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版评书西游记略谈 为何一百回评书西游记成残本
有人说评书是听觉艺术,这话不完全对。评书演员的肢体语言还是很丰富的。这其中以传统评书西游记的肢体语言最为丰富。这传统的西游评书被称为钻天儿。清末民初的时候最受大家欢迎。然而祖师爷定了永有道义四字辈分。四辈之后钻天儿也就断了传承。这钻天儿断了传承,我想是因为太接地气的缘故。评书演员学悟空,学八戒学的惟妙惟肖。传统的说书艺人多少有些自卑。不承认自己是演员,而认为自己是先生。将钻天儿视为异端。最终喜剧的背后是悲剧。这门最富肢体语言的表演艺术就断绝了。
现在的评书西游,又回到了听觉艺术。但就单老的西游评书而言。既不脱离原文,又有所发挥。以前的文章说过,现在有的讲西游的,将次第打乱。从第九回龙王算卦开始讲。这样讲的好处是电视剧对这第九回到第十一回完全没有讲。至于玄奘出身之谜。这一回叫做《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不是所有的本子都有。电视剧反而给演出来了。不过这也能理解,第一是那时候经费紧张。拍电视得有所取舍。第二当时风气还没有那么开放。这几回的内容有点封建糟粕的感觉。所以没演出来。其实大唐长安城是个神奇的地方,日本作家梦枕貘对其魂牵梦绕,以至于作《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而西游记这几回则描写了长安城的种种神奇事。虽与师徒四人取经无涉。但不失为长安玄幻故事系列佳作。理应加以发掘整理。
扯远了,再说这单田芳讲西游记让评书西游记重新成为了听觉艺术。这是单老的一大贡献。在讲西游记之前,单老有点无奈的说,书有书的好,电视剧有电视剧的好。然而单老的西游记最终成了残本。看似小说是一百回,评书也说了一百回。内容差不了多少,然而电台有规定,一天一集最多讲二十多分钟。就算是有声书,照本宣科的读。西游一回二十分钟也读不完呀。何况评书不是有声书,评书艺人讲书从来不带文本。对原书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在记住故事梗概后。有所发挥演绎的。讲的内容一般比原书更丰富。如此种种都导致看似回数不少的评书西游记成了残本。一百回评书西游记,大概就讲到了原书的第五十五回。孙悟空大闹琵琶洞。这一回单老演绎的悟空颇为语重心长的说,取经路上还有许多路要走。就没了下文。想起来真是让人唏嘘感慨。
为何西游评书讲到一百回就不讲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还是收听率的问题。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但是电视已经普及了。电台已经呈现弱势,而电台要抢占有限的收听率,竞争十分激烈。小子写个小黄文,还要考虑各个平台的阅读率。而那时候电台的台长自然更得考虑收听率了。这西游记毕竟有电视剧珠玉在前,导致了收听率不高。单老自己有几部评书被改编成电视剧,自己也是做过编剧的,尽量想让自己说的书有画面感。有时候也喜欢在说书的时候将原著和电视剧之间做个比较。然而众口难调,单老的努力还是敌不过电视的冲击。由此单老的评书有许多就因为收视率和收听率的问题成了残本。现在网络发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收听和收看喜欢的评书。希望对评书这门艺术起到拯救的作用吧。
今天单就传统西游评书与单老的艺术特色做了个介绍。以后小子再就单老的西游评书内容做个简评。以便大家重新认识经典。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