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精

今天我来说说妖。很多人将鬼与妖、魔并谈,认为他们差不多,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首先看《说文解字》对鬼和妖的解释。

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文字符号的各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含义。“鬼”字有三部分组成:表示鬼头的“甶”部(音服,鬼头也,象形),表示人的“人”部,和表示鬼的属性的“厶”部(音四,奸邪也)。也就是说所谓“鬼”就是人死后,有鬼头、人身,带有奸邪害人属性的“阴气”。

鬼为至阴之物,与魂魄密切相连,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一阴一阳,一轻一重,故人死之后“魂飞上天,魄散入地”。人死后,魂离体而化成,就是鬼魂,只能在阴间活动,如果回了阳间也只能在夜晚出来,为纯阴之体,自然多了一点超能力,但极其微弱。所以说鬼的力量很弱的。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转世为人或动植物,其二是在地狱里受苦,这两条最为常见,还有一条是尸解成神。

妖则完全是另一种事物。“妖”字本身的两个含义:艳丽妩媚、反常怪异的事物,在《说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妖、祅(夭为芺,输入法无法打出)。它们共同的部首“夭”本意“屈也”,是弯折缠绕意。 “妖”字的意思是“巧也,一曰女子笑而,从女,芺声”。而“祅”字则解释为“地反物为祅也,从示,芺声”。该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祅,民反德为乱”。“地反物”即群物失其本性,进而害物,所以“妖”给人的意象是综合上述两意:地上的万物失其本性而为害他物,在具体形象上则以艳丽妩媚的女性形象出现。也就是说,世上万物皆有可能成为“妖”:地妖、树妖、花妖、鱼妖、兽妖、人妖······

妖常常和“精”、“怪”相连称,称为“妖精”和“妖怪”,这二者如果我们如果仔细留意,可以发现是在称呼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妖精多显人形,而妖怪多显兽形。例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杂俎》:“天山有兽,名刑天。黄帝时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曰:'吾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不止。”

妖精多为女性,妖怪多雄性。那些美若天仙的女妖们多称为妖精,而把那些面目狰狞的各种雄妖多称为妖怪“青。骨肉婷匀,眉宇清秀,为帝辛喜欢的妲己,是九尾狐附体的妖精,少有人说妖怪。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下衬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弓鞋弯凤嘴,绫袜锦绣泥。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几番想与唐僧“倚玉偎香,耍子去来”的女妖杏仙,我们可以说她是个妖精,少有人说她是妖怪。此外如狐狸精、白骨精、琵琶精、玉兔精、蝎子精等,以女性面目出现的女妖,通常人们称之为妖精,鲜有人称之为妖怪。而孙悟空、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黑风怪、黄风怪黄袍怪六耳猕猴等等则为妖怪、

《西游记》中水井中的乌鸡国王是鬼(魄),斩龙时的魏征是魂,荆棘岭木仙庵松竹柏桧引出的杏仙是妖,无底洞的白鼠精、下凡的玉兔、比丘国的白面狐狸是孽。至于其他没有变成女性面孔只能统一称为“怪”(车迟国的羊力大仙、太上老君下凡的青牛是有潜力成为“祸”的)。所以“妖怪”并举是有道理的,充分照顾了男女平衡。

妖以动物修炼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免妖;而怪以植物修炼而成的居多,比如树怪。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动植物们在修炼过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话,是完全有资格修炼成仙的,妖与怪是动植物们修炼方向向邪恶这一面发展的不良结果,在修炼过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这些动植物们常被称为精,比中免精,人参精等,比称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称为妖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