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简易、变易与不易 ——新发展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动员机制重构

5月13号下午,作者在镐参加了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规划相关会议,以下是部分发言内容的整理及扩展。

简易:地区发展依然“万变不离其宗”

在传统经济地理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生产力布局往往是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交通而定,从而产生了一批资源型城市、港口型城市、旅游型城市、枢纽型城市等等。但往往由于路径依赖、资源魔咒与技术锁定,在产业结构与城市形态上难以实现协同演进。而在新经济地理上,很多创新型城市异军突起,在偶然中带有必然。这种“偶然”便是不遵循传统经济地理的发展逻辑,没有更多的依赖“天赋”、“他赋”;这种“必然”便是遵循新经济地理的发展逻辑,更多的强调“自赋”。几乎可以说,近年来绝大部分异军突起的地方,都需要回归本源,核心是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有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有市场需求、有人才创业、有技术源头、有资本杠杆。反过来说,则是很多企业所主张的,也就是“没有市场不干、没有人才不干、没有技术不干、没有资金不干”。

譬如,北京的信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部委推进的电子政务化,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充分体现了“有市场”的需求拉动是至关重要的;但对于北京的新经济发展,到底是政府与管委会发挥的产业组织作用大,还是创投机构发挥的作用大?很大程度上是后者的作用更显著,充分说明了资本的重要性。

再譬如,科教智力资源多的地方往往研发能力强,产业工人多的地方往往是制造业强,企业家多的地方往往产业根基深、创新能力强,商人多的地方往往市场活力大,充分证明了人口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结构的相关性。此外,没有技术含量的,永远是低小散弱的“小作坊”、“小买卖”。

以往在市场需求上,主要是外需和内需。这其中,外需主要靠出口,沿海城市更有优势;内需主要靠城市化,中心城市更有优势。在人才创业上,主要是科技人员和草根。这其中,科技人员创业带有技术感和高起点;草根创业需要市场逆袭和跌打滚趴。在技术门槛上,主要是高技术和新技术。这其中,高技术侧重高精尖创新,新技术侧重产品技术与工艺创新。在资本杠杆上,往往是个体的原始积累和财政的社会引导。只要一个地区具有必要的市场、人才、资本、技术,在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动员机制下,就容易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和财富。

变易:如今则是“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如今,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有资本对于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逻辑依然是不变的。但这些“有市场需求、有人才创业、有资本杠杆、有技术源头”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动员机制发生变化。从市场需求来看,需要从内需、外需走向小市场、大市场。小市场就是基于物理空间与消费半径的区域市场,大市场就是基于虚拟空间与物流张力的全国市场、全球市场。很多商业逻辑在小市场条件下成立,但在大市场条件下并不成立或不值得一提。从人才创业来看,需要从科技人员和草根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创意人才。从技术供给来看,需要从高技术、新技术到硬科技、深科技等。从资本杠杆来看,需要从个体的原始积累、财政的社会引导到产业资本、社会资本。

背后的这种变化,不仅仅在于地区发育阶段、社会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后期逐步到后工业时代,还在于经济形态、产业形态从工业经济走向新经济,更在于产业规律与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市场需求来看,逐步从需求拉动到场景拉动,从满足市场到创造需求;从人才创业来看,逐步从单一或少数人员角色转化到和而不同的人合伙创业,从人人为我的“金字塔”结构到“我为人人”的扁平化结构;从技术供给来看,从科研源头的正向创新逐步到产业导向、市场需求的逆向创新;从资本杠杆来看,从政府财政资金引导逐步到社会资本起基础作用。

也就是说,如今在培育市场过程中不仅要支持供给、刺激出口,更重要的是将支持供给与引导需求并重、将内需与外需并重,最终从生产决定消费的“以产定销”到消费决定生产的“以销定产”。在人才创业上,不要按照“圣斗士”的要求,指望把科学家变成创业者、再变成企业家,而是促进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创业治理结构,以及技术、资本跟着人走、尤其是跟着创业者企业家走的机制。在资本资金上,更重要的是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将财政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在技术供给上,不再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转移转化、产业化的正向链式创新,而是反向资源配置的逆向创新。

不易:思想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在基因

在经济地理与地理经济中,一个国家、地域或城市的此起彼伏与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人文地理与地理人文。为什么很多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有资本的地方,难免有发展不好、甚至发展不够好的现象?核心是这些市场需求、人才创业、技术供给、资本资源,在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土壤上落地、生根、开花、发芽、结果。这譬如为什么北方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落后于南方,为什么经济活跃、产业发达的地区都是商业氛围浓厚的地区,为什么很多落后的地区都热衷于农业文明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某种意义上,思想贫困、人文缺失、商业缺乏是制约很多地方发展的顽疾,解放思想依然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重要。一个地区的思想文化,并非经济社会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长效、稳定的内在基因。而真正能够成为改变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拐点的,是政治改革家的改革创新精神、产业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战略思想家的价值主张与远见。很多异军突起的地区、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位在特殊历史时期走出一小步迈出一大步的行政主官,有一批将机会主义与长期主义相结合的企业家,还有些许历史文化先知或者思想家在闪闪发光发亮。

推 荐 阅 读

如何以创新生态赋能型城市建设全面转向新经济?

昆明如何从传统经济地理高原到新兴产业创新高峰?

淄博以“超常规”空间战略调整抢占“超周期”战略突围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