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寿萱:为人妾室,忍痛嫁女,身在围城94年,拼尽仁慈,倾尽善良
书香世家,家境殷实,聪慧沉静,这些词语用在一个女子身上,勾勒出的定然是一个宛转蛾眉的俏佳人。卢寿萱就是这样一位佳人,可是生逢乱世,作为东北王张作霖姨太太的她,又该怎样善终?
图 | 二夫人卢寿萱剧照
一句托辞,误入围城
一个是才艺双绝的富家小姐,一个是绿林出身的乱世枭雄,卢寿萱和张作霖,本无关系,却又阴差阳错,纠缠一生。
光绪二十四年,张作霖到卢家帮自己的外乡兄弟提亲,却被一句“外地人,不知底细”打发。然而当眼前这莲步款款、笑靥如花的女子出现时,他知道自己被卢寿萱俘获了,以本地人的身份多番求娶。
在诗书传家的卢家人眼中,已有妻室且喊打喊杀的土匪头子,是配不上自家恬静的姑娘的,只得将卢寿萱送往隔壁县城避嫌。
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人为,偏偏有人劫持了卢家小姐,这人还是张作霖的好兄弟。卢父多方求助无果,只得找上张作霖。有了这相救之恩,张作霖的求娶,就变得顺理成章。毕竟,乱世中,普通百姓又如何有万全之策?
一句“外地人”,张作霖以本地人的身份破解,一句“不知底细”,张作霖以相救之恩为筹码。他和她,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
设想,当日若没有这句托辞,卢寿萱或许可以不入张家这座围城,在适婚之龄,寻一位如意夫君,夫妻和美。
一声妹妹,一生姐姐
18岁,正是女子好年华,卢寿萱却成了张作霖的姨太太,更是听说,张的家里还有性格泼辣的原配夫人赵氏。心中几分忐忑,几分无助,几分迷茫?
赵氏或许深知丈夫脾性,也或许是顺势而为,但是看见我见犹怜的卢寿萱时,还是亲切地拉住了手,叫了一声妹妹。
年幼为妾,前途未知,卢寿萱年轻的心在这声妹妹的影响下激动万分。她本就是善良的姑娘,读的又是圣贤书,就这样把赵氏当作了姐姐。
婚后日子,倒也和谐,寿萱沉稳,赵氏大度,两个女人处得像是亲姐妹。可惜赵氏薄命,将诺大个张府后院留给了寿萱。
我敬服卢寿萱,不仅是她的沉稳,更是她的真心。赵氏生前,所育子女便称呼卢寿萱为卢妈妈;赵氏抱病,卢寿萱更是悉心照顾;赵氏死后,卢寿萱对赵氏的三个孩子尽了所有母亲义务。
有人说她大度,有人说她聪明,有人说她迂腐。在我眼里,她真实,有一颗真心。只一声妹妹,她便交付了姐妹间的真情,把赵氏当了一辈子姐姐。
乱世本就考验人心,但卢寿萱却始终记得,昔日姐妹之情,最是珍贵。这样美好的女子,当得起一句慈母与当家主母的尊称。
他或许不最爱她,但他最信她
赵氏死后,卢寿萱成了张府实际的当家主母,长达十五年。直至张作霖被炸死,中间十五年,是张作霖飞黄腾达的十五年,也是卢寿萱与人分享丈夫的十五年。
这十五年,张作霖陆续娶进四位姨太太。这四位姨太太里,有性格刚烈、出家为尼的三夫人;精明能干、颇有主见的四夫人;办事得体、年轻貌美的五夫人;美艳妩媚、天籁之嗓的六夫人。
这些女子,要么得了专宠,要么长袖善舞,但是,每当心烦意乱之时,张作霖就会去卢寿萱那里一诉衷肠。
于张作霖而言,卢寿萱是知己,是解语花,更是最信任的枕边人。如果说其他女人是娇养的兰花,那卢寿萱就是最信得过的战友。
有人觉得,卢寿萱是可悲的,没有丈夫完整的爱。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于一夫多妻和多情的张作霖而言,完整之爱是奢侈品。若完整之爱真的在张府存在,就该是一夫一妻,卢寿萱或许就是续弦,而不是扶正的妾。
卢寿萱是聪明的,既然逃离不了张府这座围城,那就活出自我。张作霖是一个复杂而位高权重的男人,既希望身边的女人把他当丈夫,又希望女人令他放心。所以他或许不最爱卢寿萱,但最信她。
府中事务,也都交给卢寿萱打理。昔日皇太极把爱给了海兰珠,把信任给了孝庄。同孝庄一样,卢寿萱活得清楚,没有给心加上枷锁。这样的女人,哪怕是一只牵线风筝,待线断之时,也不会摔得太惨。
图 | 张作霖
乱世浮萍,恪守初心
抚养着赵氏的三个子女,卢寿萱未曾有一丝懈怠。她目光长远,格外重视三个孩子的教育,安排张学良学习英语,又极力劝说未来的少帅子承父业。
或许,就是这份耐心与真心,让三个孩子在生母早早离开的岁月里,在偌大的帅府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所以,张学良在叛逆期,颇有六亲不认的架势,却对这位卢妈妈言听计从。
张作霖长女张首芳回娘家探亲时,卢寿萱更是以母亲的身份自费置下了丰盛的宴席。其中意味,不可谓不丰富。有对“女儿”的关爱,也有对女婿的敲打,总之,当年的张首芳,心里一定是欣喜和温暖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细致的母亲,她的两个亲生女儿,却被张作霖当作政治筹码,嫁给了勋贵之家的傻儿子,从未有过幸福婚姻。
我经常在想,卢寿萱真的宛若浮萍,在乱世里,为人妾室已非所愿,还要目睹爱女婚姻不幸。如果我是她,我或许会有仇视心理,会恨这张家的一切,会嫉妒风流潇洒的张学良,会对张作霖的其他子女恶语相向,甚至染上恶习,悲观度日。
可是卢寿萱却始终沉稳宁静,她依旧把张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依旧对张学良关爱有加,依旧温婉从容。她就像一棵常青树,生机依旧。
她的内心,想必也是苦楚和不甘的,可是她很清楚,以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况且,张学良日后一定会救出自己的妹妹们。她答应过赵氏姐姐,好好照顾几个孩子,就不会食言。她不愿为人妾室,其他几位夫人未必就甘愿,又何必为难。
或许是她读的圣贤书影响颇深,也或许是卿本善人,她从未动过邪念,一直恪守初心。这样的女子,我想,哪怕身处乱世,历史也一定会善待她的。
图 | 卢寿萱与两个女儿
母慈子孝,安享晚年
后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成为少帅。这一切,都来得太快,快到卢寿萱可能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枕边人,也是把自己带到这深宅后院的男人,从此和自己阴阳两隔。
卢寿萱的内心,几许伤心,几许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张作霖的身后事和偌大的张宅,必须要抓紧处理。
就这样,卢寿萱成了张府的老夫人,成了众人巴结的对象。可是于她而言,富贵仿佛什么都不是,毕竟作为东北王的遗孀,她从来不缺这些虚名与身外之物。
终于,好人有好结果,经过努力,张学良救出了两个妹妹,卢寿萱终于与女儿团聚。而叫她“卢妈妈”的孩子也未让她失望,张首芳定期叫人送瓜果礼物,张学良若是在家更是每天问候,卢寿萱终于还是过上了母慈子孝的幸福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卢寿萱母女三人一直定居天津,生活平淡而充实。东北王的夫人,张家小姐,于母女三人而言,都已经是过眼云烟,此刻的和美才真实。
1974年,这位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的老人逝世,但说其安详满足地离开了。
纵观卢寿萱的94年,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与人为难,只有平淡充实。这种平淡,仿佛与她作为张作霖姨太太的身份尤其不符。其实,有些女子,就是这样,哪怕身处乱世,也能苦中作乐,也能沉稳善良。
图 | 卢寿萱(右一)晚年与家人合影
她的一生,仿佛步步忍让。为人妾室,是为了家中老父安全;忍痛嫁女,是相信少帅人品;移居天津,是为了减少注意。桩桩件件,她未与人争,也自该颐养天年。
或许,同民国那些奇女子相比,她没有张幼仪的商业头脑,也没有陆小曼的传奇经历,更没有林徽因的名扬后世。她有的,只是保持本心,不害人,不失信。
但是,历史无法抹去的一点是,卢寿萱也曾家庭富裕,也曾学识丰富,也曾莲步款款,也曾笑靥如花。只是,她遇上了张作霖,成了别人手里的牵线风筝。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卢寿萱是封建女子的代表,但我认为她从来不是。她主张张学良学英语,能够对继女百般关爱,能放下曾经繁华。这都说明,她只是生于乱世,但心却清明。
设想一下,如果她失了本心,处处与赵氏为难,怎会得一声妹妹?如果她时刻勾心斗角,张作霖怎会如此信任她?如果她妒忌非常,张家众人又怎会时时尊敬?如果她虐待继子女,张学良又怎会救回两个妹妹?
所以啊,她最后可以颐养天年,都是因为她的善良。乱世活着本就不易,更何况是恪守初心地活着。
这个女子,走过民国,那一抹微笑,仿佛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沉稳中的智慧,她不争中的初心,她淡泊中的满足,都值得铭记。
文 | 十二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