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火也不管!?|读后感

自从西安母亲大学组织拆书会以来,我就特别喜欢读《老子的养育智慧》。

周正教授有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作为父母,行不言之教不是不管,而是气魄!关键是我们在周围关注着孩子,并不是让他处在一个无人看管的状态,我们只是做好孩子的后备,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让孩子自动自发地自悟,让孩子自省,去不断尝试。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他尝试的成功与否,是一个让他全面成长的机会和过程。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是会有保障的。

刚读完,可用上了。

礼拜天,我在读书,女儿在整理玩具。不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找到了一根蜡烛,兴奋地跑过来说:“妈妈,你看我找到了什么?”我一看,是一根燃烧了一半的蜡烛。女儿恳求:“妈妈,我想点燃它!”我一听,心里嘀咕:烫到手怎么办?

正想给她讲一堆不能玩火的大道理,急然想起周正教授在第一篇里说的那段话。是呀,与其偷偷地玩火,不如我在家的时候和她一起玩、陪着她玩、看着她玩!既有尝试,又有体验,更有安全保障。
      于是我拿出火机,“啪"打着火,点燃了蜡烛,一缕柔和的亮光进入了我的视线,女儿兴奋地说:“妈妈,烛光的形状真像一根胡萝卜!"说完好奇地盯着烛光研究起颜色来, “它不光形状像胡萝卜,颜色也像!"
      女儿这么一说,我再看,还真是!只见烛光底部泛着幽幽的蓝光、最外圈闪着温暖的橘黄色、第二圈闪着耀眼的亮黄色、光芯则呈暗橘黄,活像一根胡萝卜!
      女儿撅起小嘴,“呼——"轻轻地吹起来,烛光随即摇曳,同时冒出一股幽幽的黑烟。女儿加大了力度,架着肩膀、撅着小嘴、鼓着腮帮子,“呼——",烛光马上跳跃起来。

就这样,小小的烛光时而摇曳时而跳跃、时而翩翩起舞、时而熄灭化作一缕白烟。女儿的心情也随着烛光的变化更加兴奋,她不知疲倦地拿着玩儿,吹了让我给她点,点了又吹,吹灭继续让我给她点燃,玩得非常开心!吹得唾沫星子乱飞!
      十几分钟以后,她已不满足于只是吹吹点点,想玩点儿更刺激的。于是左顾右盼找适合点的东西,刚好旁边有一个塑料袋,女儿眼睛一亮,我一惊:“点塑料袋?"忍不住想说不行,又想起周正教授的那段话,想想孩子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索兴让她玩个痛快吧!
      塑料袋“噌"点着了,女儿看火有点儿大,怕了,赶紧去吹。但塑料袋并不像蜡烛那样容易吹灭……在慌乱中,不小心烧到了小手,女儿疼得尖叫,我立马给她放到凉水里冰一冰。没想到,女儿竟然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再也不乱烧、不玩火了、再也不想烧到手了!”
      周教授讲得太好了,我们只是做好孩子的后备,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深入骨髓的体验,孩子会牢记一生。
      我明白什么叫“行不言之教”了!以后,只要在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主动去尝试——自悟更深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