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陪伴——观《永不消逝的电波》

  前些天去看上海歌舞团的演出归来,总感觉欠了人家一个“观后感”。因为演出实在太精彩。
  之前看过他们团里首席舞蹈家朱洁静演出的舞蹈《朱鹮》而印象深刻。1985年出生的她现在已经是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可以说天生就是为跳舞而生。
  她在舞台上,就是一个精灵。那样灵动飘逸,简直软如风吹,却挺拔如笔。
  据说,她小时候练功十分努力。老师不仅对基本功要求严格,甚至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饮食也极为苛刻。不准吃肉,吃包子只能吃皮,如果吃完饭没有剩下的肉丸子就会被罚跑步。因此她说,养成了她演出前,是不吃东西的,挺辛苦的。你想两三个小时在偌大的舞台上来回穿梭,是消耗大量体力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的付出是值得那个头衔的,更值得观众为之买单去看一场她的演出。
  上海女人真的是太美了。她身材摇曳着,穿着修身的旗袍,如同微风轻拂下的荷塘月色,有一种淡淡的优雅、淡淡的清香、淡淡的温婉动人。我都看入迷了。而这部《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灯光的运用,情感的把握还有两个镜头间的明灭处理都把握的恰到好处。我为之动容,为之振奋和感动。
  把一部经典的电影能从屏幕前搬到舞台上是不容易的。演员没有对话,没有旁白,没有解说,一切都需要肢体动作来完成。一个夸张的表情、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个眼神间的眉目传情,都需要艺术家极大的挑战性。
  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雅俗共赏,可它确实是服务于上层阶级,因内心文化修养不一样,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就不一样。我在观看的时候也在反思,假如让我来策划统筹这样的作品,我要怎么表达,我该怎么表达?灯光音效场景乐曲道具,我该如何流畅的衔接,才能做到如此精致和完美?
  如果把这种高大上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制作成尤其是青年人喜欢的舞蹈表演,真是太具有挑战性了,而上海歌舞团出色的完成了改编。
  夜色温柔。我相信,有些人一定是为了某个东西而特定出生的。比如一项事业,一个爱好,再比如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不早不晚,恰恰就是你看到的样子。
  感谢临沂大剧院能邀请到这么棒的团队来演出,是观众的福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