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2021-2011),在你成长中闪现的华语电影【给编导名校考生推荐的16部佳片】

近十年(2021-2011)中国影坛(港台与大陆),并非是传说中的电影荒漠。

无论“主人”持何种态度,只要我们的导演对社会仍有关注,对人情仍有探究,对类型仍有探索,对个性化的作者表达仍有渴求, 好电影每一年都不会缺席。

充好电,为实现编导梦想准备着。

看电影,相信大家都是优秀观众,很可惜,编导艺考中没有“观众”专业。

如果你想着从电影中获得他人缺失的东西, 还是要坚持回望那些“你不太喜欢”的“作者类”电影。

近十年(2021-2011),在你成长中闪现的华语电影

推荐给编导艺考生的16部佳片

《桃姐》 (2011) 导演:许鞍华

在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序列中,[桃姐]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部。

从《客途秋恨》开始,许鞍华在文艺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说也曾因此获奖无数,风光无限,但票房的惨淡让许鞍华后期的电影拍摄特别艰难。不过,依靠着内心对电影的执着信念,许鞍华还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可以说,许鞍华四十多年电影之路的不同寻常与顽强坚持不仅对于其本人,而且对于香港电影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就像香港导演陈嘉上谈许鞍华电影所讲的那样:“电影工业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工业,我们要跟群众打交道,可是非得要有文化在前面带领,非得前面要有一个高度,让我们有方向,我们这些电影人要分工,香港电影还有一部分文化含量,是因为杜琪峰、是因为王家卫、因为许鞍华,而不是因为王晶。没有他们在前面,我们今天的电影也不会改善、我的电影也不能进步。我是看着他们检讨,把他们走的方向变回来平民化,这个过程才是一个电影文化、电影工业的生存之道,这都缺不了谁。”

《赛德克·巴莱》(2012)  导演:魏德圣

被称作"中国版的《勇敢的心》"《赛德克·巴莱》是当时华语电影市场中较为独特与优秀的K日题材影片。该电影以真实的“雾社事件”为背景,采用长达五小时的篇幅,用后殖民时代的影像手法,叙写了赛德克族人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抗争中,找寻文化认同与灵魂救赎的故事。

《赛德克·巴莱》所演绎的历史故事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抗日故事,在令人震撼的英勇和悲壮背后,有着一定的血腥与残忍。然而这种血腥与残忍不是赛德克人的本性,而是日本的文明世界建造所带来的。正如莫那鲁道说的: “所谓的文明,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有多贫穷。”

《郊游》 (2013) 导演:蔡明亮

蔡明亮的这部 《郊游 》进一步让观众加深了主角被放逐、被边缘化 、被黑暗化的意象。蔡导曾说 自己拍 的东西并不是黑暗,而是黑暗中的某个角落 ,这个角落可以说是都市中的一个废墟,也可以说是人们 内心的一种欲望与孤独,这种欲望与孤独藏在内心的黑暗角落中,逼着你去接受它、正视它 ,让你变得孤单 、不安。这正像蔡明亮说的, 自己拍的是一部关于废墟的电影,住在废墟里的人,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的废墟。

《一代宗师》 (2013) 导演:王家卫

王家卫的美学风格+徐浩峰没有“侠”只有人的江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民国武林,只此一家,写意潇洒与世俗人情融合地恰到好处。

 《狗十三》(2013)  导演: 曹保平

《狗十三》延续了曹保平电影对人性准确揭示的特点,从而是影片超出了青春片和家庭伦理片的范畴。

影片讲述了少女李玩从本我到超我的成长过程,揭示以李玩为代表的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孩子的心路历程。

母亲形象的缺失将父亲放置于一个救赎者、养育者、掌控者的位置上,但与此同时,少女李玩身上的差异也不断被父亲以爱的名义规训,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培养出来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颗螺丝钉。

《白日焰火》 (2014)导演:刁亦男

《白日焰火》关注的并非宏观和中观层面上的现 实 ,而是最微观层面——生活在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用主创团队的话说 ,该片讲述了一个 “落魄警察 ”因“活死人”邂逅 “黑寡妇”的故事。

《推拿》  (2014)  导演:娄烨

影片依旧是塑造边缘群体的娄烨式主题 ,没有做作的愤世嫉俗 , 没有陈腐的道德 审判 ,没有虚假的人文关怀 ,娄烨导演通过其特殊而又细腻 的原生态表 现 手 法 ,突破了传统的艺术界限 ,将 “盲视觉 ” 电影语法运用得惟妙惟肖, 并通过挖掘原著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形象传达对于盲人世界的内心情感 ,激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与盲人相似的认同感。

《路边野餐》 (2015)导演:毕赣

与其说《路边野餐》是一部文艺片,不如说它是一部悬疑片。影片把主要角色陈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杂糅在一起,营造出具有魔幻色彩的恍惚境界,这在国产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路边野餐》是一部纯粹的个人化叙事的电影。《电影手册》将其定义成一部“自我走失”的电影。

《刺客聂隐娘》 (2015)导演:侯孝贤

[刺客聂隐娘]用极简的叙事,讲述一个等待的故事。

在影院观影行为已经被赋予了消费和感官娱乐的仪式化功能的当下,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显得格格不入。尽管这部电影在戛纳等电影节上揽获好评,但由于与国人所习惯的传统武侠电影区别较大,电影在上映后引发了较大争议,贬者多诟病其沉闷的叙事,而褒者则注意到了电影中独特的、属于侯孝贤的艺术风格。应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风格,个性化表达与观众普遍的审美趣味上,侯孝贤选择了前者,在电影中营造了略显曲高和寡的审美意境。

《不成问题的问题》(2016) 导演: 梅峰

《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老舍原著小说进行了符合影像表达方式的改编,削弱了支线情感线索,加重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体现了极简的古典美学风格,书写了具有隐喻性质的生活哲学。

影片采用了黑白影像的呈现方式,配合出色的环境声,多中远景、少特写的镜头表达方式,体现了朦胧的水墨画之感,具有民族性的传统美学特征。

《嘉年华》(2017) 导演: 文晏

文晏的第二部剧情长片。

导演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的每个平凡的人的角度,从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小众的,不起眼的,甚至被我们忽略的小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将导演想要抒发的感情,传递的精神,以及希望我们关注并思考的点带到我们每个观众的眼前。

大象席地而坐(2018) 导演: 胡波

导演胡波极具风格的创作思路,真实填补了当代电影所缺乏的"先锋性"。影片采用直面戏剧的叙述方式,在影像语言上致敬了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采用减法法则、减少不必要的分切镜头、自然光线弱化五彩斑斓的世界、简化人物避免复杂的情节设置,最终使影片呈现出来的是压抑的、无望的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第十一回》 (2019) 导演:陈建斌

影片在戏剧性的基础上,兼容悬疑、荒诞、黑色和寓言等元素于一身, 以章回的模式,将故事切割成11个段落,既强化了段落印记,又让戏谑的节奏张弛有度。

《地久天长》(2019) 导演:王小帅

在时代与社会变化的洪流中,每一个个体、家庭中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烙印之下又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创伤。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以家庭之间的悲欢离合为叙事点,叙述了长达30年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个体与时代交织中的创伤,引起人们的反思与共鸣。

在叙事上,以非线性叙事为主进行时空重组,在散乱中整合出故事,并以"时空压缩"式的空间编织方式在地域空间中重新建构了历史语境。

《气球》 (2020) 导演:万玛才旦

《气球》是著名藏族电影导演万玛才旦的第七部长片。

讲述藏文化寓言是万玛才旦的创作自觉和习惯,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是他的寓言体藏文化叙事的常规主题。

万玛才旦用小说和电影打开了西藏的内部地理,省识出诸多现代性命题。作为藏族本土导演,用自我言说的内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独具特点的藏族故事。

《吉祥如意》 (2021) 导演:大鹏

《吉祥如意》是一部在形式上比较特殊的影片,可以视为体现大鹏对自己导演身份明确指认的一部佳作,被专业人士认为可以放进华语影史的范畴去加以评价和讨论的一部影片。

全片由“吉祥”和“如意”两部分组成,“吉祥”是独立成片的剧情短片,曾参加电影节展与放映;“如意”是关于“吉祥”制作过程及部分映后的记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幕后花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