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干货】双打发接发,没有鲁恺的身高手长,胖子也能赢
写在前面:
羽毛球运动经年日久,各项内容都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时我们会忘记最初的出发点,我认为这就是很多球怎么都说不清楚的原因。作为回顾和反思,我做了这个《肥司令战术板研究》系列内容,效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笔法,其中还会穿插一些发散式的内容。或许你会觉得太烧脑,不妨沉下心来烧一烧吧,在这个时代里停下脚步思考片刻反而会走得更远更快。
如果按照右手、左手、前者、后者、男生、女生几个属性划分,每个点都有十六种人物搭配,这样下来信息量着实太庞大,所以我们默认双打模式是指男双或者女双,而并非混双的双打。关于混双的部分会专门讲解,特此说明。
右区发一号区,接发球人推压底线
注意:是底线,不是中半场,之后的两种后续方式:
1.向右撤步封直线。这招是鲁恺的惯用球路,鲁恺身高手长,覆盖面积大,他只消移动一步就能罩住所在区域的整个前半场部分,这点非常有优势;此时后者的协同动作是向前压上一步。随时填网前空位是双打轮转的关键动作,无论从哪边轮都是如此。
2.向中路发展封对角。这是我的线路,因为我是个死胖子嘛,我的覆盖范围没有鲁恺那么大,所以我采取的是让后者包抄正手的办法,而后者包抄要注意,不能提前过去,如果在球出来前就已经移动到右侧,那对手就不这么打了,这个叫“看点”。
小黑板:看点
不能提前去,但一定要看住的点,只要你不去,对方一般肯定会打,你也希望他打那里,但你要是提前去,他就不打了。
发球方后者接第三拍的三种选择
传统模式直线发力配合勾对角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换句话解释,如果直线打不穿鲁恺的话,就勾对角;接发球方另一人上网只能下手挑,这是过去的逻辑。传统模式意味着研究对策也更多,现在的问题是当你勾对角的时候,另一人早就跟进落位了——发接发阶段形成强烈的双边压网对抗,然后你右侧那条边线就被推得很是吐血。
也许你会说年轻球员肯定能跑得到。没错!年轻确实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对于群体来说,年轻人一定是少部分人;对于个体来说,你又能年轻几年呢?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当跑动能力不能满足这种唯年轻可行的要求se,哪种解决办法行之有效。
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凡用需要跑或者用力才能解决问题,都属于依赖于能力模式,而能力模式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且不论那些先天就比较无力的,只要过了二十五岁,所有人几乎都处于或即将进入一天不如一天的状态。因为能力是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在不可再生资源上的战略都是瞎掰。
所以正确的选择是直线发力和中路挡网配合,也就是说,在这一拍时,我们只和鲁恺一个人打球。他如果撤步封直线,就挡中路;他如果向左边发展,我们就发力打直线,两者必得其一。请注意,这个手段并不需要太强的能力就能做到,它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这叫阳谋,即你知不知道我都这么干,而且有必然逻辑;那些对方如果防住就不会得逞的手段,叫阴谋。
或言这样鲁恺也不会死啊,废话!现在是你首攻,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自己不死,而不是担忧鲁恺死不死。遗憾得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人很多,说明人们普遍缺乏“优先级”概念。
哈,概念太多了吧,别嫌麻烦,建立概念有助于循序渐进地认识和理解。不然你很难听懂类似“这种球你为什么不冲”的话?这种球到底是哪种球?下一次这种球出现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这种球确实就是这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