪张昭,毕竟孙策也提出如果大事不济可以“缓步西归,亦无所虑”)都主张投靠曹操,不过周瑜、鲁肃等强硬的主战派还是建议抵抗曹操,激起了孙权的斗志。

孙权与刘备联合,动员三万军队由周瑜率领,与刘备、刘琦的两万军队组成一支偏师,自己率军北伐合肥牵制曹操。两场战役同时爆发,单说“赤壁之战”的情况。周瑜、刘备先是以一场水战的胜利挫败曹操的攻势;随后周瑜听从黄盖的建议,利用诈降、火攻的计策彻底击溃曹操,化解了这次巨大的危机。

危机过后是积极进取的机遇,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集团全面收缩,孙刘联军却响起进攻的鼓角。最为关键的地点在于江陵。江陵对于曹操来说颇为鸡肋,但对于孙刘联军来说则是必争之地,不仅可以组成长江防线,更是进入益州的必经之地。

曹操也知道江陵对孙刘联军的重要性,令心腹重将曹仁镇守。周瑜进攻江陵达到一年之久,不惜亲当箭石,身体负伤,终于还是拿下江陵。“南郡之战”之后,周瑜又紧锣密鼓筹备入川的战争,可惜死于途中,年仅三十六岁。

从《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周瑜十五年的军事生涯当中,无论是跟随孙策、孙权出战,还是独立指挥战斗,都没有遭遇过失败。何况“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两次重要战役都取得胜利。可以说周瑜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

很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三国演义》当中却被描写成气量狭隘、处处低诸葛亮一头的人物,甚至因为战事失利被诸葛亮气死(其实《三国志平话》当中就对周瑜有严重抹黑,《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甚至有所回升,但毕竟与历史上的周瑜有巨大差别),对周瑜也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