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文苑 / 汪梦芬:为生命化妆

为生命化妆

汪梦芬

  新冠肺炎疫情从春节之前开始蔓延,至今已经过去四个多月。这期间,父亲一直用实际行动激励我不断前进。

  记得封城后的第七天早上,我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父亲突然走过来,极其严肃地对我说:“我想说这件事已经好几天了。你一个女孩子整天披头散发,穿着睡衣到处走来走去像什么样子,得学着化化妆呀!”

  我立即反驳道:“不出门,我化妆给谁看?”

  父亲莞尔一笑,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父亲接着说:“这段话是我在林清玄的公众号上看到的,深受启发,现在分享给你。”

  父亲分享给我的那段话,让我想起他一直在做的事。疫情发生前,父亲一直在为生计奔波。现在,他终于可以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每天早上7点半,父亲会悄悄来到客厅,打开运动软件“Keep”进行晨练。午饭后,他会拿出笔记本和计算器,写工作计划。晚上,父亲一如既往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他说,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多看几遍。这对于世道人心和做人做事,大有益处。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渐渐理解了为生命化妆的意义。

  每天早起洗漱完,我第一件事就是穿上干净舒适的衣服,化好淡妆,对着镜子前的自己微笑一会儿,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闲暇时,我会静下心来看两小时的书,或者是学摄影,唱京剧,练行楷,做一道以前没做过的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便看完了《愿你每天春暖花开》《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忽有斯人可想》,学会了京剧《红灯记》,还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美丽人生》《本杰明·巴顿奇事》,掌握了单反入门摄影技巧……独自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开出一朵花来。

  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切实体验了生命从肉体转向精神的过程。学京剧是纯粹发生在精神世界的事,读书也是,看电影也是,就连摄影也变成了一个纯粹在精神领域发生的事。

  或许,这些只能算精神的化妆,但我相信,当我潜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懂得为生命化妆的人。

  那天,我和父亲一起去公园散步,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疫情结束后,你会做些什么?

  我告诉父亲,等疫情过了,我一定要去看望外公外婆,一定要去买下心仪很久的相机,一定要去喜欢的餐厅吃我最喜欢的红糖豆腐花,一定要到落雁岛看一次日落,一定要跟自己好好谈一场恋爱……往后余生,只要是想做的事就立马去做,绝不拖延。

  父亲欣慰地说:“看来,你已经学会怎么化妆了。高质量的化妆,不就是时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嘛!”

  我想,我是真的学会如何化妆了,那可是在为生命化妆呀。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是夏天。窗外,鸟儿们一点也不设防,它们站在榆树上唱着欢快的歌曲;栀子花、月季花、六月雪也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我似乎看到她们在阳光下跳广场舞的样子。那是疫情结束后,生命该有的样子。

【 本文已推荐《孝感晚报》“槐荫文苑”刊发 】


作者简介:汪梦芬,90后,出版人,摄影者、写作美学导师、健康养生实践者,微信号:18972666189,扫上方二维码即可遇见。


推荐阅读
散文天地  /   张扬:听书
小说看台 / 彭杉影:小薇一号
槐荫文苑 / 曹黎:匆匆又夏天
槐荫文苑 / 张海棠:歌者的夏日
散文天地 / 李云峰:梦回故乡看母亲
孝感作家在行动 / 沈婉梅:生命的守护神
评论视野 / 刘晓庆: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引吭高歌
第598期
感谢您抽出时间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