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怕心强人,朱元璋的强大内心是用什么炼成的
导语:要想成就一个伟大的梦想,做一个伟大的人,那么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摆在面前的困难便不再是困难!然而内心的强大,不是说说就能拥有的,必须是在众多的磨难之中练就出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开局放着地主家的一头牛,队伍全靠自己拉,一路打牌各路起义军,打败纵横欧亚无人能敌的蒙古军团,最终建立长达三百多年的大明王朝,靠的不仅仅是那缥缈的运气,而是一路经过艰辛磨难练就的强大内心。
明太祖朱元璋
少年家庭的悲惨遭遇,让朱元璋明白了自强
元朝至正四年,也就是元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大船即将沉没的年代,黄河泛滥了,直接导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成为重灾区,几十万人成为流民,无家可归,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就在其中,而这时候的朱元璋刚给地主家刘德放了大概六七年的牛,刚刚满十八岁。
黄河泛滥
哪怕是当时的元顺帝(应该是元惠帝才对,顺是明代史学家给他的称呼,顺应天命让出皇位的调侃说法)下令拿出粮食和银两进行赈灾,可赈灾物资进过层层官员的剥削,但最终到了老百姓手里的时候,粮食也不见了踪影,银子也变成了蚊子。
赈灾的对象没有受到赈济,层层官员反而被赈济了一番。这些享受到了好处的官员们,便开始上书对元顺帝的赈灾行为进行歌功颂德。元顺帝在心中估计也是把自己和先前的贤明皇帝们做了一番对比,认为自己也称得上是贤明的帝王了。
朝野上下,都可以说的上是极为的满意了。可底层正在受灾中的百姓们不满意了,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而且是极其的不满意。
饥荒
在灾难来临后,还迟迟等不到朝廷的救济,四月初六,父亲朱初一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大侄子饿死;二十二而,母亲饿死。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不再是往日里书上的故事,也不再是村里老人讲的童话,而是一个个亲人的生命,在他眼前无奈的逝去。
痛哭之后,宣泄之余,还是不得不能回到饿肚子的现实。当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他亲人的安葬问题。棺材,坟地他统统都没有,种的是地主刘德家的土地,放的牛也是刘德家的牛,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
没办法,他求到了地主刘德的家里,希望刘德能看在父亲给他种了一辈子的地的份上,给一块安葬亲人的坟地。可刘德拒绝了他,理由是虽然朱初一给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可他也给了朱初一饭吃了一辈子。
最终还是有其他的好心人,看到了他一家的悲惨遭遇,给了他一块安葬亲人的坟地。
这时候的朱元璋,心里其实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活下去。可事实却让他活不下去,天下虽大,没有一块是他的。估计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人在这世上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这也为他以后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埋下了种子。
黄觉寺中的撞钟打杂,让朱元璋学会了忍耐
为了要活下去,尤其是在这活不下去的时代。朱元璋发现了一个去处,就是附近的皇觉寺,那时候的皇觉寺应该不叫这个名字,估计是在朱元璋称帝后,这个寺庙改成了这个名字。他发现皇觉寺里面的僧人在这没饭吃的时代,还是活的很好。
于是,朱元璋出家了,来到皇觉寺做了一个和尚。虽然说做的是和尚,可他还是像以前给地主家放牛一样,做着一个寺庙里打长工的角色,扫地、添油、擦佛像、做饭、砍柴等等一切粗活杂活,可能都是他在干,不过干的最多的还是每天的撞钟。
和尚朱元璋
虽然说这里的生活还是不尽人意,可比他之前好了无数倍,最起码,在这里,他还能吃饱饭。在寺庙里生活了五十多天,每天睡在柴房里,闻着旁边厢房里传来了酒肉香味,他在这孤独的夜晚,仰天望着漆黑的房顶,或许,心中想的最多的还是亲人。
但也就是在这五十多个夜晚,让他学会了忍耐,忍耐生活的困苦,忍耐无限的思念,还有仇恨,对地主刘德的恨,以及对自己的恨。
淮西河南的讨饭生涯,让朱元璋开拓了眼界
虽说皇觉寺中的生活还算可以,但在朱元璋刚安稳了五十多天以后,寺庙里的粮食也不够吃了。寺庙便安排僧人外出进行化缘,不说能给寺庙带来多少财富,最起码也能减少开销。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哪怕是化缘也就是外出讨饭吃的安排,也都有着不一样的待遇。和管事关系好的,自己就会被安排去富裕的地方。倒霉的朱元璋,就被安排到了黄河泛滥的重灾区河南和安徽。
到重灾区去讨饭,就好像说是,让你去沙漠里找水喝一样。行走在河南和淮西的每一寸土地上,朱元璋就像是行走在沙漠里的路人,每当看到一个个村庄,就像是在沙漠里看到一个个绿洲一样,远观无效,只有当走到近处,敲开门,才知道是真的绿洲,还是海市蜃楼。
朱元璋讨饭
看到海市蜃楼,最后就是希望的破灭,可敲开门失败,还要面对着一个个白眼和一句句冷嘲热讽。可这时候的朱元璋,他也没办法,不敲,就意味着饿死,这时候的自尊,也就再没有了价值。
在长达三年的讨饭生涯中,朱元璋用他的双眼看清了这悲惨的现实,也看清了河南淮西的山川秀水,风俗人情。另外,在讨饭过程中,也认识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就比如最开始跟着他,也是能跟随他到最后的汤河。
转展征战的刀尖舔血,让朱元璋淋浴了铁血
结束了多年的讨饭生涯,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可刚回到皇觉寺不久,就收到了之前好友汤河的书信,邀请他一起参加农民起义军。
收到信的时候,朱元璋应该有过畏惧,有过犹豫,但这一切都被另外一个和尚给逼没了。这个和尚发现了朱元璋阅读反贼的书信,告发了他。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逃跑,辗转来到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当中。
从给郭子兴做亲兵开始,朱元璋就表现了自己杰出的才能,攻击定远,离开郭子兴,组建自己的班底。围攻濠州,四千破两万,转战集庆,拒守应天,西败陈友谅,东灭张士诚,北上打败纵横欧亚大陆,无人能敌的蒙古骑兵,把元顺帝赶到漠北,最终建立大明王朝。
鄱阳湖大战
虽然说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大多都是依靠着猛将常遇春,李文忠,汤河,冯胜等人,但在前期的对敌过程中,朱元璋也都是亲临战场。尤其是在与陈友谅的作战过程中,采石龙湾一战,尤其凸显出了朱元璋过人的军事才能和眼光。
在这多次的征战过程中,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亲眼目睹两军交战,让朱元璋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内心的铁血,面对敌人,永不妥协,也为后来的洪武四大案中,动辄杀死万人以上,起到了铺垫。
小结
在灾难面前,有的人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但有的人却不是,他们从来都不会向困难低头。迎难而上,相应经过自己的努力,苦难一定会被克服。就像游戏中的BOSS一样,每打败一个BOSS,都会得到经验值,提升自己。
传说中的凤凰,只有在经历每一次浴血之后,才能重生。每一个伟大的人,也都是在经历每一次灾难之后,就会变的更加强大。
朱元璋,就是如此,少年的悲惨生涯,没有击败他,让他明白了自强,人只能靠自己;青年的和尚生涯,没有击败他,让他学会了忍耐;三年的讨饭生涯,没有击败他,虽然丢掉了尊严,但开拓了眼界;起义后遭遇的强大敌人,没能击败他,让他比其他人更强。
最后引用一首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