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杨柳青:二姨

二姨

杨柳青

  我母亲兄妹6人,姊妹3人,在姊妹的排行中,母亲是老大,老二就是二姨了。天性聪慧的外婆一直对自己的娘家念念不忘。也许是对娘家有着深厚感情的缘故吧,待我母亲和二姨成人以后,外婆相继把她们姐妹俩嫁回了自己娘家所在的湾子。这个湾子位于风景秀丽的澴水河畔,湾子里的房屋高低不平,依稀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这里距离外婆的婆家仅仅一河之隔,在澴河的岸边常年停放着一艘渡船——那是我去外婆家唯一的水上交通工具,在那条又破又旧的小船上,尘封着我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童年往事。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河滩上金黄的麦田一望无垠,初夏的风迎面吹来,麦浪翻滚、麦香扑鼻;紧挨着麦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菜园子,由南到北,与村庄遥遥相望,菜园子里种满了五颜六色、品种不一的各式时令蔬菜瓜果;菜园往东就是成片的稻田、狭长的池塘和静谧的村庄,绿油油的秧苗探出尖尖的脑袋,贪婪地吮吸着清晨的露珠,池塘周围载满了杨树、柳树、槐树、枣树以及许多我不知名的树,长得遮天蔽日,呈环状拱卫着古老的村庄。

  我家住湾的西头,二姨住湾的东头,若无大事,二姨一般不到西头我家这边来的。二姨父是铁路职工,一年之中有大半的时间不在家中,家里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由二姨打理。二姨家的田地比我家要少一点,每逢农忙之际,虽然我家会帮忙,但二姨还是会忙得焦头乱额,田里的庄稼要收割,屋里一大堆的家务事要料理,二姨就像一个陀螺一样白天转了晚上转,想停却停不下来。

  二姨生性善良,在湾里生活了那么多年,好像没看见她和湾里的人吵过架,也从没有看见她在左邻右舍面前搬弄是非。乡亲们来二姨家借东西,只要家里有,二姨总是有求必应,不会让他们扫兴而归;如果二姨借了别人家的东西,用完之后会不过夜的归还,还东西的时候二姨一定会说许多感谢、麻烦之类的话,有时候还会带上一点小礼物,生怕人家见怪。二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遇到任何事情宁可自己吃亏,也决不会让别人吃亏,更不用说去占人家的便宜了。

  农闲的时候,我常去二姨家串门。每次去的时候,总是看到二姨在家里忙前忙后,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家务事。二姨看到我来以后,不管自己有多忙,总会抽出时间招呼我,关切的问我吃饭了没、渴不渴,眼神中充满了慈爱。每次在我临走之前,二姨总会给我意外的惊喜,她会拿出家里事先藏好的零食,诸如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盒饼干、几块糖果等等,偷偷塞进我的口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零食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奢侈,足以让我快乐许久。

  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二姨父做梦都想生一个男孩,可二姨的肚子偏偏不争气,一口气生了4个女娃。为这事,婆媳之间经常闹矛盾,家庭气氛异常紧张。我听母亲说,二姨在家里总是忍气吞声。受了委屈,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悄悄的哭泣。那些年月,二姨的眼泪都快流成了小河了。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天终于开了眼,在一首首《恋曲1990》的欢快歌声中,二姨顺利地诞下了一名男丁,我从此就有了一个小表弟了。表弟出生后,二姨紧锁多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又听到了二姨那久违的发自肺腑的笑声。还不止这些呢,我看到二姨在人前人后说话的底气比以前大了许多,衣着变得讲究了,腰板也挺直了,就连走路的姿势也和以前大不一样,我真为二姨感到高兴。是啊,柔弱的二姨压抑的太久太久了,又有谁能够体会二姨往日的心酸和苦苦的等待?如果不是这个小生命的来临,我不知道,二姨的苦难到何时才是终点。

  随着小表弟一天天的成长,二姨家也比以前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湾里新盖了房子、置办了新家具、家里人来客往比以前热闹了许多。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乡亲还是那些乡亲,可二姨再也不是以前的二姨了,她每天早早就起了床,屋里屋外忙得热火朝天、脚不沾地,二姨累并快乐着。

  光阴荏苒,一晃,表弟早已跨越了童年,紧接着,读书、参军、上班,二姨家四个闺女也先后出嫁,等等。这一路上走来的点点滴滴无一不牵动着二姨和姨父的心弦,让他们操碎了心。可是我惊奇的发现,在二姨脸上居然看不到衰老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温和的二姨与同龄人相比,明显年轻了许多。常听人说:“面善的人老得慢”,这句话用在二姨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2016年,二姨父病逝以后,我突然发现二姨的头发像打了霜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全白了,面容稍显憔悴,但精神尚好,每次看到我的时候,她都会亲热的打招呼。二姨是一个把忧伤深藏在心底的人,从外表看来,二姨依然是那么的宁静。

  前几天,二姨专程来到我家,说是表弟要结婚了,对象和表弟在一个系统,也是一名列车乘务员,两个人好的像一个人似的,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二姨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着二姨高兴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表弟要结婚了,操劳了大半辈子的二姨,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上一口气了——祝福我勤劳善良的二姨,余生静好,安享晚年!

- 关于作者 -

杨柳青,男,孝昌人,业余文学爱好者。

推荐阅读

小说看台 | 周耘芳:皮匠店

小说看台 | 刘艳:怎负三生盟愿

散文天地 | 艾雄超:枇杷已熟粲金珠

散文天地 | 周志祥:寻常农家堂前燕

散文天地 | 肖忠武:孝感米酒香天下

第 475 期 

(0)

相关推荐

  • 山东作家‖【姨父】◆康丰岭

    作者简介 康丰岭,山东泰安人,中学体育教师,男,1977年出生,泰安二中任教,业余爱好:马拉松.读书.写作. -姨 父- 姨父走了.因为癌症. 他走得很突然,上午我还去医院看他,护士打针时我还抱了抱他 ...

  • 为什么现在看来,当初担心自己孩子的前途是多余的?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我小姨夫小时候教我表弟时说的一句话,直至如今,我依然印象深刻! 小姨父是五十年代末出生的,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了 ...

  • 小姨家表弟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小姨和姨父都...

    小姨家表弟带女朋友回家过年,小姨和姨父都很高兴,催着表弟带女朋友去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结果拜年一圈下来,红包收了5000多元,女朋友高兴的不得了,但是表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小姨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 ...

  • 散文天地 | 柳青秀:红裙子

    红裙子 柳青秀 十二岁那年初夏,我在作文比赛中获了奖:一张奖状.一支钢笔和一本软面笔记本.在厨房忙活的母亲,目光里分明露出欣喜,却怕我因此骄傲,便装出轻描淡写的的样子,将还没来得及洗净的手,特意抹了香 ...

  • 【春风文苑】《春到青坡》——淮滨乡土散文系列欣赏之二

    编者按:尤新峰,作为淮滨民俗专家,现为准河博物馆陈展策划顾问,长期从事淮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对淮滨人文地理.风土民情.景观古迹如数家珍.春风诵读文学会平台陆续推出了尤老有关淮滨人文景观的诗文,今天推出 ...

  • 散文天地 · ​清明情思(二篇)‖总第961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作家·新视野>杂志订阅发行具体细则 清明情思(精品) 文/潘海洋(广西) 人间四月,初暖还寒.如丝的风吹走冬天残留的那抹 ...

  • 散文天地 | 周耘芳:​​山 乡 二 月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关注| 第 245 期 山 乡 二 月 文 | 周耘芳 俗话说:年好过,月难熬.腊月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吃完团年饭,迈进正月的门槛,大人小孩按照拜年的习俗陆续拜完舅 ...

  • 散文天地 | 即将远去的婚俗之二:娶亲

    即将远去的婚俗之二:娶亲 文/刘仁杰 娶亲--"三大战役各有输赢,客场'作战'贵在速战速决." 天刚蒙蒙亮,接亲队伍在烟花鞭炮声中一路敲敲打打出发了. 走在前面的是对子锣,四喜临门 ...

  • 散文天地 | 刘进平:养鸡二三事

    养鸡二三事 刘进平 自从我家搬到家属院后,母亲就有了养鸡的念头.这也难怪,家属院确实很宽敞,几乎家家户户在养鸡. 春节过后,母亲买来十来个小鸡苗,把它们安置在一个纸箱里,纸箱就成了它们的家.每天,母亲 ...

  • 散文天地 | 周耘芳:麦苗青 菜花黄

    麦苗青  菜花黄                         周耘芳 春风吹拂,布谷声声.温暖阳光照在大地上,绿草茵茵,桃红柳绿,大地生机一片.趁着春天好时光,走出家门,来到生机盎然田野,无垠的大 ...

  • 散文 ‖ 杨柳青古镇1963

    1963年的春节前夕,我家告别了临时居住在古镇的民宅,定居在津德路(现西青道)的机关家属院,那一年我8岁.但是这一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却令我终生难忘. 一.童年的记忆 津德路位于杨柳青古镇的最北端,周 ...

  • 2003-02T【杨柳青木版年画(版式二)】特种邮票

    [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小版张) 2003.01.25发行              全套1版             发行量94万套 (1-1)T    面值   8.8元  杨柳青木版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