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槽:欲望之城|张家辉的“理想国”

清冷的灰色调,让张家辉的镜头语言,充满凛冽的寒意,在此之前,他游弋在城市之外,被阳光包裹,却也被饿狼偷袭,一闪即没到刀光,血肉模糊的狼脸,都在昭示着他的危机与无畏,这是他“修行”的一部分,而丢掉刀与行囊,踏进开往城市的顺风车,则象征着他依然无法物外的超然——尽管对这个城市充满了绝望,但依然要从罪恶手中,把它夺回来。

张家辉重返的“孤城”,有些像蝙蝠侠守卫的哥谭市与著名的“罪恶之城”混合体,城市街道被游荡的毒贩和妓女占领,未成年的孩子也成群结党,一言不合拔枪杀人。这个城市的夜空总是鸣响着警笛,提醒观众罪恶永不停歇,而人物和城市总是沉浸在突然而至的大雨之中,压抑而孤独——“低压槽”是一种气候现象,同时亦代表了恶劣的生存环境。

就个人而言,更喜欢这个时候的张家辉,一个仿佛融进黑暗中的人,相比阳光下的孤独,这个时候的张家辉更加热血,雨中波光粼粼的大片梯田或者波澜不惊的平静海面,都让人感到他内心的辽远,他虽然藏身黑暗,但并未被黑暗囚困。

张家辉的银幕形象从街头混混一路走到实现人生逆袭的英雄,也完成他对自己的在重新定位,凌乱长发,满面胡须,黑色长衣,他像是一个流浪者,与西装革履的世界格格不入,却也在枪林弹雨中游刃有余,他塑造的,正是自己心目中独行侠的最佳形象。

《证人》与《激战》曾两度让张家辉夺取影帝桂冠,显然并不单单是对警匪片的情衷,更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影片中的人,从帮派小弟到警界大佬,都对“孤城”充满怨恨,但每个人都选择了默然与之同流合污,这才是他不得不亲自上阵的原因——总要有人去为之改变。

动则全军覆没的交火,显现了张家辉的决绝,在黑暗的罪恶世界中,没人可以超脱世外,也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收场,只有死亡才能终结所有的罪恶。

然而,就像黑暗与阳光,腐败与坚守,死亡与希望,浮华与罪恶,金钱与鲜血一样,张家辉的“孤城”是矛盾的,内心也是矛盾的,那是以暴制暴带来的反思,也是每个卧底所必须面对的纠结——卧底是潜伏罪恶之中,为恶在所难免,以罪恶的方式行正义之事,到底是对是错,恐怕没有人可以说的清楚。

但真的欣喜张家辉带来的这部影片,他让人在浮躁的银幕中看到一种不同的冷静与热情,他要改变的,并非单单是不够理想的“孤城”,他的“孤城”同样亦在现实之中,银幕之上。那个被他用犀利画风构建出的故事,正是他对“理想国”的一次接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