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教育优势导致了“男孩危机”?当代男性该如何自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男孩危机”:娘炮、伪娘、男装阴柔风、美男子、耍酷耍帅就是吃不了一点苦、走到哪里都要先喷防晒喷雾、吃一点泥水苦干一点体力活就叫苦连天、虚以委蛇、狡黠诡诈没有半点男子汉顶天立地的气概。
这种危机出现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环境所致,或许其中部分与女性教育优势也许有一些关联,但却并不是最为致命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统计数据表明,近40年以来,中国教育中的女性优势的确非常明显。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早在2009年,我国在校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就已经远远超过男性,综合占比高达50.48%。
如果从招生比例与录取比例来看,远至2005年,中国就已进入女性占有多数教育资源的优势时代。
而在教育教学层次上,女大学生也呈现出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攀升趋势,而这一切,都综合显示了在我国当下的教育领域中,女性受教育比例以及教育、就业等占比的攀升。
与女性逐渐攀升的势头相比,男性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开始逐年丧失。
而实际上,从总体情况而言,对女性学生有利的教育体制、学习方式、施教方式以及考试制度,的确帮助女性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却与男孩危机与男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异样与危机,并无非常直接的关联。
既然男孩危机并非直接来自女性教育优势,那么男孩危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男孩子发展发育的过程中,一般家庭多以母亲、年长女性的照料为主力,成年男性较少参与到未成年子女的管理与教育中来。
从女性抚养人的抚养特征和自身学识素养、意识见解、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来看,被女性抚养人一手带大的男孩,多半比较守规矩,不愿意冒险,更不喜欢不清洁干净的地方。
比起听话、懂事、有理有节这些优点,过于阴柔、心思过于细腻且容易囿于环境和他人意见,而主动放弃自我探险与自我见解的缺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明显。

毕竟,母亲所能参与和主导的场所,多半是规范有序、整齐雅致、讲究排场又较为舒适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成为这种环境中的一份子,被这种环境和氛围所浸染,性格上也变得与环境契合。
而真实的社会环境往往并非如此,除非世家大族一直能够将孩子严格圈囿在固定阶层内活动,否则普通个家庭的男孩,一多半都得与真实的社会环境短兵相接,在较为粗糙的社会环境里磨砺,才可能真正看清楚生活的真实模样。
而不是被母亲等女性抚养人所幻象后的理想社会环境。
头脑中的现实越是幻想,在接触到现实生活时就越难以忍耐。而当下男孩们普遍拒绝脏乱差环境,不喜欢在低端环境中老实磨砺,喜欢比较排场的心态,就明显带有以上心理特征。
事实上,真实的社会环境与男孩们想象中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有天壤之别。
但是,由于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浮夸、吹捧、过于看重物质空间里的个体角色身份扮演,故而未经真实世事磨砺的男孩们,往往容易一头扎进这种他人创造的幻象中不能自拔,并幻想自己也能进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
越是想象中得而不到,就越容易沉溺于其中。
当下男性,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男孩们,很容易就被套路进去,以当下的审美潮流、生活方式为准,并在一定时间内都以追求这一生活方式为目标,而忽略了周边真正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以,与其将男孩危机的诞生,划归于女性教育优势所致,不如让男性们抛开手机、真正扎实下沉到社会现实中去,去接触真正的社会民情,进而从底层逻辑上清楚和接纳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并加入其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老实说,这种下沉肯定不是男性们的首选。
对于一直生活的锦衣玉食,没怎么吃过苦的男孩们来说,一出社会,就让自己从社会最底层干起,内心定然是拒绝而且不满的。
一来,他们的精神意识状态从小到大都被女性化,较为偏阴柔、忧郁、过于细腻,二来他们也缺乏对真实社会运转逻辑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而只会沉溺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场景,并以同龄人的行事风格为坐标加以尾随和模仿。
因此,要达到让男孩真正或彻底苏醒的目的,让他下沉到社会底层,从公司最基础员工做起,广泛认识社会真相的层面做起的话,他们是绝无可能接纳并认真锤炼的。
那么,男性要摆脱这种身心双重危机,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任其自谋生路,家庭不给予支持和帮助。这种疗法,非常近似于剜肉补疮。虽然疼痛,但却十分有效。
因为一直与父母藕断丝连,并随时接受父母各种抚慰和接济的男孩,会一直都意识不到真实社会中孤立无援后的残酷性,会在精神意识上始终与父母紧密相连,而如果一直都无法断奶,那么一个人的精神意识也就无法真正得到成长与锻炼。

其次,切断一切妄想与将就,专心致志于个人的理想。时下社会万象中,种种欲望与理想,99%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一个人自己的。
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彻底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就必须从切断与社会潮流的妄想和关联开始,抛开一切利益得失,去完全纯粹地为自己的理想搏击一把。
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如果他走的这条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不仅毫无借鉴,还不被周围人支持和理解,那么他一定会遇见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在应对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与蜕变。
所以,所谓男孩危机,看似来自女性教育优势,其实这一说法经不起严谨的推敲。而男孩危机所导致的男性自救,才是人们应该着力关注的焦点。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 review》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