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堇||博物馆与鸡娃
1
思来想去,我决定将一整天的时间交给博物馆,于是预约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科技馆。我很清楚,逛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累的工作之一,但是我依然上午约了一个,下午约了一个。就算走马观花吧,我也想去看看。
这两个博物馆里,像我一样,一个中年大妈背着双肩包,一个人从这儿晃到那儿的,很少。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的,尤其是自然博物馆里,儿童特别多。看到孩子们欢叫着从一个动物的标本跑到另一个动物的化石,年轻的父母耐心地给孩子普及着动植物的知识,我就觉得这种场景特别令我赏心悦目。在科技馆里,孩子也非常多,他们兴致勃勃地看这世界的奇妙,并且还要亲自动手体验一番。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到浩瀚星空中行星的运行,都令孩子们兴致盎然,就连我这样的中年大妈,也会去体验光的奇妙,显微镜下的奥秘,只要能动手体验的,都想尝试一遍。
不管是哪一个馆,都令我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奇妙的星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奇妙的现象,在我眼前、身边或者身体内部发生,只是我浑然不觉,或视无睹。看着那些沉浸在动植物及科技世界的孩子,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我有一个小孩儿,一定会带着他去博物馆,科技馆,去领略历史的辉煌、自然界的奇妙和艺术的魅力。
很开心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么多孩子,我们中国的父母也开始让孩子的目光从游乐场转移到了博物馆。五年前在大英博物馆、美术馆,在罗浮宫、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都看到很多七八岁的小孩子,或由老师或由家长带领,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认真地参观,有的孩子甚至席地而坐,临摹那些世界名画,便心生感慨: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接触一个国家甚至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与文化遗产,欣赏的是世界名画的原作,开始培养审美能力,而我们小城镇的孩子节假日最喜欢去的是游乐场和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见识不同,一个人的格局,应该也会有所差别吧。
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还看到不少老年人,他们常常在一幅画前驻足良久,一看就知道这幅画吸引了他,触动了他,而这种吸引与触动,一定是有一定审美能力,也一定是有闲阶层。如果一个人整天为生存奔忙,很难想象他会去看一场画展,去听一场音乐会,虽然有人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如果有两块钱,一会用来买面包,一块用来买一朵玫瑰花。物质与精神同等重要,但首先要填饱肚子才能去进行更多的活动,然而,物质的呈现是显性的,甚至是身份的象征,它可能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决定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和地位,所以,才会令人们为金钱而疯狂,甚至铤而走险,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饶,却常常被其他人包括自己所忽视。
人总是不停地去追逐所谓的成功,而忘记了要等一等灵魂。
现在我们的孩子也开始进博物馆了,在博物馆见到的某一种东西,可能就会激发他的兴趣,改变他的人生走向,进而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造福全人类。
看到博物馆的这些孩子,也更加明白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大城市,除了就业机会多,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外,还因为大城市拥有更多资源,可以满足他们在精神层面的一些追求,比如去看一场世界巡演的音乐会,去看一场著名的话剧,去看一场高质量的画展,甚至只是去看一场脱口秀,而这些东西,小城市是没有的,即便有,质量也不高。
说白了,也就是见识。
见识不同,就算物质条件一般,生活在同一个阶层里,但精神世界却有了很多差异,而这差异关乎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2
最近“鸡娃”这个词被刷屏,特别是电视剧《小舍得》的播出,更是让有鸡娃经历或正在鸡娃的人大呼同感。
之所以鸡娃,说到底,还是因为资源有限。既然狼多肉少,要想吃到肉,狼就要更强壮,更勇猛,更擅长厮杀,否则连舔盘子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要鸡娃就需要成本:家长的时间、人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金钱。钱拉开的距离,不仅仅是物质,还有见识。决定一个人站在金字塔的哪一层,除了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还有家长的钱,以及家长的见识。
同学在火车上见到一个男孩儿,穿着古驰的鞋子,一双7000多块钱,读的是北京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30多万,上课全英文教学,一天有大半天在实验室度过。
这样的孩子不用像我们四线城市的孩子一样,天天刷题。
这样的孩子度假可以飞往世界各地。
这样的孩子参加过不少比赛,也考了几个级,拿了几个证,每次报名都得花不少钱吧?
没钱啥也别想了,老老实实的刷题吧,刷一个985,毕业后争取留在大城市,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触摸一下优质教育。
一个朋友说,有钱,就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出国读个书。要钱有什么用?死了什么也带不走。
她老公说我坚决不同意孩子出国读书,花大把的钱回来也是在国内找个工作,钱花的不值。
记得2016年暑假在欧洲旅游时,遇到一个贵州的小女孩,她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作为交换生,到了瑞典,利用假期她一个人背着包走遍了除列支敦士登以外的整个欧洲,结束行程,回到瑞典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拎着已经打好包的行李,直奔机场,飞回香港。交换生的生活结束了,欧洲的游历也结束了,但是我知道这个19岁的女孩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女孩的勇气和见识,是除了手机几乎没玩过别的电子产品、整天只知道刷题的同龄人能比的吗?
一个人的日常是另一个人的梦寐以求,甚至穷尽一生,也未必求到。
如果不甘于落后,就要从娃鸡起,现在淡定,以后蛋疼。
只是全民鸡娃鸡,到最后大家的排序有可能回到了起点,除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收获了巨大的焦虑,对最后结果的改变似乎并不大。
3
其实这就是内卷,资源越有限,内卷越严重。
日本人的精益求精,历来被人们所称道。他们为什么在某一件事上能够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除了大和民族性格上的严谨细致以外,应该还和资源有限有关。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资源是森林和水利,历史上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港口贸易,因为资源的匮乏,所以日本人特别减省,节约绝不浪费一丝一毫,他们会将资源利用到极致,其实就和住房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人住在一座200多平米的房子里,他就不会认真考虑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的问题,摆放东西也基本是平铺的,如果五个人挤在一个八平方的小房子里,就会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利用空间摆放物品,肯定都是立体的、竖式的,甚至是叠加的,非得把一丝一毫的空间都利用到极致不可,否则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同样在工作中,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必须精益求精,谁能将工作做到极致,谁就具有竞争力?其实这就是一种内卷。
内卷无处不在,只不过有程度轻重之分,每个人都急吼吼的往前冲,谁跑得快,谁就有蛋糕吃。若是你还停在原地,可能最后连残羹冷炙都吃不上,这种时候你还如何淡定?
科技越来越发展,一些科技发明把人们从繁琐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出行有汽车有火车有飞机,做家务有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扫地也有机器人,人应该闲得被挂起来才对,可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停不下脚步呢?还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多一点的占有有限资源。
我们把这称为竞争,竞争会让你得到,也会让你失去。
竞争年代,谈慢生活无异于耍流氓。
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家长鸡娃也鸡自己。给自己设立目标,名的,利的:当多大官,挣多大钱,住多大房子,买多少钱的车。然后热血沸腾,一个猛子扎进人生角斗场,却很少有人想要达成读多少书,看多少艺术展,逛几个博物馆,参加多少公益活动,去多少个地方旅行的心愿。
我们一直在追求财富的增长,却总是来不及重视心灵的成长。
失衡,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4
身体慢下来,灵魂才能更自由的成长。
在博物馆里,时光是流淌的,也是静止的。
那些古老的物种,消失的或一直生活到现在的,在4.6亿年的地球生命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最小的细菌、病毒,最大的恐龙、猛犸象,它们统治地球的时间远远超过人类。那些消失的物种,不管植物还是动物,化石是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化石保留下了它们告别这个世界时的最后一个动作,我无法通过这些动作去猜测他们的表情。还有一些物种被制成了标本,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它们有被毛,有羽翼,有色彩,却再也没有了表情。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存在过,或者还存在着。
如果一场大灾难灭绝了人类,那么几千万年后留给这个世界的会是什么?大约也只有化石了吧?从这些化石里,看不出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地位,取得过什么成就,有过多少钱和几套房产,一切附加的社会价值都烟消云散了,只有一副化石的骸骨证明,曾经有这个物种存在过。
奋斗定然是有意义的,可以让你在存在的时间里生活得体面一些,但在时间面前,人与蝼蚁又有何异?若真要找出一些不同来,就是人有意识,会创造,也更贪婪。蝼蚁与其他物种,它们活着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生存,二是繁殖。或者说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繁殖,让这个物种能够延续下去。人除了生存与繁殖,还要享受,并把为享受所做的一切努力称为生。,谁占有的社会资源多,意味着谁的生活好。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就要竞争,就开始了内卷。
欲望是竞争的驱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驱动。
人们被这驱动力鸡得热血沸腾,在不遗余力地和别人比拼精力、体力、智力、耐力、承受力。
人觉得自己鸡自己很伟大,并常常被自己感动。
上帝俯瞰人类,呵呵一笑。
作者简介:小堇,老教师一枚。希望用温暖的文字温暖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