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承担后果代替批评

在上文评论中提到 consequence,承担后果,这是英国每一个学校,无一例外都用的办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不太会用“反问逻辑”。下文是我收录到书中的“鼓励和批评”一章里的一部分,近供参考。

三、用承担后果代替批评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家中适当的规矩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我不批评孩子,并不意味这他们永远不会犯错误,而是除了鼓励,还有其他办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的父母会提到惩罚。我们先看一下惩罚的目的。如果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罚,那么这个惩罚在未实施之前就已经失去意义。我想这一点父母都会同意,没人为了打孩子而去打孩子,凡是动手打孩子,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听话,不做危险事或者是给自己消气等。

打孩子能否达到如上目的呢?打就能让孩子听话吗?即便听了一次,下次呢?父母说的都非常正确值得听吗?即便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有谁能保证都说得对,做得对?一次不做危险事,其他危险事呢,每次都打,打得过来吗?等孩子长大了,长得比你高了,还打得动吗?所以打这种惩罚显然达不到目的。也许能暂时消消你的气,可是消气有多少文明的好办法,拿孩子出气不公平。

打不行,骂也同样达不到目的,经济惩罚对于家境好的孩子无效。那么什么是我的惩罚?

我认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言行的后果。很多年轻人犯罪都是一时的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不计后果。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是一个人能否被别人和这个社会信任的首要条件,所以孩子很小就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学会为此负责就是父母育儿的要点之一。所以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承担后果,当然如果把这个过程看成是积极正面的,孩子从承担后果中学到了东西,那么这个惩罚就成了鼓励。

试举一例:英国小学有Circle Time, 就是大家做成一圈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这个活动主要用来对付欺凌现象。有的孩子欺负别人,原因是还没学会考虑对方的感觉,他们认为武力对付别人,别人就能听自己的话 (这点和打人的家长的想法多么相似)。在Circle Time时,让被欺负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觉,比如有的想离开这个学校,有的不敢上学,有的整天担惊受怕。这些多是欺负孩子的人没想到的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开始思考了。老师常常不提谁欺负人了,也不批评,反而让欺负人的孩子去保护安慰受欺负的孩子,这样通常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里不包括那些常被家暴而性格扭曲的孩子,他们需要专业帮助。

承担的后果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后果,一种是协议后果。前者比如孩子睡懒觉,与其一次次叫,批评他,不如事先准备好自己的闹钟,自己起床,一旦赖床,就有可能迟到。迟到就是一个自然后果。协议后果比如一般的合同,都有违约的后果。协议后果可能是口头的或者书面的。既然是协议,就需和孩子一起商量来决定,不能取得共识的不叫协议。将来孩子走向世界,这两种后果会是他们生活中处处遇到的,如果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教会他们首先认识到后果,然后学会承担后果,那么他们会走很多很多弯路,有的弯路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比如犯罪等等。当然涉及到孩子人生安全的危险不包括在内。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安全是由父母保障,比如所有电源插座要盖上,楼梯要有挡门等等。孩子们稍微大点,讲讲电的知识,逐渐他们就会学会保护自己。不懂得危险而做了危险的事,是父母的责任,孩子不该受罚。

要孩子承担后果,一定要事先讲明白或者和孩子一起搞明白什么是可能出现的后果,而不是孩子做了之后去惩罚他们,不知者不为过。我们的学校里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措施,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讲得清清楚楚,孩子家长都要在规定上签字。有的孩子在违反了纪律后会马上表现好,希望把过去的惩罚抵押,在我这里永远行不通,做过的事自己承担,当然表现好自然有奖励,二者绝不相互抵消。在家里孩子们努力会有奖励,拿到奖励哪怕当时就捣乱了,我们也不反悔。捣乱自有捣乱的后果,这不能抹掉他们过去的努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承担后果谈的是行为,而不是人。因为有了这种行为,所以产生如此后果,一旦承担了后果,就是为这种行为负责了,所以整个过程不谈人,只谈行为,我们评价的也是行为本身,不是人的品质,我从来不会给孩子贴标签,只会给他们的行为下定义。再糟的行为也不证明人是坏的,改掉了,承担了责任,就完事儿了,明天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一种行为可能很难一次改掉,所以学会负责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所以惩罚也是永远都有的。我们只能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开始思考,开始为自己的行为的前因后果考虑,因而避免很多无谓的冲动,成长为一个勇于承担的人。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是对孩子做错事的最有效的”惩罚“。所谓有效,并非是再也不犯错误了。其实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所谓有效就是帮助他们认识任何行为都会有结果(后果),比如努力了,成绩会提高,会有成就感;相反的行为当然也有相反的后果。享受了成就感,也要为不太令人满意甚至不好的后果负责。

(0)

相关推荐